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命法則--The Counselor

黑金杀机/黑权大状(港)/玩命法则(台)

5.4 / 105,801人    117分鐘 | 138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戈馬克麥卡錫
演員: 布萊德彼特 麥克法斯賓達 哈維爾巴登 卡麥蓉狄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路人甲

2014-02-13 05:28:34

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他好像很優雅的樣子,去到大廳的另一邊,找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他站在她面前,鞠了一小躬,說:我想吃你的下面——Reiner

在看本片之前如果懷著對《敢死隊》那種激情澎湃,死拼到底或者《偷天換日》那種構思精巧,奇謀秘計的期待,註定是要失望的。《黑金殺機》的主線情節雖然屬於高智商犯罪且鏡頭精簡,敘事到位,然而作為觀眾卻會感到拖沓和不知所云。這使得本片在北美首周僅僅獲得了800萬美元的票房。對於這樣一部卡司陣容強大,導演聲名素著的電影而言簡直就是一場滑鐵盧。這使我想起1982年Ridley Scott的《銀翼殺手》。該片首周票房僅為615萬美元,口碑兩極分化,市場一路看衰。而11年後《銀翼殺手》被美國國家登記部永久保存,成為國家級典藏。有意思的是,這兩部電影被詬病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
本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Counselor經不起誘惑與Reiner一起參與了販毒集團一單生意,毒品從墨西哥華瑞斯城運往美國。沒有料到的是Reiner的情人Malkina螳螂捕蟬,指使殺手使用鋼絲殺害負責運送毒品的摩托騎手,劫走裝載毒品的卡車。同樣牽連其中的Westray通知Counselor禍事臨門,並打算抽身而退。之後峰迴路轉,卡車被販毒集團的人追回。Malkina與Westray互通消息,原來Westray竟是Malkina的內應,兩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注意Malkina打的第二個有關毒品交易的電話,影片中並未明確與她通話的人,但是我們應當注意Counselor第一次與Westray見面時間Westray與Reiner共享的女人中是否包括Malkina,Westray停頓了一下才否認。這暗示Westray與Malkina有所勾連。當Reiner和Counselor被販毒集團追殺時,Westray卻是被Malkina騙走帳號密碼並加以殺害。這裡也可以看出Westray與Malkina在這筆生意中關係匪淺。因此與Malkina通話的這個人應當是Westray,這是一場從Counselor為Ruth辯護就開始的合謀陷害)。而Malkina應當在交易過程中另佈置下了自己的人(Malkina在被Westray問及你知道卡車的下落時回答:I know where the truck is going. I always did。),兩千萬最終落入了Malkina的腰包,Westray則被Malkina滅口。Counselor因為替運毒騎手保釋而成為嫌疑人,與Reiner一起變成了被販毒集團追捕的替罪羊。Laura則因為Counselor的潛逃被販毒集團殘忍殺害。
在切入這部電影之前,首先要強調一點:Ridley Scott是一位字斟句酌的藝術家,他在影片中所描繪的每一個場景,收錄的每一句台詞都非常明確地服務於特定的主題。Ridley Scott的電影沒有盲腸。
    侯孝賢曾經說過,每個導演一生只能拍出一部電影,他的電影可能範圍很廣,但角度就是固定的那個。我深表贊同。如果我們認真去看Ridley Scott的電影,就會發現早在1979年的《異形》里他已經對人的本能表達過深刻且犀利的思考。同樣的特點《黑金殺機》中也顯而易見。
影片前一個小時中充斥了各種關於性的描寫。Counselor和Laura整整6分鐘的床戲,Laura直白地用語言表達她的性渴求,她希望Counselor撫摸她,用手指幹她。尚未裝修完工的夜店內Reiner給Counselor講的那個關於彼得生表弟的黃段子。當然,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Malkina上了Reiner的法拉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節也充滿了性暗示,例如Malkina見到Counselor時拍了一下他的屁股,Malkina和Laura在泳池邊赤裸著聊天,以及Laura與Counselor通電話時告訴他第一次在停車場見面時她就想和他做愛。
