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由之心--Twelve Years a Slave

为奴十二载/自由之心(台)/被夺走的年(港)

8.1 / 740,825人    134分鐘

導演: 史提夫․麥昆
編劇: 約翰雷利
演員: 奇維托艾吉佛 麥克法斯賓達 露琵塔尼詠歐 布萊德彼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褻瀆電影

2014-02-15 00:28:44

奧斯卡命題作文


《為奴十二載》:缺少靈性只有工業屬性

每年奧斯卡頒獎季總有一些電影就像專門拍給學院派的評委們看的,這些片子主題上一味的高上大,價值觀像《人民日報》一樣絕對的正確,劇本嚴格按照八段式的結構絕對的工整,電影也都或多或少的保留著導演的個人特色,主角的演技也通常是可圈可點,就像這兩年的《國王的演講》《戰馬》和《逃離德黑蘭》。但這種專門為申奧而拍的電影,也很難讓人感覺到什麼驚喜,因為它們過於工整了,工整到讓人覺得似乎只有奧斯卡的老頭老太太們才會喜歡。當然,一般的觀眾也不會討厭這種片子,畢竟它本身就是在迎合主流,而且影片製作的每一關都足夠優秀,但對於資深影迷而言,想真正的愛上這類缺少靈性只有工業屬性的片子也變得越來越難,它們太像是奧斯卡佈置的命題作文,專門為申奧而拍的。

《為奴十二載》改編自1853年的所羅門•諾瑟普的同名自傳,一個自由的黑人被賣做奴隸的真實故事。在那個奴隸制的時代,黑人沒有話語權,即使他是一個自由人,他也毫無話語權,因為黑人的命運取決於白人。這也是這個故事選擇的切入點,當你的自由和公民權利因為制度、偏見或者歧視被輕而易舉的奪走,你對自己的命運卻無能為力。故事在這個層面上,已經不單單是奴隸制,它可以是任何因偏見而遭受歧視的群體,所羅門•諾瑟普也可能是任何人,譬如小雀斑、紅頭髮、同性戀、肥胖者或者女流之輩。

這是一個很難改編的故事,因為你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流水帳。影片在劇作上非常工整,這種工整讓電影顯得有點笨拙,故事的起承轉合和每一次的情節推進都像是剪輯師在對照著時間軸在剪,情緒和節奏掌控精準到幾乎分秒不差。反正故事的核心就是所羅門淪為黑奴後遭受的苦難和冤情,導演史蒂夫•麥奎恩堪稱個人標籤式彰顯殘酷的長鏡頭再次派上用場,影片始終圍繞著各種殘酷的體罰暴力做文章,自始至終的在放大這段經歷的苦和冤,烘托黑奴的無力和奴隸主的病態和殘暴。影片在思想性上沒什麼深度可挖,這就是一場關於黑奴血淚史的苦情時代劇,最能帶給觀眾震撼的是那些過份直接的暴力場面,能吸引觀眾看下去的最大懸念是麥可•法斯賓德飾演的白人奴隸主的人性究竟能扭曲到何種程度。幸好有一群優秀的演員,他們奧斯卡級別的表演層次感十足,再加上導演還殘留的那點個人特色,也讓整部電影不至於淪為一出平庸的流水帳。

《飢餓》《羞恥》這一路過來,史蒂夫•麥奎恩變得越來越主流,迎合主流的代價就是一點點的捨棄自我,為了迎合主流,一味的放大主流視角下那些高上大的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人就喜歡這種,特別是奧斯卡評委,我個人覺得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八成就是《為奴十二載》。你不一定會多麼喜歡這類過於工整的電影,但你也絕對不會討厭它。


《南都娛樂週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