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

摇尾狗/摇摆狗/桃色风云:摇摆狗

7.1 / 89,178人    97分鐘

導演: 巴瑞李文森
編劇: Larry Beinhart Hilary Henkin
演員: 達斯汀霍夫曼 勞勃狄尼洛 安海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蘇霍1

2014-01-09 03:39:35

論戲劇與生活&把好處更規範化


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

非常經典、有力、有趣。

這部片子談論的是戲劇與生活。對於這個主題,本片力度十足。

不過我以下想談的戲劇與生活基本上根本片無關。

觀賞這部電影同時讓我感覺到有趣和無趣。這是很長一段時間來看電影的感受。

喜歡看小說和看電影的,總會發現有一天劇情的千篇一律讓人感到乏味。

劇被分為悲劇和喜劇,悲劇和喜劇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娛樂工業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和生產。與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進步一樣,戲劇技術的進步同樣紮實但緩慢。

比如中國經典的塞翁失馬故事,悲劇轉喜劇喜劇轉悲劇,隨心所欲

在了解了大量經典戲劇方式,同時習慣了好萊塢的tricks之後,劇情決不再成為吸引人的東西。

而畫面,情境,故事,人物和情感,都不如真正的去生活中體驗。

從這個角度講,電影更多的是作為某種人們珍視的東西的廣告片,或虛擬現實體驗。廣告當然有用,當然不如真實體驗。

愛看電影可可西裡的應該動身去西藏看一看,跟某些群體的藏民交往交往。

喜歡某些人物的,應該去交往那樣的朋友或女朋友。比如本片中的羅伯特德尼羅,一如既往的可愛迷人。真正該花功夫的應該是找一個這樣品質和魅力的朋友,而非翻出來他所有的被各種奇思怪想和導演折騰的電影。

喜歡某些故事的,應該自己去演繹。

沉溺於看小說和看電影的孩子,家長們不得不擔心其浪費時間。

正如儒家的經典思路,家的問題同時也是國的問題。中國有千萬級別的大學生每年浪費大量「人月」在這方面。

應該從兩方面進行引導:

1. 推薦真正精彩的小說和電影,文藝作品。劇情、畫面、故事、人物、情感等各方面的佳品。

「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類審美規律應該被客觀利用。這些東西本身也有利於豐富一個人的成長和審美。

喜歡劇情的,有經典的悲劇,喜劇等;喜歡風景,人文環境的,有紀錄片,喜歡情感的,有好的音樂作品,一些偉大的藝術作品等,當然,人物和情感最好還是去生活中真實的體驗。

從這樣來講,歷史書才是最好的消遣娛樂文藝資料。真實的人物更有力量,並且很多傳奇更傳奇,因為編劇實在不好意編出那樣劇情,或者,編劇根本沒有那樣的實力去編造那樣的劇情和人物。


2.引導他參與精彩的生活。

中國的家長往往遜於與孩子一起生活。諸如運動、旅行及其他。

上篇文章我講高等教育、涉獵廣泛帶來的素質教育,帶來一個人三觀成熟的好處。

今天在以上粗略的進一步論述一個大三觀人如何能夠正確對待世界煩雜的資訊、娛樂多媒體。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應對這些。

以不變應萬變,天下紛紛擾擾瞭然於胸,便得了安寧。

****************
本文很好的討論了人類面對「戲劇與生活」這個課題的應對。

中國電影工業發展的緩慢令人感受由「世人」所組成的「世界」的「愚笨」。

中國青年的教育和成長由誰來關心和引導。教育界,宗教和政黨。

中國大學的「輔導員」是我黨菁英+群眾路線的正面體現。

即討論輔導員如何成為「黨員」「先鋒隊」「指導員」「牧師」這些名詞所定義的角色。學生會的發展類似,而不是流於形式。

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方向。這個體系發展好了,對國家、我黨、社會、青年都好。

從社會意義上講,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動盪,扭曲,不利於青少年的立志、職業規劃、成長。

