電影訊息
盜夢偵探--Paprika

红辣椒/盗梦侦探/帕布莉卡

7.7 / 98,103人    90分鐘

導演: 今敏
編劇: Yasutaka Tsutsui Seishi Minakam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七日四月

2013-12-22 02:01:41

《紅辣椒》:通過《夢偵探》看《紅辣椒》


 我是先看的動畫電影《紅辣椒》(電影),然後下了原著《夢偵探》(書)的電子書。
在分別看了電影於原著後發現,《紅辣椒》與《夢偵探》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一、紅辣椒
《紅辣椒》與原著有諸多不同,其中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紅辣椒》的雙主人公結構。有些像村上春樹的1Q84那樣。而原著的唯一主角是紅辣椒,或者說是帕布利卡。原著的劇情結構看起來只是今敏手裡那瓶美酒的一個瓶子,今敏利用了原著的劇情,構建並表達了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這個東西主要存在於兩方面。
1對日本傳統保守勢力的詰難
故事的反派角色,乾精次郎,從書到電影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處的修改。原著中的乾是一個宗教異端,其精神後來又被嫉妒所腐蝕, 後來的作惡,完全是打著宗教正義的名義,進行個人情緒層面的泄恨。所以,雖然書中情節是非常紛亂錯雜的,但劇情的主要矛盾非常簡單,就是紅辣椒與乾精次郎間的矛盾。前期是乾與其手下小山內一起對紅辣椒發動進攻,後期是紅辣椒在其客戶能勢與粉川的幫助下,進行反攻。而紅與乾矛盾的本質在書中體現出來的是乾由於自己人格的扭曲而對紅辣椒產生嫉妒。這是小說中,拋開技術細節後,扒拉出來的劇情主體。
與此不同的是,今敏在電影中合理的運用了同樣的劇情,表達了不同的東西。電影中主線劇情的主體矛盾表面是還是紅辣椒於乾精次郎間的矛盾,事實上確是像徵著接受科技及新思想的新生排派的紅辣椒與代表著守舊的傳統思想的乾精次郎間的矛盾。矛盾的本體是日本的進步思想於保守思想。這個在電影中多有體現。比如很明顯的一處是在大遊行中,長著手機腦袋的年輕女學生掀開了自己的裙子,而同樣長著手機腦袋的男生們紛紛鑽到裙子底下。意味著在乾精次郎的潛意識中,新科技腐化了年輕人的思想,讓他們變得淫蕩,不守規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改變是在書中,並沒提到乾精次郎的殘
疾,並且他只是研究會所的副會長,可是到了電影中他變成了終日坐在輪椅上的大會長。而在電影的最後,這個會長像徵性的從輪椅上站起來,變大,用他陰暗的黑影,籠罩了整座城市。象徵著保守勢力以及男權主義的再崛起。通過這些很有趣的象徵手法不難看出,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劇情,今敏有力地鞭笞了日本保守主義與大男子主義的抬頭現象。從這個角度看,電影的高度要遠遠高過小說。
2今敏的自我救贖,即對自己的精神分析
如果說雖然電影中,今敏換掉了劇情矛盾的主體,但還是保留了劇情矛盾的表象,那麼其實在這裡,今敏把原著中最有價值的精神分析的實質也通過下面這種形式保留下來了。這才是真正精彩的地方。
原著的前半部,或者在我看來原著最精彩的部份在於紅辣椒對他的兩位客戶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他把所有的精神分析的細節都一一展開,讀書的過程,有種在參觀別人的心理治療一樣的感覺。而在電影中,今敏把兩位顧客整合成了一個,然後是最精彩的地方,值得我深深向他致敬的地方,他竟然,大膽地在電影中,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對自己做了一次真實的心理治療。即他把小說中的人物以警探的形式保留下來,但是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換成是自己的心理問題。而這就是與紅辣椒和乾精次郎的矛盾相對應的,存在於電影中的另一條主線。
這在結構上非常的有層次感。在原著里,紅辣椒給警探做治療只是主線眾環中的一環,而到了電影中,這一環被放大,形成了一條支柱,與主要矛盾一起構建了電影的劇情結構。
電影既表達了對日本保守主義的詰難,又描寫了導演本身的自我精神分析的過程。
當然,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就斷言,那個警探是今敏自己的投影是武斷的。後來我簡單的查了一下資料,果然今敏的履歷於電影中那個偵探的完全不一樣。沒辦法,頑固的我只好認為,在今敏早期的某個階段,他存在著這樣的心理活動,即對自己喜愛電影的壓抑。 然後,今敏用了與筒井康隆一樣的手法,對那個糾結著的警探,進行精神分析。最後看透了羈絆著他心靈的原因之後,他的靈魂得到了一次釋放。並在關鍵時刻解救了差點被人迷姦了的紅辣椒。

在電影的最後,在乾精次郎被打倒後,警探回到了Radio Club,走出門,原本一片蕭條的影院街燈火輝煌,電影海報上滿了今敏的作品,千年女優,東京教父等等。然後他走進一家影院,打開門,人影消失在其中。這與電影一開始偵探出現在馬戲團里,形成一個呼應。交代了電影的警探在電影中的主角地位。

