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爸媽不在家--Ilo Ilo

爸妈不在家

7.2 / 5,025人    99分鐘

導演: 陳哲藝
編劇: 陳哲藝
演員: 楊雁雁 陳天文 安潔莉芭雅妮 許家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anya

2014-02-12 23:52:48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新加坡影片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出其不意感。2010年的《當海南遇上潮州》把一對社會邊緣化人物演繹得笑中帶淚致青春,而此番新導演陳哲藝的首部長片《爸媽不在家》,則是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新加坡大多數華人家庭,沒有想像中的高潮和溫情,人人都是一座孤島的大環境,鏡頭寫下的,是那個金融危機世代的共鳴。

         年輕人,你有沒有看到你父母的影子?

         我是看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金錢缺失的家庭環境,讓人常常沒法談及溝通,談及理解,談及夢想。

         飾演爸爸和媽媽,甚至飾演菲傭的,都是新加坡和菲律賓非常有名的國寶級藝人,可是,能把這個世代的人兒演出非專業老百姓的感覺,也就是這部片子的勝利。難怪其在金馬獎和坎城電影節收穫不錯。

        

一 孤島·爸爸和媽媽

         從墓地離開的時候,林爸爸終於沒辦法啟動那輛大概是開了十年以上的老爺車。那輛車彷彿了解爸爸的心意,在爸爸最落魄的時候死了火。爸爸以為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被開除了,直到那天晚上,林媽媽說:「我只是在等著你跟我講。」

         從培訓班回家的時候,林媽媽好像重新燃起了夢想,那個滔滔不絕的演講者洞若觀火地了解著她上有大下有小肚子裡還有一個寶寶的沉重負擔,她也跟著演講者一起大喊「希望在於自己。」媽媽以為所有的壓力終於可以孤注一擲,直到那天晚上,電視上說:「清醒吧人們,那個演講者是個騙子。」

         影片花了很大篇幅來渲染金融危機下爸爸媽媽的生活壓力,他們不過是當時荒誕社會裡一個典型的細節零碎,為什麼不溝通感情?因為三句話離不開錢。

「餵」

「你包了多少,不要讓他們覺得我們過得不好。」

「我們本來就沒有錢,為什麼要包那麼多。」

         林爸爸和林媽媽經常在床上相對無言,那種孤島緊挨著孤島卻無能為力的感覺讓很多人都倍感熟悉。年輕的時候,我們眼望著前方,是一大片光明和希望,可是當現實走到了中年,不僅僅是一眼看到老的平淡,更多的,是感覺前方路會越來越艱辛的無力感。

         當這片無力感主宰著你,你甚至連老婆下班都不想去載。

         你並不是不愛她,我明白。

         那天,林爸爸卻出現在林媽媽的公司門口。不是驚喜,卻是詫異,「為什麼今天來載我?」林爸爸說他想商量一件事,「我想把車報廢了」,我想理解成,他想和之前一團糟的狀態說拜拜。

         就像孩子家樂調皮後菲傭教訓他的,「你還嫌你們家裡不夠亂嗎?」林爸爸看見那輛經常死火的老爺車從空中拋下壓扁,就好像自己那段不堪的歲月煙消雲散。

 

二 孤島·家樂和菲傭

 

         孩子家樂就是導演自己最真切的童年回憶。我很欣喜地看到影片裡並沒有上演一段孩子和菲傭可歌可泣的溫情故事,孩子的頑皮和任性到最終也沒有改變。

         缺席爸媽的陪伴,孩子家樂的成長有點像一葉孤帆小舟,當時流行的電子寵物雞比爸爸媽媽陪伴自己的時間更長更久。而缺席自己寶貝的陪伴,既是菲傭又是媽媽的泰莉經常會流露著孤獨和不安,她在樓下喧鬧的馬路旁打電話,幫忙照顧孩子的哥哥問她拿錢,她氣得跺腳。

生活和壓力往往讓人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當爸媽為錢所困的時候,我和家樂一樣困在父母不理解的謎團里無法自拔。阿公的離去讓孤獨的家樂失去的依賴,於是小雞和泰莉成為了孩子緊緊抓住的稻草,而這些,父母們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生日那天,爸爸給家樂買了三隻真正的小雞,媽媽嫌棄,讓家樂拿去陽台。在兩隻雞相繼變成盤中餐後,家樂輕輕地說:「最後一隻雞可以不殺嗎?」
    小心翼翼的口氣和菲傭離開時他拼命剪掉的那一縷頭髮如出一轍。
         都說氣味是勾起回憶最好的催化劑,家樂嗅著那一縷頭髮,終於哭了起來。

而父母真的不明白嗎?

林媽媽一巴掌扇過去,所有人都驚呆了,唯有家樂明白這一巴掌的涵義。

若是家樂這座孤島也離開自己漂浮遠去,那麼媽媽該怎麼辦?

人與人之間細微的感情,是導演的厲害之處,也是真情流露。

 

 

 

 

 

         影片末尾,用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來宣告一個新時期的開始,很像前不久U大熱的韓國電影《素媛》,同樣都是一段黑暗時光的終結,只不過一個是慢慢侵蝕的天色漸暗,一個是轟然倒塌的地覆天翻。

         人,生來孤獨,唯有孤獨與孤獨彼此支撐,一個失望後面連著一個希望,才能避免徹底癱倒在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