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白日梦想家/发梦王大历险(港)/白日梦冒险王(台)

7.3 / 343,240人    114分鐘

導演: 班史提勒
編劇: 史蒂夫康拉德 James Thurber
演員: 班史提勒 克莉絲汀薇格 莎莉麥克琳 亞當史考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rceptor

2014-01-08 09:11:46

敬業者的讚美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衝著本斯蒂勒,原本是抱著這是一部如博物館奇妙夜般笑點滿溢重度歡樂喜劇的期待進的電影院,卻收穫了一次秀色可餐清新宜人的輕喜劇之旅。

影片主線很明確,做著不起眼工作孤身一人經常幻想模式全開的中年老男人華特米提在所任職雜誌社的危急存亡之秋為尋找自己負責的封面照片底片而不遠萬里踏上尋找攝影師的征程,歷經一系列坎坷卻不失精彩的旅程終於為自己的工作圓滿畫上了句號,也重拾了前進的勇氣,在人生中踏出了新的一步。中年危機這類題材算是好萊塢喜劇片的老梗,主人公或是通過穿越時空歷險,或是返老還童走一遭,甚至遭遇不明生物捲入玄幻大事件,在九死一生千難萬險後重新恢復鬥志,妥善處理各種矛盾,最終還要抱得美人歸,happily ever after地在美麗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向前。本片也不例外。

先廢話幾句影片的整體素質。作為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片子,本斯蒂勒對男主華特米提的定位和演繹可以說是本片的亮點,在這類不以誇張表演取勝的輕喜劇中把握好分寸並不容易。影片優點很多,除了一如既往地在幽默之餘展現生活的閃光點打打溫情牌這類慣用招式外,影片中呈現的苔原和極地風景也為視覺衝擊大大地加分,當做風景片來看也幾乎沒有問題。影片在小細節和過場橋段的設計上可圈可點,配樂的時機和氛圍把握得也算精妙。然而......轉折後面自然要批評一下了。首先的問題,在預告片中作為高能噱頭出現的腦補模式在正片中沒有更多的表現機會(估計特效太燒錢),從情節中可以知道當男主在幻想結界中夢中情人的鼓勵下飛身約上直升機開啟不凡之旅時,腦補超能力就消失了,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正常的轉變,從心理學上講外界刺激抑制大腦的多餘活動blahblah,但在劇情的流動中還是覺得有些不自然,而且不夠點題(尤其中文譯名算是誤導了)。這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是節奏略顯混亂,笑點的分佈不夠科學,就像在遊樂園坐了3分鐘過山車大迴轉後需要在平直的林家小徑漫步半小時才能進入下一個娛樂項目,換句話說是笑點的冷卻時間比較長;而片尾就直接回到正劇般的敘述道路了。這種違和可能主要源於過於歡樂的開頭。

之前有個廣為轉發的所謂「人的一生必做的N件事」,其中有一條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不少論壇包括豆瓣這個文青和小清新聚集地,也見到了許多主題是灑脫帥氣放下一切去旅行的帖子。裡面的不少帖子都奉獻了精彩的旅行體驗,展示了多數人平時體會不到的那部份世界的美麗。群眾們的反應也很強烈,旅行的意義(尤其是去大家去的少的地方)變得尤為更加深刻,從開拓眼界到認識自己的內心。其實,這部電影主人公所經歷是一次名副其實「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去了格陵蘭、冰島、喜馬拉雅山,經歷直升機跳海,鯊魚襲擊並一睹雪豹芳容,不但豐富了自己的網路徵友資訊,還擺脫了神遊綜合徵,可喜可賀。

生物課告訴我們生物體是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的,展開來講,考慮到絕大多數人的基因相似度,決定我們和他人不同的主要還是後天的部份,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由其經歷塑造的。經歷越豐富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就越豐富,相對而言認識就更完整。但除非旅行家,絕大多數人的日常活動範圍很有限,而每個人真正的長進真正的修行還是要在這漫長乃至有些無趣的生活中完成,悟道的本質也是長久的專注,格物需要堅持才足以致知。出去看世界的意義除去滿足好奇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往往在於切換一個環境,為我們的思考和認知提供新鮮的資訊和處理環境。真正的認識自己參悟真理,不一定非要在山巔或大洋,日復一日參禪的高僧和久居小鎮的康德一樣能獲悉世界的秘密;夢想的光芒和挑戰的火焰,比起按著攻略跋山涉水,更耀眼的卻總是出現在兢兢業業的勞動者堅定的目光中。跨越千裡的歷險,華特見識到了想像之外的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歷險,自費機票,為的是找到一張底片,這是他在生活雜誌工作中的最後一項任務。他豐富了閱歷,但對他更重要的是,他做好了自己最後的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在影片的最後,在生活雜誌最後一期的封面上,出現的是華特米提,一個已經被解僱的無關大局的底片資產部員工,在聚精會神觀察底片的場景。「獻給創造了生活的人」,這是攝影師捕捉到的最感人的畫面,是老掉牙的口號「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工作」的註解,是一篇敬業者的讚美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