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A NEW HOPE

星球大战/星球大战第四集新希望/星际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

8.6 / 1,448,477人    121分鐘 | 125分鐘 (special edition)

導演: 喬治盧卡斯
編劇: 喬治盧卡斯
演員: 馬克漢米爾 哈里遜福特 嘉莉費雪 彼得庫辛 亞歷堅尼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幽靈不會哭

2014-02-06 20:33:01

星戰往事


       喬治·盧卡斯於1977年創建的星戰王國跨越了三十年的旅程,至今熠熠生輝。也許三十年對於宇宙來說不過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但對於一個人來說,卻早已經歷了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轉變。《星球大戰》就像是一座儲藏我們兒時記憶的寶庫,在此後的任何時間打開它,它都能帶領我們重訪內心的故土,那裡有英勇無畏的絕地武士;有誇張怪異的外星生物;有激烈刺激的光劍對決,當然還有一個關於少年成長的永恆命題。總之,關於《星球大戰》的一切都是屬於記憶的。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星球大戰》,我們會發現它出現在了一個敏感的時間點上。從技術上來說,新一代特效的出現,並且與高能量的動作片結合,《星球大戰》可謂是開天闢地的一個,它大大擴展了科幻類型片的內涵,在之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仍然無法擺脫掉其恐怖片分支的宿命,對未來、對外太空、對科技發展的恐懼主題反覆出現在《地球停轉之日》、《天外魔花》等作品中,直到70年代的《人猿星球》系列達到高峰,其中的種族思考和沙文主義表現都在複述著對人類未來的悲觀論調。同時,又以重回原始文明的劇情設計來呼應70年代盛行的自我與他者的存在困境。而《星球大戰》出現的70年代末,盧卡斯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新時代來臨的氣息,書寫一個童話與英雄的故事,再加上當時已逐漸成熟的電影技術支持,讓《星球大戰》最終橫空出世。在《星球大戰》剛誕生的年代,電影業內部還沒準備好接受這麼一部電影,從參演演員到發行商和院線經理都不看好這部作品,但民眾已經準備好了,他們需要這樣一部太空歌劇與肥皂劇連成一體的視覺奇觀來和動盪不安的憤怒的70年代告別。

       《星球大戰》啟發了好萊塢,讓他們發現了新時代「大製作」的發展方向,要知道在60、70年代,它們險些就壽終正寢了。而這個成功的秘密讓盧卡斯表現得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奇觀式的視覺語言加上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劇情設置再加上美國式的傳統保守的核心價值觀,時至今日,任何好萊塢大片都不會輕易扔掉其中任何一件法寶。從《星球大戰》的故事原型中,可以看到盧卡斯深厚的古典情節。可以說《星球大戰》的外觀是現代的,但其核心卻是一出十足的古典戲劇。比如說,天行者盧克所要面臨的戰勝邪惡父親的命運,有《哈姆雷特》的影子;而少年成長則是《大衛·科波菲爾》的主題;魔鬼誘惑又像是《浮士德》;絕地武士的沒落與掙扎又有些像騎士時代的輓歌《堂吉訶德》,就連《帝國反擊戰》中帝國軍隊的戰車都像極了《特洛伊》中的木馬。那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片頭,第一行字幕永遠是「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是「以前」,而不是「將來」,盧卡斯的古老傳說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現代土壤。《星球大戰》最有力的表現就在這裡,這不是飄渺的未來,故事天馬行空,而是人類傳奇的過去,星戰中的一切都是人類歷史所經歷的,背叛、殺戮,對信仰的堅守和對家庭的熱愛,這些故事亘古不變。因此,《星球大戰》一部外觀如此先鋒的作品,仍然被保守主義價值觀所困。它是屬於強者的神話,也是屬於男性的神話。在《星球大戰》中,個人獨裁的陰影籠罩的銀河帝國,人們正在忍受著自由喪失的恐懼,交戰雙方的根本分歧也在於此,難怪雷根總統要用「星球大戰」為自己的新自由主義的中產階級美國價值觀命名,在這一想像性圖景中,「正義一方」(美國)將憑藉高科技飛彈同「邪惡勢力」(共產主義陣營)作戰。同時,《星球大戰》中唯一的女性形象--莉亞公主,被塑造成一個勇敢、直接、我行我素的形象,簡直就是個男孩子(女漢子)。對於女性觀眾而言,她們在其中找不到任何情感參照物,因為《星球大戰》根本上構建的是一個屬於男性的世界,這又為之後的好萊塢大片建立了一條法則。

