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urraMax

2014-01-01 23:19:13

《後天》小評


  以前一直對什麼「美國大片」之類的詞彙不以為然,心想我們不是也經常說到「某某電影是大片」的嗎?今天才了解到,好吧,基本上災難片都是美國製作的。
  記得小時候好像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但具體的情節全部忘光,印象中只記得自由女神像被淹沒那一幕。和《2012》一樣,這部《後天》也是運用了多條線索但具體是一家人的人物線、以小見大的敘事法、政府群眾之間的矛盾以及全世界各國家之間的矛盾點。其實感覺這部比《2012》還是要差那麼一點。雖說片子開始沒多久氣象局和媒體就開始說到全球各地的異常天氣以及各種奇怪的徵兆算是入主題比較快的,但是在中間災難真正發生的那段時間內卻顯得有些拖曳,一直都是專家在預測看數據播報什麼的。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災難,難道一部份人被大水淹大風颳大雪凍,另一部份人就安然無恙?更何況還是在同一個國家之內。片子開頭在講天氣異常的那部份,設計了一些其他國家災難的場景,比如說日本的冰雹雨,可是到了後面卻是只以「亞洲」「大西洋以西」「西伯利亞」等情報介紹一帶而過,少了那種代入感——是的,我們只是在看別人的災難。不過不排除《2012》想叫板全球票房涉及到的這種商業性的因素——但不管怎麼說,這樣確實更精彩一些。另外還有一點覺得做作的是片尾的美國那啥總統的講話,大概意思是說「之前不重視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但這次正是亞非拉國家拯救了他們,今後要正視他們,注重世界和平什麼的」。得了吧,他不說這些也好,說了格外的做作。電影表達的是希冀沒錯,實際上的做法不提也就罷了,關鍵是但從電影中的人物性格來看,這轉變也忒快了點兒吧?之前還對救助本國民眾的提議不以為然,忙於政治,之後卻連世界人民都顧上了?關於這一點,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2012》打了個四星,《後天》剪個半星吧,或者說《2012》加個半星。越來越覺得災難片中的災難情境也是對影片質量有影響的,預測性的災難比突發性的災難好看。(《Titanic》是個意外,但嚴格來說,我不認為它的主旨是記錄災難)今年暑假看了部喪屍類的災難動畫,感覺還不錯。不知道有什麼好的同類電影沒?期待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