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心遺忘的節奏--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我心遗忘的节奏/我心跳跃/心跳停顿

7.3 / 17,170人    Germany:107分鐘 | Japan:108分鐘 | USA:108分鐘


演員: 何曼杜立斯 艾曼紐德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頓河

2013-12-29 21:50:28

做了想做的事,忘了本身的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心遺忘的節奏

人過了一個年紀,就更相信保守帶來的安全感,相信人生有限的精力,要貢獻在有價值的事兒上。與其和不同人纏綿悱惻,不如對一個人用盡餘生。看電影也是這樣,與其以身試法博覽爛片,不如選信任的導演,挑幾部靠譜的老片兒。全年最好的看片感受來自於重溫2005年的老片兒《我心遺忘的節奏》。

    《我心遺忘的節奏》的故事不復雜,28歲的Tom正式身份是商業地產開發公司拆遷辦的打手,樓道放老鼠、狠揍釘子戶之類的。Tom需要不斷給他捅婁子的爹揩屁股,與此同時,並不成功的音樂家母親遺傳給了Tom對音樂的熱愛——偶遇了母親生前的經紀人,Tom希望重拾鋼琴演奏的事業。Tom一邊兒在瑣碎灰暗的生活里拚殺,一邊兒跟著來自中國(越難)的苗琳練習鋼琴,等待試演那天的來臨。

如果按照主旋律的價值觀來理解,影片講述了小人物堅持追求夢想的不易。但《我心遺忘的節奏》不落窠臼的地方在於,一不渲染堅持之清苦,二不虛構成功之回報。強化這兩點是所有勵志片惹人煩的軟肋,前者奮力催淚,後者猛打雞血,說白了都是濫情。諸如對電影、音樂、文學的追求,期冀和成功學掛鉤,就無法脫離雞賊,就只配每年立春的時候等風來。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拆遷辦的Tom都不算生活在正常軌道,但影片中你看不到糾結和不滿,他對待生活有一種孩童式的簡單和任性:攪黃父親的婚事又試圖挽回,幫亂搞的哥們兒把風、把哥們兒老婆給上了,去對付俄羅斯黑幫老大,和其情婦調情。不埋怨命運出身,不用道德感壓迫自己,羅曼杜里斯將這個血液里飽含憤怒因子的青年演繹得出神入化。

與Tom混亂匆忙的生活相對比,他和苗琳學琴的過程,能看到他拋卻生活瑣事之後,沉醉在古典音樂中的放鬆,這和他平時戴上耳機聽現代音樂來逃避生活也形成了對照。學琴時,他為失誤而不耐煩、焦躁,他為進步而欣喜、快樂,一切反應都來得自然無掩飾,對古典樂缺乏鑑賞的觀眾也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他和苗琳之間超越語言的互動,也含蓄輕巧。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部份,是Tom在試演失敗後,一貫脾氣暴躁的他,反倒沒有任何的失態,而是禮貌的致歉,再來,再彈錯,再禮貌的道歉,起身靜靜離開。夢想破滅的時候,矜持而克制,這個總是行為粗暴的年輕人,表現出了對音樂、對藝術足夠的尊敬。才華欠奉、不哭天搶地、不自怨自艾,這多難得。

從電影手法來說,本片導演雅克歐迪亞真是個偉大的導演,10年只有三部作品,每部都是心頭好。《預言者》凌厲,《銹與骨》綿長,回頭再看本片,發現三部電影鏡頭語言完全不同,他的作品完全突破藝術和商業的藩籬,也沒有類型結構的限制,技巧熟稔得不露任何痕跡。《我心遺忘的節奏》通片跳躍割裂,每一段的情緒,都是剛剛撩人就迅速轉換頻道,卻給了一個情緒極其連貫震撼的結尾。三觀正、又有辦法,這樣導演的作品就是品牌保證。

所有糾結於夢想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音樂的魅力從不在於成就音樂家。我怎麼還沒成功?我不該這麼慘?你怎麼還不認可我?你知道我多不易?——所有的懷才不遇,不是自視甚高,就是本末倒置。

什麼叫做我心遺忘的節奏?做了想做的事,卻忘了它本身的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