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大銀子
2014-01-03 07:30:16
絢爛且靜美的旅程
淺析《入殮師》主題意蘊《入殮師》以一種低吟的美詮釋著人間生與死的旋律,這裡的死沒有充滿悲痛,沒有充斥著太多的悲歡離合,而是將入殮工作藝術化,推崇為一種安然赴死的觀點。導演在很多地方用一種輕喜劇的方式來展現入殮師的工作以及小林與周圍人的感情。影片一直在詮釋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初始,進而感嘆出一段生命的詠嘆調 影片對人性本質的真實展現,即人對死亡的恐懼、對屍體的心膽懼寒以及對死者的懷念。生命中那些有趣和美好的事物,值得去關注。但這只是生命中輕的那個維度,還有重的維度—— 死亡。死亡意味著腐爛,僵硬,噁心,所以多數人不願意去觸碰死者,甚至不願意在生活中提到或想到死,雖然人人不免一死。但假如人人對待死亡的態度都是逃避,這個活人的世界也將難以為繼。 入殮師的專注給予儀式以聖潔的感官,就好像訴說著生者與死者的肌膚相親,在強烈的儀式感之外,是對每一個逝者的尊重。也許這就是一個很輕的人生與很重的職業的對比,突出入殮師情感上的強大。小林也只是個很普通的小人物,有著破碎掉的童年和失意的理想,對面容已經模糊的父親的怨恨以及對自己人生的疑慮,可是小林卻毅然決然的決定從事這樣一個不平凡的職業,儘管週遭的白眼,被說吃死人飯,儘管妻子最初的不堪忍受,說出骯髒的字眼。每天都要面對陌生的冰冷的軀體,就算情感上極端高尚,也會顯出弱小來。看到第一具已經發腐的老婦人的遺體,小林有嘔吐,他會急需妻子真實的鮮活的軀體安撫自己,仍舊像放生八爪章魚的那個場景一樣,意識到還活著,才能重新燃起新的希望,這是小林需要的,也是我們每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掙扎的人所需要的。 影片通過對生死觀的展示昇華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怨、仇恨與諒解的演繹。影片中是一個日本家庭生活的剪影,父親不能理解兒子想變成女人而頻繁的爭吵,母親在女兒死時候還是無法接受自己女兒是一個染著紅頭髮的不良少女,孤獨死去兩週的老人,兒子無法理解自己的母親一心只想拆掉澡堂建公寓,拋棄兒子的父親,拋棄兒子的母親……這裡反映的生活很醜陋的一面。但是也同時看到:父親終於接受了孩子的性別,兒子在母親被焚化那刻的嚎啕大哭,幾個女兒在父親的遺體上塗抹上了口紅,大悟在給父親刮鬍子時候的眼淚……在各式各樣的死別中,一切的怨恨都化為了悲傷。在結尾時候大悟為他的父親化妝整理,看到父親死前手裡緊握著三十年前的那顆小鵝卵石,父親的樣貌在記憶中慢慢的變得清晰起來,他流著淚水溫柔的為父親刮完鬍子,他父親留下的小石子,被他攥在了手裡,不僅是一點血脈,還是一種文化。上一代不管多好多壞,終歸要和解。他最後握著妻子的手和鵝卵石放在沒有出生的孩子上。在那悠揚悲傷的音樂中渲染了一幅畫卷: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在繼續。 然而這部影片並不是講述小林的失意,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個鋪墊,他的目的只是為了逐步引伸出小林對生命的感悟,對入殮師這一職業的感悟,對死者的體會,領悟出另一種人生的道路。而他的感悟也是從為一女子入殮師開始體現出來的,那是由於晚到的緣故,他與老入殮師被人大罵一場,然而這並不影響到老入殮師入殮時的兢兢業業的精神,也許正是這種精神,這種對死者的崇敬和敬畏態度感動了他。音樂以漸入的方式緩緩響起,緩緩地,徐徐地,彷彿害怕嚇壞了已死去的那位女士,也許這就是他的轉變,他對這個職業重新的認識吧,「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靜謐,所有的舉動如此美麗」。這段音樂讓人從心底聽著不由滲透出悲傷之感,讓人忍不住落下淚來,螢幕中的女子好似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至親至愛而又難以割捨的人。是的,這是另一種旅程,另一種找尋人生意義的旅程。入殮師或許在別人眼裡被看做是一種不恥的職業,就像美香知道後對大悟君說的那樣,但這是另一種找尋人生的方式,入連師門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幫助死者幫他們找到踏上旅程的方向,幫他們完成他們未完成的路。 旋律中瀰漫著的淡淡的憂傷總是輕易觸動了心弦,讓人不覺已經潸然淚下。這種音樂與「入殮師」這部以東方文化中神秘禁忌卻又最易讓人感慨唏噓的死亡為話題的影片題材的結合,無疑成就了一部催淚彈。http://www.douban.com/note/1867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