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儀式 La Ceremonie

冷酷祭典/仪式/AJudgementinStone

7.6 / 9,754人    112分鐘

導演: 克勞德夏布洛
編劇: 克勞德夏布洛 Caroline Eliacheff
演員: 伊莎貝雨蓓 桑德琳波奈兒 Jean-Pierre Cassel 賈桂琳貝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el

2014-02-01 20:30:49

我用冷漠祭奠過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雖然在社會學院活動了3年,但視角絲毫沒有變得宏觀。所以我從不喜歡用階級的眼光來讀故事,我也實在沒有從此片中看出什麼階級對抗的意味。原本以為是講比戈達爾片中的娜娜還要所心所欲的兩個女人,就是那種沒有靈魂的鳥, 可是轉念一想,鳥並不會冷漠,焦慮,恐懼,更不會憤怒,施暴。

  電影最後的爆頭高潮倒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從主人拿獵槍的鏡頭就猜到了這個結局。真正扎心的是主人讓蘇菲幫他找文件的那個橋段。因為害怕被發現自己閱讀困難,蘇菲故意掛斷電話,放下手中的活,一頭紮自己房間裡將娛樂節目聲音調到很高,用來蓋沒電話鈴聲與門鈴聲,裝作什麼都聽不見,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我唸唸不忘蘇菲面無表情坐在電視機前的情景,她像受驚的鳥一樣拉開窗簾窺看窗外,我竟然不反感,甚至覺得心疼。

  主人很著急,很焦慮,蘇菲也很著急,很焦慮,蘇菲找不到理由去緩解主人的焦慮,只因為她需要先緩解自己的焦慮。

  那是一種我多麼熟悉的邏輯,所有的冷漠與逃離都顯得那麼似曾相識。

  其實在電影開頭蘇菲與主人關於配眼鏡的對話中已折射出那種涼意。從信口開河說自己不願意學車到撒謊眼睛近視,主人把她帶到鎮上,她卻偷偷跑去買零食吃,再到小攤給自己隨便買了一副眼鏡,這一切的語言與行為都看似非常自然,然而空洞生硬,近乎麻木不仁。

  我感覺背脊發涼,僅僅因為我想不出,如果沒有最後的屠殺,蘇菲到底錯在哪裡。如果說珍的行為乖張,她的自我與暴戾隨處可見。蘇菲則顯然不是什麼明顯意義上的惡人。她拘謹敏感,做什麼總是小心翼翼,工作十分認真賣力, 她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喜歡吃零食,看電視,即使是那些小小的謊言在生活中亦不過隨處可見,瑣碎平常。她時不時的生硬無理透露出的不過是些許笨拙的單純。就連在最後那場屠殺中也顯得被動,平淡。或許碰上珍這樣的女人,我們會覺得厭惡,但是對蘇菲,要嘛像主人一家,雖然覺得有點怪異,但也不失喜歡,要嘛,就覺得徹骨的恐懼。恐懼她身上流露出的那種莫名的冷淡。

  如果故事止於那個夜晚,珍與蘇菲看完電視後逕自揚長而去,也許挺好。但誰知道會不會有另外一種悲劇發生在另外的地方另外的人身上呢?

  娜娜就沒有傷害他人,她和男朋友分手,她在電影院看被燒死的貞德,黯然垂淚,她隨意輕吻自己喜歡的人,她在撞球室裡亂逛,她在進入電影圈失敗後轉行做了妓女。她也許疏離淡漠,但是絕不冷漠扭曲。雖然娜娜最後也難免一死。

  電影的第九章,她與一個老哲人對話時候說:「我想我們總要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負責,我們是自由的,我舉起我的手,我有責任,我轉動我的頭,我有責任,我不高興,我有責任,我抽菸,我有責任,我閉上眼睛,我有責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責任,可我依然有責任。」老人說:「三個火槍手中的Porthos,他一生從沒有思考過,他必須把一枚炸彈安置在地窖中,他點燃導火索跑開了,可突然間他思考起來, 他想怎樣在邁一隻腳前先邁另一隻腳,於是他停下腳步,無法挪動一步,他第一次思考就害死了他。」

  如果回到電影,我倒覺得這場悲劇從起先其實就包含了某種宿命的意味。這種註定並非基於她們都已有命案在身的事實,而正是基於一種「凡事都可行」式的自由邏輯。很多時候,並不是不思想造成悲劇,造成悲劇的正是某種思想。

  此外,對行為不需要負責任其實也很容易就構成一種看似合理的邏輯,有一個或若干個充分的理由就足以,信手拈來將其拼貼到因果的鏈條里,構成的邏輯構架會不但自然而且美麗。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既充分又值得憐憫。

  珍極其厭惡和仇恨樂麗芙一家,她覺得這些富人和中產階級都是惡人,而蘇菲則認為保護好自己,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文盲的事實最重要。她們的一切憎恨與謊言顯得都是那樣理由充分,她們又似乎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別人或者異於自身階級的他人的生活。

  她們在自己的「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中生活得十分流暢,自然而又自得。

  同樣,娜娜究竟是「把自己的生活借給了別人」,抑或是過於埋頭與自己呢?

  對於生活,我們到底是無法掌控還是過度靠自己來掌控?

  也許,人離神越遠的時候未必越有邪惡的心,反而是越感覺自己擁有自由。但這些不經意的行為里其實已經散發出腐朽與死亡的氣息,惡臭正在悄然向靈魂與生活各個角落瀰漫。

  我們總是自由地悲傷,怨恨,奮鬥或是愛戀,我們終有一天會死在我們的自由中。也許我們就是沒有內部的鳥,也許我們都早已經死了無數回。

  至少對於我,大多時候不過生活在電影前部近四分之三的瑣碎中,而這平淡的自由與看似的流暢中其實一直在醞釀邪惡與死亡的風暴,直至某一天,忽然就將我們吞噬湮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