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武士--Seven Samurai

七武士/七侠四义(港)/TheSevenSamurai

8.6 / 368,762人    207分鐘 | 160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 Argentina:163分鐘 | Sweden:202分鐘 (2002 re-release) | UK:150分

導演: 黑澤明
編劇: 黑澤明 橋本忍 小國英雄
演員: Keiko Tsushima Takashi Shimura 三船敏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花樹

2013-12-24 00:54:20

是非成敗轉頭空


衝著黑澤明 以及「日本影史上的最高傑作」的噱頭而來,竟也靜坐看完了三個多小時的片子。黑澤明善於運用鏡頭的轉接與對比,所以即使是六十年前黑白的電影,也依然張力十足。

      一組鏡頭的伸縮將觀眾帶向神無村。一群勞農圍成圓圈席地而跪,痛訴著山賊的罪惡和自己的不幸, 有壓迫就有反抗。當有人提議雇用武士反抗山賊時,即使眾人大驚失色百般阻撓,但正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鬥爭註定不可避免。
      電影前部份,環境的塑造,人物的動作 面部表情特寫,為觀眾展示了底層勞農的困窘的生活狀態和群體的劣根性,前者為後來拉攏武士埋出伏筆。村民正是無意間利用了武士的同情心,才得以讓武士保衛村落。
        而關於村民的劣根性,有這樣幾句台詞。
      「下雨怕雨,颳風怕風,農民什麼都怕」村中長老如是說。
       階級屬性所帶來的狹隘,決定了在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相衝突時,村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而武士懂得將二者捆綁在一起。也決定了村民只能是被同情的對象,而無同情別人的能力。所以當敵方山賊被俘虜時,即使是村中嬴弱的老婆子,也要親自誅之。平日習慣了卑躬屈膝,但有朝一日凌辱你的人趴倒在你面前,你定要舉起鐮刀揮向對方。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欺軟怕硬,不如說是被壓抑了的人性集中釋放的結果。「農民不是活菩薩 ,農民最狡猾,但,是誰把他們搞成這樣小氣無能的?.......是你們!是你們武士」 對於村民的劣根性及其成因,看似瘋傻的武士菊千代卻似乎最為明慧。當然菊千代所說的武士,並不特指某一具體人群。

      黑澤明刻畫出具有群體代表性的勞農,他們怯懦,蒙昧。也塑造了七個栩栩如生的,個體鮮明的武士。在這場反抗鬥爭中,並沒有十分明確的領導關係。一方面,武士領導著村民,他們指揮著村民,教村民去除內心的恐懼。另一方面,村民雇養著武士,說到底,武士是在為村民賣命。可以說,武士與村民守衛村落的過程,就是兩個迥異的階級群體相互捏合的過程。 甚至可以不忌憚的映射為一場戰爭,一個革命的過程。

      古往今來, 革命往往是凝聚不同群體不同階級的促成劑, 可以看到武士和村民在村中相處的還算融洽。然而革命的殘酷在於它不會考慮個體的命運和差異性,戰鬥之餘,電影花一定時間描述了武士勝四郎與綺羅的愛情。愛情一旦捲入革命,便只能成為革命的犧牲品 而革命結束,一切如煙消雲散,階級與階級之間再次劃分開出一條鴻溝,兩人的愛情自然也相隔千里,無從談起了。
     鬥爭勝利後,倖存的武士站在犧牲者的墳墓前凝視,鏡頭順著他們的目光,看到的是村民歡歌笑語,栽種插秧的明快。 對於這樣的悲劇。魯迅有段話「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也印證了一點:革命需要英雄,需要領導者,但人民群眾永遠是革命帷幕前的主角。至於結果勝利與否,只要昔日的英雄不被理解,便註定被遺忘。

     「這場鬥爭也算輸了吧,贏得是農民。」 武士勘兵衛在最後這樣說。
 
      一場戰爭,一場革命。是非成敗,不過轉頭皆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