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楚曦

2014-02-13 07:30:23

《鋼的琴》影評


《鋼的琴》影評
                        
  《鋼的琴》講述了鋼廠下崗工人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影片充滿淡黃色的影調,溫馨而又懷舊,帶領觀眾進入九十年代,東北老工業輝煌接近尾聲的年代。
  場面調度
  《鋼的琴》有幾個場面調度做的挺有講究,值得讓人慢慢回味。
  影片剛一開始就是,小元父母在講離婚,背景,父母後面的背景是慘敗的鋼筋建築,稍仰的鏡頭讓那建築像是插在他們肩膀上的翅膀。有人說,每對戀人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都只有一隻翅膀,當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那個人時,才能組合成一對完美的翅膀,變成一個整體,組成一個家庭。這裡,黑色暗示著小元父母關係已經變質,離婚是不可避免的了。母親後面的翅膀是豐滿的,父親後面的那隻翅膀則只剩下了大概的骨架。這又暗示著父親相對於母親來說,物質上的不富裕。
  在影片快要結束時,還是和剛開始小元父母談離婚的場景一樣,演員站位也一樣,只不過稍仰的鏡頭變成了稍俯的鏡頭和一個長的推鏡頭,這一仰一俯一推的轉變也表現了小元父母從剛開始的勢不兩立的關係變的有所緩解,不在那麼劍拔弩張,可以平靜的談論以及面對離婚了。
  葬禮靈棚的背景是兩個冒著煙的大煙囪,讓人想起了東北的老工業,葬禮也像徵了這些老工業的死亡,葬禮其實也是這些曾經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老工業基地的葬禮,而靈棚「沉痛悼念母親」的黑色大字也表現了導演對這些老工業基地的態度:懷念、沉痛。
  音樂
  本片一大特色就是音樂的運用,相信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會對其中的音樂有印象,音樂不僅有無聲源音樂也有大量的有聲源音樂,不僅多而且雜。太多的不同風格的音樂雖然有時恰到好處的表現了主題、風格,但滿則溢,太多處音樂的運用也給人一種為音樂而音樂的造作感,似乎可有可無。
  影片開頭有一個葬禮,陳桂林和他的樂隊為葬禮配樂,他們一本正經的演唱一首俄羅斯送葬歌曲,歌曲莊重而嚴肅。這時話外音說:「停,停,停,太悲傷了,讓老人走的輕鬆點。」於是,音樂變成了歡快的《步步高》,歌曲輕鬆喜慶,陪上畫面,葬禮前玩雜耍的小孩,和葬禮極其不符的誇張的吹火、不成功鐵頭功表演,表現出了一種黑色幽默。這一悲、一歡音樂的轉變,表現出一種荒誕、諷刺、幽默的氛圍,也表現出陳桂林這些小人物生活的艱辛和努力,奠定了本片的整體風格。
  陳桂林帶領女兒小元晚上在學校偷偷練琴被老師逮到,並警告他們以後不許來了。陳桂林為了讓女兒練琴,自己想辦法用紙板畫了一個鋼琴鍵盤,並用一摞書放在桌子上來表現琴箱,這樣一架滑稽的假鋼琴就造成了。陳桂林造琴的整個過程伴隨著超級瑪麗闖關的音樂,原來女兒小元在屋子裡玩超級瑪麗的電子遊戲,陳桂林每完成一個造琴的步驟就像是超級瑪麗闖過一關,讓人不僅把陳桂林和超級瑪麗聯繫起來,陳桂林就像是那個屢敗屢戰的超級瑪麗。這一音樂表現了陳桂林小人物的可笑和固執,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於生活的積極樂觀。這一處的音樂運用恰到好處。
  小元的媽媽送小元回爸爸家,背景音樂還是超級瑪麗遊戲中的音樂,這次的音樂是無聲源的音樂,到了樓下,鏡頭切入屋內,電話機旁是一張離婚起訴書。超級瑪麗的音樂貫穿這兩個場景。讓觀眾感覺人生就像是一場遊戲。雖然音樂很好的表達了導演的意圖,但顯然沒有上一次超級瑪麗的音樂運用的巧妙,有說服力,有種為音樂而音樂的造作感。
  當陳桂林帶領一批人翻過學校圍牆要去偷鋼琴時,音樂驟變,背景音樂是無聲源的類似西方《兩桿大煙槍》中的音樂。導演似乎要用這種洶湧澎湃的音樂來與陳桂林他們偷鋼琴的成為做對比,但太過西方的音樂和太過中國化的舊年代的畫面顯的不怎麼協調,給人一種在校學生拍的作業那樣的不成熟和濫用音樂的感覺。如果換成有中國特色的樂器演奏的同樣基調的音樂是不是會好點呢?
  表現主義
  本片投資890萬,屬於小成本電影。但本片有大量表現主義風格的段落,我個人認為,小成本電影限於資金方面的原因在紀實方面做的很好,但如果同時展現表現主義風格則會顯得不倫不類。
  在去學校偷鋼琴的路上,陳桂林他們在胖頭運豬肉的卡車裡一路歡聲笑語,卡車後面的陳桂林甚至拿起豬蹄當話筒,有一種載歌載舞的感覺。偷鋼琴被人發現後,陳桂林在路燈下紛飛的雪花下彈起鋼琴。這兩處雖然拍的很漂亮但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形式大於內容。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