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

白日美人/青楼怨妇(台)/白昼美人

7.6 / 49,265人    100分鐘

導演: 路易斯布紐爾
編劇: Joseph Kessel 路易斯布紐爾
演員: 凱薩琳丹妮芙 Jean Sorel 米修比哥利 Genevieve P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巴伐利亞酒神

2014-01-21 20:17:29

承認吧,你就一抖M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背景】
對布努埃爾的好感來自於《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和《朦朧的慾望》,因此當CC版封面上手繪的凱薩琳·德納芙用一雙略帶疲憊卻充斥著無盡暗示的挑逗眼神望著自己時,並未經過多少大腦的過濾就將碟片放進了DVD機器。西班牙老頭和他的繆斯的第一次碰撞,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值得這100分鐘的光影檢驗。

【影片】
必須承認,開頭的一頓鞭打便牢牢吊足了胃口,也讓整個身心狀態出人意料地保持了萬分最佳。人過了三十便容易精力不集中,但「白晝美人」在這個夜晚降臨之時,還是很輕易地引導我打破了這個煞風景的傳言。既然是自己喜歡的菜,那就大快朵頤地吃掉。沒有任何理由,我為自己代言。

開始也懷疑過塞弗琳那個穿白大褂的丈夫性無能,所以分床而臥。可很快發現皮埃爾有強烈的慾求,只是遭到冰美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絕。那麼自然懷疑塞弗琳是不是性冷淡。可是我們的寶貝兒去了妓院,扔下最初的羞澀與矜持後,卻變得如魚得水,在形形色色的嫖客面前反而獲得了真實的性快感。恐怕大多數觀眾的心理狀態都在經歷這般起伏,同時可能還伴有些許疑惑困頓。

其實從塞弗琳「天馬行空」般的性幻想中,已經明確給出了答案: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抖M(關幹什麼是SM,什麼是抖M,就不解釋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解釋了也沒用)。看吧,她被兩個粗俗的馬車伕鞭打後強暴,又變成屍體躺在冰冷的棺材裡,被亞洲猥瑣嫖客「爆菊」,和丈夫的朋友當著自己老公和對方老婆的面在餐桌底下OOXX……一些列真實和幻想交替而生,紛至沓來。她是一個美麗而高雅(妓院老鴇不停用這個詞形容她)的女人,卻甘願被一種粗俗的方式折磨和征服,這他媽不是抖M是啥。

所以,塞弗琳的老公皮埃爾,在兩個「世界」中都不敵她的嫖客、情人馬塞爾。這是一個曾經殺過人的亡命之徒,也是一個在感情世界中單純無比的小男孩。他對塞弗琳應該是真愛,但這種愛近乎偏執和瘋狂,這種殘酷而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讓塞弗琳由心甘情願的接受到害怕,再到最後義無反顧的離開。她明白,已經無法繼續用兩個身份周旋在妓院世界和正常世界之中,此時面臨著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她當然首先是一個中產階級的高雅夫人,所以她必須和自己的「白晝美人」說再見。

但馬塞爾到底只是個血氣方剛的小孩子,他的一時衝動,不但給自己惹上了殺身之禍,也徹底幫我們的「白晝美人」解了圍。他射向皮埃爾的三發子彈,最終讓自己在逃逸中被警察射殺。皮埃爾從此在輪椅中度過餘生,高貴的塞弗琳看上去也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了。

【花絮】
CC版DVD中夾帶了大量有趣的花絮,比如對編劇讓-克勞德·卡瑞爾和主演凱薩琳·德納芙的採訪。說到讓-克勞德·卡瑞爾,這位布努埃爾的御用金牌編劇,對他得以熟知源於他的一部著作《烏托邦的年代》。這本書以他和一位捷克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忠實還原了1968-1969他們在巴黎、布拉格、紐約的所見所聞,包括那個年代發生的布拉格之春、五月風暴、嬉皮士運動等等。說句題外話,這本書寫的非常生動有趣,值得閱讀並收藏。

讓-克勞德·卡瑞爾在訪談中,娓娓道來了他和布努埃爾因拍攝《女僕日記》相識並成為好友的經歷。在他眼中,布努埃爾就像一個萬能的神,有著讓人心悅誠服的偉大人格魅力。和他合作,你什麼都不用多想,因為他基本上都能把方方面面照顧周全,甚至包括你吃的每一頓飯,住的每一座賓館。

關於《白晝美人》中那個讓人遐想連篇的結局,讓-克勞德·卡瑞爾解釋說,這是他和布努埃爾最煞費苦心的一段過程。原著中的結局,他們兩人都不太喜歡,因此如何改編一個不落俗套並且又能有畫龍點睛之效的結局,著實殺死了他們不少腦細胞。有一天晚上,卡瑞爾在家休息,大概十點多了突然接到了布努埃爾打來的電話,說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商榷。卡瑞爾立即趕到了布努埃爾的住所,大導演興奮地告訴他結局想好了。嗯,沒錯,就是我們看到電影中的結局。這的確是一出神來之筆,真實與夢境,存在與虛幻,似乎一切都已變得不再重要。

【1967】
電影出品於1967年。六十年代的最後三年,從1967-1969,可以說是轟轟烈烈的六十年代之中最精華的三年。偉大的1968年、1969年自不必說,單單拿1967年來說,中國的文革如火如荼,越戰依舊打得慘烈,第三次中東戰爭也爆發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數十萬嬉皮士彙集舊金山,那是一個充滿鮮花的「愛之夏」(Summer of love)。也在這一年,切格瓦拉在南美叢林中被俘並慷慨就義。而在電影藝術方面,1967年仍舊延續了新浪潮等電影運動的態勢,得以蓬勃發展。捷克拍出了影史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亂世英豪》,幸虧它誕生於1967年,僅僅一年之後,蘇聯人的坦克便轟隆隆地駛進了布拉格廣場,捷克藝術家大規模出逃(包括與讓-克勞德·卡瑞爾一起去了紐約的米洛斯福爾曼)。美國人拍了一部叫做《邦妮與克萊德》的片子,開了「公路俠客」電影的先河。戈達爾貢獻了《中國姑娘》,埃里克侯麥出品了《女收藏家》,我喜歡的導演梅爾維爾的《獨行殺手》上映,阿蘭德龍風靡全世界。而在東方,日本國寶級導演小林正樹的《奪命劍》,讓螢幕中的三船敏郎幹掉了仲代達矢。邵氏推出了《獨臂刀》,18歲的少女潘迎紫初出江湖……

當然,還有這部由路易斯布努埃爾導演,讓-克勞德·卡瑞爾編劇,凱薩琳·德納芙主演的電影——《白晝美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