 二、夢偵探
還真如豆瓣一片影評所言,小說在中間某處出現了創作質量上的轉折。在那之前,整個劇情框架還比較靠譜,在那之後,就亂掉了。或許,作者筒井只是想表達一下他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力也或許我們根本又有看懂。但總之,我還是保留了對這部小說的兩點失望。
1 對想像力的邊界與底線的混淆
 《三體》之所是一部非常好的科幻小說,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根植於現實與科學中結實的根基。在此之上的所有科學幻想都是根植於眼下的物理基礎,在沒有展開具體技術細節的情況下,去實現科學猜想。這裡面,一條非常重要的底線,自始至終,都沒有被逾越過。那就是與已知的物理定律相矛盾。當然,這說明大劉老師對自己嚴格要求。事實上科幻作品無需有這樣高的要求,他們只需遵從無需與自己制定的定律相矛盾就可以了。
想像力的邊界是一回事,想像力的底線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認為在你幻想的世界裡,只要插上翅膀就可以翱翔於天空。那你必須讓所有翱翔於天空的人都有一對翅膀。 如果有些人物必須有翅膀才可以飛,而有些人物則只需要自我宣佈,我想飛就可以飛了。那就觸及到了想像力的底線了。
回到夢偵探中,這部書在我看來,後面之所以那麼亂,就是因為作者觸及了想像力的底線。首先迷你DC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無法存在的。但是,它的存在,會讓本來枯燥無味,甚至難於表達的精神分析的過程,在描寫上有了可能。那麼,這種東西的存在,對小說反而有利。只是,我猜筒井先生寫這部小說的目的其實是在於通過奇幻的劇情表達他對精神分析的理解與還原。那麼,既然如此,在小說後期,他模糊了現實與夢境的界限則完全是沒有必要的。而作為對這漏洞補救的措施,迷你DC的過敏反應又沒有得到合理深刻的詮釋。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認為,紅辣椒他們其實就一直沒有回來到現實中。如果是這樣,那劇情的結構就沒有得到完整。這是不合乎邏輯的。
之所以認為由過敏反應帶來的混淆現實與夢境的設置是敗筆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這增大了作者對劇情駕馭的難度。如果亂子只是出在研究所這樣的小範圍的領域內,那麼後果無論多麼嚴重,總是容易被解決的。但是如果亂子大到了社會層面,讓某些人夢境中的怪物去襲擊整座城市,那麼請問作者,你到底該怎麼補救,即使惡人被打倒,你要怎麼像民眾解釋,哪裡出來的那些怪物呢?
可惜並且預料之中的是,筒井完全迴避了這種補救。這讓整部作品的在讀者心中的真實度於可靠性瞬間貶值。如果作者在故事裡製造了不合乎邏輯的難題,而他又完全至此於不顧,好像麻煩一點都不存在一樣,那讀者會覺得作品不可靠,覺得那像是一場意淫。因為,意淫裡的想像,是沒有底線的。對於這種情況,如果說那是幼稚的話,倒也巧當,但用作者的原話來形容,那才是再恰當不過得了, 這樣不考慮讀者想法的無底線的亂寫,簡直是太小孩子氣了。

2 完成度太低,簡直不可原諒
我討厭完成度低的作品。那樣的行為,簡直是行騙。我沒記錯的話,對粉川的治療根本就沒有完成。研究所的混亂也沒有解釋。對千葉敦子扮演的紅辣椒的質疑之前還有所存在,之後就消失不見了。至於研究所里死亡的人,對他們家屬的交代,也統統沒了下文。更別提對城市大毀壞造成的混亂了,也完全沒有提及。一個什麼樣的作者,會對作品中出現的如此之多的問題視而不見呢。我非常生氣,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寫作態度。好無底線,簡直是,簡直是太小孩子氣了。

當然,小說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比如最核心的對夢境的描寫與營造,對精神分析的刻畫。這些地方都顯示出作者心理學研究的功底。至少,糊弄我們這樣的門外漢是沒什麼問題得了。
而對於小說中存在的問題,電影雖然做了到某種程度的迴避,但依然存在。只是,看起來這些都不是電影要表達的主體,因此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掉。我想對這些問題的不解決,也是當年美國人不看好這個片子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吧。
既然要講故事,那就要把它講的逼真一點。

後記:電影是昨晚看的,書是看完電影與寫這篇文章之間的時間看的。讓我決心讀書的原因是,豆瓣上,夢偵探的中文翻譯,丁丁蟲在這篇文章里向我們承諾,紅辣椒有被2P,3P,甚至是NP 。並且後來還有被QJ。我當即猴急的下了電子書,裝在KINDLE上,像打了雞血一樣熬夜看這書。可是讀完後,我只能說,這個叫做丁丁蟲的人,精通營銷,遠過於他對日語翻譯的精通。
他不但是個懂男人的人,他還是個懂得講重點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