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菲洛梅娜/千里伴我寻(港)/迟来的守护者(台)

7.6 / 104,070人    98分鐘

導演: 史蒂芬佛瑞爾斯
編劇: 史帝夫庫根
演員: 茱蒂丹契 史帝夫庫根 瑪麗溫寧漢 西恩馬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4-02-15 22:17:51

菲洛梅娜:譜寫基督徒生命之花



       《菲洛梅娜》講述的是關於天主教販賣童嬰的故事。影片改編⾃ BBC 記者馬丁·斯克斯史密斯出版的作品《菲諾梅娜的遺失孩⼦》,來⾃真⼈真事。19 52年的愛爾蘭世風依舊保守,未成年的菲洛梅娜不僅不能撫養剛出⽣的孩⼦,⾃⼰也被迫在修道院受罰。三年後 ⼉⼦在修道院安排下遠赴美國被領養。50年⽆果的尋找後,她將這⼀秘密告訴記者馬丁,在後者幫助下,踏上了 前往美國的尋⼦之路。
        這樣的題材一經問世立馬吸引世人的關注,話題充滿了新聞性與爭議性。如「天主教販賣童嬰」「天主教隱瞞事實,不通人情,讓可憐的母子連人生最後一面都見不到」「宗教保守而充滿了罪惡的污垢」等等。這樣的爭議讓多數人對於宗教的恥辱幸災樂禍,從而認定宗教不過是妄想。作為基督徒的我首先需要表明一個現狀。世人對於宗教的過錯與污點極其敏感,稍有不慎便將宗教踩在腳底下。試問,我們何時用對待牧師的眼光反觀過自己或身邊的人呢?
         當然,我做這樣的序言並不是降低天主教在這件事情上的過錯,而是讓我們心平氣和的來到事發現場,看看到底當時發生了什麼。如果我們只是帶著偏見與成片來看這部影片的話,我們便看不到「菲洛梅耶」了。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時立足點不在事,而是在人。影片不為憤世嫉俗,而是告訴我們,一個擁有信仰的愛爾蘭老太太是多麼的可愛與偉大。
         菲洛梅娜年輕時因著偷吃禁果懷有身孕,被父母認為是極大的羞恥而拋棄至修道院。修道院為她接生而順利產下了嬰兒「安東尼」,但作為對於這些墮落犯罪的母親們的懲罰,他們需要無償的做工,每天僅有一小時看望自己的孩子。並且,當這些孩子長大後會被販賣給美國來的願意收養孩子的父母們,因此安東尼在菲洛梅娜的哭喊聲中被收養了。50年後,菲洛梅娜為了想知道:「現在孩子怎麼樣了」,便找了位記者一同來尋找親兒。
          踏上旅程的共有兩個人,一個是菲洛梅娜,一個是記者馬丁。一個是信徒,一個是虛有其表的天主教徒。當菲洛梅娜問馬丁:「你信上帝嗎?」馬丁遮遮掩掩,說「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當馬丁反問菲洛梅娜時,菲洛梅娜毫不遲滯地答道:「我信」。從此,菲洛梅娜便用他生命的力量影響著馬丁。
         馬丁選擇與菲同行,無非是他面臨失業,急迫需要用這樣曲折而充滿故事性的情感題材讓自己「重回新聞界」。但他從遇到你菲洛梅娜的那一刻開始,便註定他自己需要變化了。所以,他急切而頗不耐煩的聽著菲洛梅娜嘮叨而充滿童趣的講剛看完的一本小說,他與同事笑談「菲洛梅娜幾乎跟每個遇到的人都說他是萬里挑一」,他找不到「菲洛梅娜」時,情願叫她媽「希望能夠打開房門找到她」。這一系列的影響讓馬丁喜歡上了這個老太太,並且將老太太的尋子之旅當成了自己的份內之事。他不再是為了完成一篇報導,而是為老太太強出頭,開口大罵修道院的修女。此時的他已經將老太太視為親人。然而他還是實在沒有讀懂「菲洛梅娜」。或者說,他感受到了菲洛梅溫柔而堅定的生命力,但最終沒有明白這樣生命力的源頭與成因。
