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使聖物:骸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City of bones

圣杯神器骸骨之城/魔都猎人骸骨之城(港)/天使圣物骇骨之城(台)

5.8 / 138,739人    130分鐘

導演: 哈洛德茲瓦特
編劇: 卡珊多拉克萊爾
演員: 莉莉柯林斯 傑米坎貝爾鮑爾 潔麥瑪衛斯特 羅伯特梅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01-04 21:13:44

紐約城的都市傳說


上個世紀的電影人可能想不到,進入21世紀,青少年文學改編會佔據如此龐大的電影市場佔有率,且有逐年看漲之勢。有《暮色》、《飢餓遊戲》這樣賺到喜笑顏開的大贏家,有《納尼亞傳奇》、《波西•傑克遜》這樣發揮穩定一續再續的,有《溫暖的屍體》、《關鍵第四號》這樣差強人意的一部鮮,也有《黃金羅盤》、《宿主》這樣野心甚高的大悲劇。這其中真正票房得意又口碑衝天的,唯一套《哈利•波特》。《聖盃神器》的原著在一眾暢銷小說里並不出挑,但從電影的世界觀設定看,它頗有野心——並不理會那些俊男靚女與搞怪噱頭齊飛的同僚,直接向宗主級別的《哈利•波特》做了看齊,只不過經過一番巧妙的變體。

《哈利•波特》是聽覺系,正反派的法力來自背誦和饒舌,唸出繁複的咒語是克敵的絕招,《聖盃》則是視覺系,獵手與魔王的偉力訴諸於臨摹和繪畫,形形色色的符咒圖形構成了法力的源泉。無論正邪人魔,肉身其實脆弱無比,一扇木門就能擋住殺手,張牙舞爪的怪物被煤氣爆炸轟死、被噴火器燒死、被利刃砍成渣渣,決戰處父子倆比拚刀劍,一招一式結結實實的打,連輕功和內力都沒有——也是哈利波特世界觀之一脈相承。想想法力高超的哈利和伏地魔對決,摔的那叫一個灰頭土臉,想想棄了魔杖的巫師會被虐的多慘,《聖盃》的帥哥美女好歹拳腳兵器上有一番修為,護顏功夫也更出色,惡戰之後只是嘴角帶血,俏臉依舊呢。

兩片的世界觀最重疊之處,則是在現實的世界底下,隱藏一個截然不同的魔域。倫敦換成了紐約,九又四分之三車站換成了荒敗的教堂,穿過表象,背後一樣別有洞天。暗影獵手可以自由控制對人類不可見,比霍格沃茨的巫師巫婆們更容易大隱隱於市,也更適合搞惡作劇。昔日不乏哈利•波特的粉絲去倫敦車站尋蹤,如今亦有不少《聖盃》讀者與觀眾在紐約城玩起搜索遊戲,滿足將信將疑的好奇心。粉絲集群行動,等同於自發的病毒營銷,《聖盃》將來推出續集,大可在此做文章,以尋寶獵奇做噱頭,營銷上以小搏大。

其實許多國際大城市都有各自的都市傳說,華語片也可從容挑選(拜託不要再是上海)實踐,一旦化作螢幕真實,便是比《唐山大地震》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活廣告,增加知名度和旅遊收入不在話下。《龍虎門》曾經玩過這種架空,大廈手機棒球的世界裡,門派分明武功玄奇,可惜全然虛構,如果點明都市名稱,又將反派魔殿隱匿在某個著名的地標里,就平添意趣了,扯遠了。

美國的科幻魔幻青春片和中國的武俠片一樣,一旦牽扯到上一代恩怨,必會冒出些始料未及的親緣關係來。《聖盃神器》後半截果不其然,「我是你的父親」、有情人終成兄妹等噼里啪啦蹦出來,與當年《星球大戰》如出一轍。但製片方一點也不擔心,以95後為主力的觀眾群,沒幾個會去補習出生前十幾年上映的老片。而且別忘了,《星戰》當年走的,也是令青少年如痴如醉的偶像路線,所以換個角度,看作致敬亦無不可。這便是好萊塢的高明之處,不斷使用重複而有效的套路,俘獲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觀眾,直至成為幾十年的忠實擁躉。即使他們日後年歲漸長,不再欣賞迎合青春期的那幾板斧,總有新的年輕人在前赴後繼,為票房添磚加瓦,這便是青少年電影持續走俏的原因吧。(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