影片中關於殺戮的表現則更為立體。Malkina的出場是在一片粗獷的草原上,她養的大貓正在獵捕野兔。她深濃的眼線和淺藍色的眼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告訴Reiner:Truth has no temperature。我們注意到Malkina身上的豹紋紋身,她的首飾並不精巧細緻,而她的雞尾酒是血一樣的紅色,種種細節形象鮮明地展現了一個野性的女人。影片中一共死了8個人(Reiner,摩托騎手,Laura,Westray,公路上槍戰死的3個和油桶里浸泡的那個welcome to America),4個主要演員中3個人的死亡都是被斬首,這是一種帶有原始意味的殺戮方式。影片對他們做了特別的描寫,他們分別是摩托騎手,Westray和Laura。摩托騎手是被精確計算高度的鋼絲斬首,身首異處。Westray是被bolito勒頸致死。值得注意的是,警察趕來處理屍體的時候,Westray的頭部被放在生殖器官上方。此處畫面給予特寫,導演的意圖不言而喻。Laura的死亡過程並未拍攝出來,然而我們從Counselor和Westray之前的對話可以得知,她在攝影機前哭泣,一個帶著面罩的男人走進房間,砍掉了她的頭……Reiner的死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亮點在於Reiner死後,附近生活貧困的年輕人搶奪他身上的財務,此時兩頭獵豹從車內出來,驚走了掠奪者。這場景酷似非洲大草原上日日上演的弱肉強食。
性與殺戮是人類不可否認也難以擺脫的本性。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從生物進化到心理探索都在不斷證明,從本源上我們並不比那些野生動物更高級。這也是所有貪婪,冷酷,慾望,殘忍的根源。正像片中毒梟所說的那樣:「你現在走到十字路口,你想選擇,但選擇並不存在,你只能接受。選擇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就做好了。」人生來就帶著本能,按照基督教的說法,這是人的原罪。
Ridley Scott是欣賞人的本性的,儘管它很殘酷,然而它非常真實。在《異形》中Ridley Scott借Ash的話表達了這種欣賞:「我崇拜它(異形)的純粹。它是生存的強者。不被良知,悔恨和道德所左右。」在《黑金殺機》的片尾導演則是通過Malkina的話再次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獵食者的優雅,美麗和純粹的心,哪裡都找不到。它們的本性和作為沒有差別,獵殺就是它們的本分。」Malkina的話並沒有到此結束,她接著說道:「我們人當然是另一回事,人心的虛弱逼得我們走向絕境。」我們看到了人的另一面或者說人類社會,現代文明有別於人類本能的另一面——虛偽。
認為本片拖沓的觀眾一定對影片開頭Counselor為Laura選購鑽石時與鑽石商人的對話困惑不解。它看似與主線故事全不相干,同時看似指向不明的台詞又佔據了大量的時間。這段對話是整部電影最為艱難的部份,抓住了它就扼住了整部電影的咽喉。我不知該從何說起,但我會試圖將它闡述明白。
這段對話非常有層次感。
第一層,價值(準確地說是用金錢衡量的價格)。鑽石商人告訴Counselor:「你在鑽石中尋找的不是優點,這是一門惡毒的生意,我們只尋找缺點。」這是一個強烈的對比,鑽石的美麗與生意的惡毒,這種光芒四射的美麗是用挑剔瑕疵的方式來進行金錢交易的。美可以被購買,而紅鑽之美,之稀有,它價值甚至高過信仰。這段話很現實,很本色。事實上貫穿整部電影的毒品交易,圍繞兩千萬美金展開的無視「道德問題」的殺戮正是這種現實的最清晰的寫照。