            老太太一舉一動都有些基督徒美好的生命本質。她深刻知道自己面臨喪子之痛根源在於他的墮落與犯罪。因此她不怪責修女們。而當她覺察到自己將這件事隱藏也是一種犯罪後,她想找到她的孩子問句「孩子,你想我嗎?我可是每天都想你」。去美國尋子途中,她不像某些人觀念中的急切與不顧一切。她依然會欣賞酒店的「絕地奶爸」,還要看下「林肯像」,還會對賓館的美食欣喜不已,這都讓一般人不解:她為何如此?作為基督徒,我的解讀是「菲洛梅娜的人生目的不是為了找尋兒子,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感恩上帝,見證上帝,榮耀上帝」。
          影片中,特別有兩點頗耐人尋味。一是菲洛梅娜對於性愛的喜愛,二是菲洛梅娜得知兒子同性戀身份所展現出來的沉靜。關於第一點,馬丁藉此嘲笑上帝「上帝造了可以性愛的人們,卻禁止他們享受,豈不是很滑稽?」菲洛梅娜一邊罵馬丁的白痴,一邊回味著性愛的美好。對於這點,我們基督教的立場是「人本應享受性愛的美好,但要約束在婚姻之中,若過了這個界限便是邪情私慾,便是犯罪了。」因此,我們不讚同天主教的通過守童貞,禁慾而苦待己身,從而贏得神的救贖這樣錯誤的觀念。從菲洛梅娜的表達中,我們清楚看到一個單純的信徒對於上帝所造的是如何感同身受一般讚道「甚好」啊。而第二點可以說是對基督教信仰的衝擊。菲洛梅娜得知兒子同性戀的身份後,沉默了一下,便說道:「我原來就知道。他小時候特別敏感,長大後很有可能同性戀」那麼這裡的預設是不是說明經常懺悔的菲洛梅娜贊同同性戀呢?不是。因為她後面說道:「他的死因是愛滋病吧」。菲洛梅娜清楚的知道上帝對於同性戀的憎惡與懲罰。她的沉默不是贊同,而是惋惜。對於死去的兒子,她會因他身上的罪,而不再愛他嗎?如果我們因為別人罪比較少,顯得比較可愛而愛他們,那這樣的愛又有多大價值呢?菲洛梅娜簡短的兩句話告訴了世人「基督徒極其憎惡人身上的罪,但深愛那個罪大惡極的人」。
         最終,旅途回到了原點。菲洛梅娜與馬丁回到修道院找尋孩子的墳墓。馬丁預備質問修女們,菲洛梅娜準備找到孩子的墳墓。馬丁蠻橫的衝到老修女身邊質問他們為何隱瞞,審判他們的罪,甚至拷問修女們「你們這樣算是基督徒嗎?」面對這樣關乎信仰,關於永生,不留情面的控告,老修女按住了輪椅,憤怒的答道:「我自幼守童貞,每天苦待自己,不像那些不知廉恥的母親,我怎麼不算基督徒?」導演在拍攝這一鏡頭時,特意用了特寫鏡頭,來表達老修女的憤怒與苦毒。修女平時所有的沉靜與平和蕩然無存。當然在此,筆者並不會如同馬丁一般詢問老修女的信仰,只是希望修女以及其餘天主教徒思考耶穌基督否認那個法利賽人傲慢的禱告的精意所在。
           與老修女形成鮮明對此的是菲洛梅娜的一句話,「我已經饒恕你了」。即便修女撒謊並且刻意讓菲洛梅娜失去孩子,還讓他們臨終時都無法找到彼此,但菲洛梅娜說「我饒恕你了」。因為她是一名基督徒,基督已經饒恕了犯罪的世人,他的門徒豈不應該也能說「我饒恕你嗎?」在說出這句話時,菲洛梅娜鮮活而充滿活力的基督徒生命表露無遺,讓天主教徒汗顏。影片在此落幕,我們聽著這位愛爾蘭老太太爽朗而嘮叨的聲音,不得不說「這就是基督徒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