而社會的穩定、正規,有利於青年的成長從而反饋與社會本身。

中國人的出路是科技工業興國。將中國人的士農工商性格適應在新時代中。

如前文《創新、企業家、與時俱進、我黨》所述,中國人的士農工商文化,蘊含了士的廣闊,農的勤奮、經營,工的重視技術和商的適應。

以上在「戲劇與生活」這個方面,從「電影是生活的廣告片」這個點出發,粗略討論了青年成長和青年所需的一種社會組織結構。

******************
同時發現另外一個東西:

在結合戲劇與生活這兩個東西方面,商業體育賽事其實是最經典的案例。

比賽+球隊+球星。戲劇、故事、情感、人物等等。近處如我喜歡的林書豪」逆襲「案例。From underdog to winner.

美國的各種商業體育聯賽很成熟。

所有的「真人秀」都是「真人」+「秀「,正是」戲劇與生活「

中國的真人秀節目也伴隨著中國電視和網際網路的成熟磅礴發展。這一幕才剛剛開始。

而中國人的體育和體育賽事。在城市化中,其實應該是重要的課題。

中國的新城規劃中,有體育場嗎,什麼樣的體育場?更不說他們且國人們也根本不知道中國人需要什麼體育。

中國經濟已經第二、體育事業的發展,還沒有開始,但正在眼前。

香港回歸快二十年,香港文化的融入和影響遠遠小於預計。香港的娛樂業也沒有帶給中國太多的東西。更不用說彈丸之地的香港基本上沒有體育業。

以NBA和好萊塢為例,美國成熟的產業和中國龐大市場的對接,才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

王治郅才第一個突破了意識形態和國家體制,姚明第一個取得了成功,易建聯才剛剛作為姚明失敗的下一任回國。

恆大剛剛利用南美的球員,歐洲的教練和球隊管理團隊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這兩個案例是海外力量和本土力量的典型代表。

娛樂業和體育這兩個人類」戲劇與生活「主題真正的產業代表磅礴發展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當然,前提是如果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能夠再順利發展五年到十年。這個產業才會健康發展,並且中國人為主導享受產業的成功。

剛過三年,前奏剛剛結束,21世界第二個十年,到底是一幕怎樣的戲劇。

但是相信,這個是十年結束,中國人的生活,一定有戲劇性的變化。

在我三十歲正式踏入江湖的下一個十年。我將以什麼樣的準備,以怎樣戲劇化的方式登場?

**********************
這兩天的很多熱點,正指向體育行業發展的議題。

1.過年回家。25歲之前的青年聚會幹什麼?聚餐,麻將,唱k,看電影,撞球,一起觀看NBA比賽等室內活動,冬季典型的滑雪滑冰等室外運動。籃球足球等男青年集會運動。羽毛球桌球這種中國特色的的室內加室外運動。

此處留一個問題,廣大北方冰怎麼劃,冰的厚度和安全度如何測量和保障,參考北京市滑冰管理,東北滑冰管理。

2. 伴隨上海世貿區的後續新聞,持續十二年的遊戲機禁令解禁,提醒我們思考,家長和教育界如何爭奪孩子們的注意力。

還有中國無聊的只能玩電腦手機的二十出頭青年的注意力市場的爭奪。

3. 邵逸夫去世,那個時代中國缺的是教學樓、圖書館。邵逸夫作為個人參與社會這一進程取得巨大社會聲望。

新的時代到了,哪位逸夫給大家捐獻體育設施,捐獻什麼樣的體育設施。

*********************************
另外一個議題,日本印度巴西等國的體育和娛樂產業的興衰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這裡說一句,鄧亞萍博士不要窩在我們IT界了,快回你們體育界這麼有前途的職業吧。

*********************************
  塞翁走失了一匹馬,鄰居們都來勸他,塞翁說:「這未必是壞事。」第二天,白馬自己走回來了,還馱來了唐僧。大家吃了唐僧,都趕來跟塞翁道喜。塞翁又說:「這未必是好事。」第三天,村里來了隻猴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