第二層,被偷竊的上帝。年邁的鑽石商人與Counselor談起閃族文化,他說:「這個世界上只有閃族文化,在此之前是希臘文化,之後則沒有。」傳統的希臘文化信仰眾神,給予他們力量的英雄是戰士。閃族文化則信仰上帝,猶太人的英雄是信仰上帝的人,是摩西,是耶穌。相對於先期的希臘文化,閃族文化是一種昇華,它對於上帝的信仰來自於這個民族在數個世紀中所經歷的苦難。如果說希臘文化更傾向於對於未知世界的敬畏,閃族文化則更接近於對靈魂的救贖。驅逐猶太人的國家,無論是古巴比倫,馬其頓,奧斯曼還是後來的納粹德國,其命運都是滅亡。這不是一個民族的詛咒,它與魔法無關,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上帝的驅逐,人性在此過程中泯滅,國家隨之消亡。在此邏輯上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鑽石商人說人只信仰上帝,而這個上帝只是猶太人的上帝,不存在別的上帝。也有隻在此邏輯上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西方偷竊了上帝,上帝又如何能夠被偷竊。因為西方人或者說現代文明社會所需要的只是作為象徵符號的上帝用來「原諒」人們的罪過粉飾太平,他們拒絕靈魂與上帝的對話,他們摒棄了產生上帝這個民族的苦難。沒有了那些血與火的戰爭,沒有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教堂裡的十字架,人們向其告解的神父,原諒罪惡的上帝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代表的僅僅只是人性中的虛偽與懦弱罷了。
現在我們能夠進一步地解釋片頭的床戲為何如此拖沓。它描述的不僅僅是Counselor和Laura的感情,他們的情慾,還有一點就是人的虛偽。
Counselor:說點性感的話來聽聽。
Laura:我要你往上摸我的衣服。
Counselor:可你沒穿啊。
Laura:這跟那有什麼關係?你喜歡我說這種話。
Counselor:我知道,但是要有真實感啊。告訴我你想要我對你做什麼吧。
Laura:我要你摸我。
Laura心裡真正期待的是情人直接的愛撫,而她說的則是另一個想像中的浪漫且體面的畫面。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Counselor也喜歡這種「體面的」情話,同時他也明確地知道這些話沒有「真實感」。
再看游泳池邊Malkina與Laura的對話。Malkina得知Laura是一個church lady,於是問她:神父問過你的性事嗎?
Laura:他不會問,但是你對神父應該毫無保留。
Malkina:你做過的所有下流事,你要假裝你不會再犯了是嗎?
Laura:我想是吧。
……
Malkina:這世界很奇怪。我是說你的世界。
Laura是一個體面的女性,這一點在她的衣著品味,家居環境和語言行為中表現得非常明顯。然而這樣一位優雅得體的女性在與Counselor的性事中確實非常的「下流」。對此產生的負罪感會通過她向神父懺悔而得到上帝的原諒。是的,「上帝」就是這麼隨便!這確實是一個奇怪的邏輯,這個邏輯與崇尚本性的Malkina格格不入。於是她去了教堂。Malkina凸顯曲線的穿著與教堂里古舊保守的其他女性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一次人類本性和社會道德的碰撞。從這個角度看,它有趣極了!
Father:你是天主教徒嗎?
Malkina:不是。
Father:那我沒辦法赦免你。
……(不要懷疑,這串省略號的的確確是在表示我的無語= =)
在對話的過程中神父一反慈愛包容的形象,他狹隘,傲慢,浮躁,嗤笑,彷彿遇到了什麼不可理喻的事情。這也正是人類的道德原則對人類本性的一貫態度。但是當Malkina(本性)單刀直入地問道:女人對你說她們的性事嗎?每個來告解的女人會對你說她通姦或者私通什麼的,所以你對女人的看法一定很特殊。神父(道德)慌亂了。他開始迴避,開始抗拒。他告訴Malkina:我不能談這件事。你真的必須離開了。如果你不走,我走。那是神父明確知曉存在但沒有膽量承認的魔物,是「上帝」法度之外的存在。於是他落荒而逃。
在這場較量中,道德看似高貴冷艷,實則脆弱得不堪一擊。我們不應忘記,道德正是維繫人類社會最為基本的原則。
第三層,不遜於永恆的渺小。相比較人類短暫的生命和易逝的美麗,鑽石的永恆讓人欣羨不已。人們用鑽石作為女性的飾品不僅是因為它炫目的光澤,更是出於對女性短暫且脆弱的美麗能夠恆久保持的美好期許。所以鑽石商人坦言:「雖然不可得,渴望像鑽石那般恆久遠可不是小願望。想讓所愛之人變得更美麗,就是承認她的脆弱和這層脆弱的高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使用了「高貴」這個詞。何以這層脆弱是高貴的?鑽石商人的這段話中沒有給出解釋。但是當Counselor為自己的貪婪承受無比痛苦的後果時,毒梟告訴他:「人生不能回頭。但對知道日子所剩無幾的人來說,死亡得到了不同的意義。」這與猶太人的上帝如出一轍。在經歷了貪婪無知所帶來的苦難之後,人才學會反思。馮友蘭先生說過,這種反思是對人生的思考。在此基礎上,人生才從終極關懷中得到不同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超越了它脆弱的存在,打磨出高貴的光芒。因此「我們向黑暗宣誓,人生的短暫不會折損我們,我們不會因此更渺小。」
