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

白宫管家/白宫第一管家(台)/

7.2 / 119,694人    132分鐘

導演: 李丹尼爾斯
編劇: 丹尼史莊
演員: 佛瑞斯惠特克 歐普拉溫芙蕾 約翰庫薩克 羅賓威廉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ngo

2013-12-25 21:06:11

評《白宮管家》:中規中矩的黑人傳記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頒獎季的資源陸續出來了,下了幾個,看的這卻是第一個。看之前並沒有太大期待,知道這估計又是講黑人血淚史的,裡面應該又是惠特克演技大爆發。不過在看的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注意到、思考到一些點,想在這裡說兩句,當作觀影筆記與人分享。

  首先,傳記電影有自己的一套發展邏輯和表現方式。和名著改編作品有幾分相像,傳記電影的一個關鍵就是對事件的取捨。保留什麼,捨棄什麼,詳略如何布篇。這裡,導演、編劇的選擇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上按人物從生/童年,到死/當下的正序時間來全景展現起伏的一生,多在平鋪直敘中帶出一些高潮點;一種是專把人物所經歷的一段重要時間和一個決定性事件單拎出來,深度挖掘。當然,本片明顯屬於第一種。
    
  因為主人公西塞爾在人種上是黑人,職業上是白宮管家這一雙重身份的特殊,所以通過總統的更換,以及不同總統對待黑人民權運動的不同態度來從側面刻畫主人公,恰到好處。主人公所經歷的歲月,正是黑人運動風起雲湧的數十年。從遭受種族壓迫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到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再到自由平等博愛似乎觸手可及,主人公身處白宮這一政治權利的中心,見證了一個個歷史性瞬間(歷屆總統出台法案等措施),但又囿於身份處在這一中心的邊緣,處在白人陣營和黑人陣營的夾縫中(特別是與其長子之間的衝突),所以這就給人物本身增加了矛盾性和複雜性,繼而增加了看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歷屆總統在有限篇幅內的刻畫,明顯示卡記憶體在人物扁平,過褒或過貶的痕跡,導演這一點處理的未免有過於主觀的嫌疑。
  
  事實上,黑人電影的主題都較為單一,一般都是放在反對種族歧視運動、爭取民主政治權力、反對等級分化和物質、教育貧窮等這些議題中。本片導演李丹尼爾斯之前還拍過《珍愛》。與其相比,本片受傳記片類型所限和刻畫人物需要,反思力度略顯不足。少有的幾處質詢式反思,還都是由主人公的獨白直接說出的,減弱了深度。
  
  其次,再來說說片子的視聽語言。影片在鏡頭語言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影片在三分之一處,有一場精彩的交叉剪輯。主人公在白宮餐廳服侍白人的畫面,與其長子等學生運動代表在餐廳要求服務被拒,慘遭白人驅趕的畫面交接,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父輩的安份順從,服侍白人,一邊是子輩的執拗反叛,與白人抗爭。黑人從被剝奪權利到爭取享有權利,白人從被服務者到可能成為服務者,中間幾組身份角色暗中互換,增加戲劇效果的同時,形成強大的畫面和情感衝擊。
這裡,確實也帶出了父輩與子輩間的差異,更突顯了時代更迭、歷史向前發展進步的力量。(有個問題是,當總統了解了西塞爾兒子的情況,是否會不自覺地為黑人投憐憫票。片子裡好幾個地方,都有總統因西塞爾憐憫黑人的感覺,不知是不是導演有意而為之)

  另外,可以看出,導演身為黑人少數族裔,對於黑白兩色的敏感。例如,西塞爾去建議提高薪酬被拒後,一個打開黑框房門的黑色背影(景深處為淺色),疊化一個處在畫面相同位置的馬丁路德金身著白色襯衫,站在白色陽台的畫面(景深處為深色)。黑人侍者的酸辛無奈,黑人領袖的純潔神聖,都不言自明。

  從黑白,到彩色,電視這一媒介,作為時代的產物,在本片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每一任總統針對黑人問題的講話都在電視上播出,製造了偽紀錄片的感覺。不同的人群總是通過電視來收看重要新聞。更重要的是,片中有大量的歷史新聞片穿插在情節發展中,成為時間座標,為影片增加真實性和歷史厚重感。
  
  說到底,本片表現中規中矩,沒有突破類型窠臼,也沒有特別震撼的記憶點。而且,影片的重心好像並沒有特別放在主人公身上,反而著重表現了美國黑人民主運動的種種,遭遇記述多於性格刻畫。雖然影片表面上看似批判殘酷,但實質上,還是在歌頌美國偉大的民主進程,仍是主旋律的腔調。中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