       最有趣的劇情設置當屬影片是從中間部份開始敘事的(之前的故事,盧卡斯在1999開始用三部前傳補充完整),許多謎團都成為了製造懸念的好武器,這一模式又成功應用到了《魔戒》系列中。在《星球大戰》里,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絕地武士就是隱居的「宇宙劍神」歐比旺,絕地武士的過去,他們的力量究竟有多強?我們均不得而知。當歐比旺與達斯·維達的宿命對決又一次開始(在第三部中第一次出現),我們才直接感受到了盧卡斯星戰核心「原力」的兩面性。盧卡斯用「原力說」來確定《星球大戰》的哲學論調,在1977年的這部《星球大戰》中,對原力的描述還十分簡單,盧克也沒有實力與達斯·維達直接較量,在第五部《帝國反擊戰》中,對原力的表現則佔據了影片相當大的篇幅,而憤怒、仇恨這些原力的陰暗面開始顯露出它真正的力量,也成就了盧克與達斯·維達的那場經典對決。當然,「原力說」統領了星戰系列入物內心交戰的哲學法則,而「民主與獨裁」始終是星戰世界觀的母題。無法駕馭「原力」主題的人物就成為了呼應這個主題的不二人選,包括了韓索羅到莉亞等配角(同作為天行者阿納金的後代,莉亞也有原力,但影片並沒有直接表現,又為男性中心論者提供了把柄)。

       《星球大戰》的主題架構有其時代特徵,但要說技術方面,那絕對是跨越時代的。在之前的太空題材電影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太空中的橫移鏡頭,太空場景基本都是用固定攝影機拍攝的。但在《星球大戰》的偉大片頭中,那經典的黃色字幕出現後,總是伴隨著一個向下的移動鏡頭(這個開頭據說還有則故事,盧卡斯不願意像別的電影那樣在開頭顯示主創人員名字,還被收了罰金並退出了導演工會),這在當時絕對是大手筆(在2013年的《地心引力》中,藉助高科技的電腦,我們終於能看到長達數分鐘的360度展現太空的長鏡頭了)。而《星球大戰》的美術設計、道具佈景、視覺特效和音響效果,每一項都可以大書特書。在《星球大戰》中,我們可以看到用活生物下鬥獸棋,看到外星酒吧中各式各樣的怪異生物,看到那個構思精巧的反動橋頭堡「死星」,當然,還有銀河系中不同星球上的不同風景,沙漠、冰川、森林、沼澤、極具未來感的城市和原始的蠻荒之地,它滿足了一代代孩子對太空異文明的想像。在最重要的戰鬥場面的表現上,盧卡斯更是不遺餘力創造經典,在結尾反叛軍對「死星」的弱點核心反動的一輪輪的攻擊中,戰鬥機高速穿過兩側狹窄的牆壁,觀眾彷彿和駕駛員感同身受,電影院變身為宇宙飛船,正帶領我們飛速駛向太空。

       盧卡斯的天才創造還表現在他對影片每個細節的精益求精。除了為我們創造出C-3P0和R2D2兩個經典機器人形象,我們還能在電影中許多鏡頭中發現諸如蹦蹦跳跳的小外星人、奇怪的小機器人等細節,死星的垃圾場中居然還住著一條長著大腦袋的蛇,它可沒讓我們的天行者盧克少吃苦頭。

       《星球大戰》從頭至尾用幽默和悲情共同營造影片的心理情境,在之後許多好萊塢大片中也是屢試不爽。活潑的韓索羅和他的助手猿人朱爾、兩個機器人承擔了影片重要的搞笑工作,而苦大仇深的絕地武士則又是另一種命運了。1999--2005年的三部前傳的最大價值是讓我們再回憶起1977年《星球大戰》中的那些經典鏡頭。三部前傳在內涵及影史意義上肯定無法與正傳相比,但看到天行者阿納金在他的故鄉塔圖因星球上贏得飛行比賽的冠軍,又遭受了母親離世的痛苦時,我們無法不聯想到,在這之後,天行者盧克同樣駕駛著飛車飄過這片黃土,他同樣在這裡失去了親人,他和他父親一樣都曾仰望著這個星球的天空,幻想著外面更加廣闊的世界。這是多麼令人難忘的畫面,我們會忽略掉前傳中濫用的特效,只會記住這個簡單的場景,在宇宙的這處被遺忘的角落裡人性與親情才能最大程度地顯現出來,而在中心舞台上卻只有戰爭和慾望,這註定是屬於天行者們的「遠大前程」,命運的痛苦與慾望的糾纏會一直困擾著他們,但原力會與他們同在,幫助他們戰勝內心的邪惡和隱藏在黑暗面的仇恨,從而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所有成長的故事不都是這樣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