鑽石商人的三段話是整部電影的縮影,人類的本性——道德的虛偽——靈魂的高貴,它由淺至深,自始至終貫穿了整個故事。
Ridley Scott眼中的世界是可怕的。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本能的誘惑和虛偽的束縛,在夾縫中艱難求生。Counselor在逃亡過程中得知Laura被販毒集團抓走,但他窮途末路,求救無門。在被明確告知沒有希望,他仍然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挽回Laura的命運。毒梟告訴Counselor:「說道悲傷,交易的通則就不適用了,因為悲傷超乎價值。人願意交出全世界,只求解除內心的悲傷,然而悲傷卻什麼都買不到,因為悲傷不值錢。」人的悲傷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也無法用虛偽的道德法則去否認,然而它如此地強烈,強烈到足以顛覆人所有的既成法則,而悲傷卻是來自愛的破碎與希望的喪失。
影片中Laura問Malkina:「我知道你認為我的世界很單純,但是有希望是那樣糟糕的事情嗎?」Malkina:「我不知道。我不能給你建議。你該對自己的事情小心,天使,你不一定能心想事成。」 愛與希望是人心中的天使,它支撐著人生存下去。與人的本性相比它顯得幼稚天真,與虛偽的道德原則相比它又顯得如此美好純粹。懷揣著希望未必是件好事,它未必能實現,然而沒有它的後果我們承受不起。墨西哥的小酒店主對Counselor說:我不相信死亡沒有意義。但我的家人全死了,沒有意義的人是我。到這個時候Counselor仍然沒有放棄Laura,他給店主看Laura的相片,那是他生存的意義。然而隔天早上他就收到了那張來自死神的光碟,盤面上的「HOLA!」語氣那麼輕佻,卻打碎了Counselor全部殘存的希望。他一面流淚一面大聲喊著:「哦,上帝!上帝!」然而能夠拯救他的上帝從來就不在教堂里。他的痛苦,他的無助就彷彿兩千多年前被驅逐的猶太人所經歷的磨難,我相信此刻Counselor口中不斷重複的上帝才是真實的。「一切現實的滅絕,就算是人死了也不能接受這個概念。然而在那樣盛氣凌人的絕望里,你會發現古老的理解,賢人之石總是被人厭惡,被埋在土裡。」在那樣的一瞬間,充滿內心的是對人類不可逃脫的命運的悲憫,是對人類執著於愛和希望的震動,它如同夜風中忽明忽暗的燭火,感覺那麼渺小,那溫暖又讓人無比珍惜。
在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我驚訝地發現整部電影竟然沒有提及Counselor的名字,一次都沒有。如果說這是偶然,發生在Ridley Scott的電影裡,你相信嗎?對於Ridley Scott來說,從來沒有單純代表人物本身的角色,在他的電影裡每一個角色都經過提煉。他們往往代表一個群體,一類價值或者一種信念。如果說Malkina代表了本性,Laura代表了希望,Reiner代表了貪婪,Westray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不可信任的脆弱聯繫,那麼Counselor則代表了人本身。是的,他沒有名字,他的名字就是人類。他小心翼翼地觀望,他經不住貪婪的誘惑,他愛,他懷著希望,他維持著風度和體面,遵循著人類社會浮於表面的道德法則,同時他也膽怯,為不可消除的過去悔恨悲傷,而他的懦弱最終將他逼入絕境。
我很喜歡杜冷丁在《銀翼殺手》影評的開篇:「1968年,上帝降臨地球.那時他借Stanley Kubrick的手送給我們一個禮物:2001 : A Space Odyssey.1982年,上帝再次降臨.於是我們選派了一個代表,虔誠的送上地球人的還禮......那個禮物叫Blade Runner,那個去給上帝獻禮的人,叫Ridley Scott.」無論是在《銀翼殺手》還是《普羅米修斯》中,Ridley Scott毫無疑問地站在人群中間,虔誠而又固執向上帝追索著對自身本真與起源的疑問,而《黑金殺機》則更多地浸染了導演對於社會,歷史,文明的感悟和對人類本身的關懷。這部電影裡沉澱的不僅僅是思想還有77年的歲月。如今Ridly Scott向上帝走近了一程,用充滿了審視和悲憫的目光回望著在他身後依舊迷茫的眾人。

願上帝與我們同在,阿們。

P.S. 感謝自由的天馬行空指出的錯誤,我確實把沙漠之星的工作人員和最後穿藍色工作服的人搞混了,同時把Hernandez律師和毒梟搞混了。文中已更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