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維杜先生 Monsieur Verdoux

凡尔杜先生/华度先生/杀人狂时代

7.9 / 16,290人    124分鐘 | West Germany:110分鐘

導演: 查理士卓別林
編劇: 查理士卓別林 奧森威爾斯
演員: 查理士卓別林 Mady Correll Allison Roddan Robert Lewis (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畑平三郎

2014-02-18 05:00:35

老卓頭蒙難記


        《凡爾杜先生》的上映不合時宜。要擱在30年代,大蕭條的慘痛經歷或許還可以使觀眾對影片中的某些非主流觀點抱以緘默的同情,可時間已經是1947年,戰爭的花紅抹去了排隊領救濟糧時代的陳腐記憶,山姆大叔點錢點到抽筋,新大陸的群眾忙著在郊區置房添車生孩子,哪有閒情逸緻來搞什麼反思,玩什麼傷痕?
    更要命的是DC的風向。雖然酷吏老爺約瑟夫-麥卡錫尚未得勢,但鐵幕已降,西風驟起,像喬治-墨菲、羅納德-雷根或者羅伯特-蒙哥馬利這般拎得清的伶人,早就忙不迭地跑去劃清了線,剩下個奔六的老卓頭,居然選擇在這種時候扔掉手杖撕去鬍子扯開西服,向大家展示藍色戰袍上黃底紅漆塗就的「憤」字—此種行為根本就是自殺式衝鋒,大師在聊發少年狂。
    很多文藝青年都經歷過七個不平八個不忿的階段。通常來說,在路上顛沛流離一段時間,或者乾脆去吃幾頓牢飯,癥狀都會有所好轉。不知道為什麼,卓大師在告別更年期之際,突然迸發出了火一般的熱情:據說他特意將《凡爾杜先生》在京城的首映,擱在德裔作曲家漢斯-艾斯勒接受眾議院非米活動委員會質詢的後一天,以示對好友的支持;卓老頭還給隸屬法共的畢卡索同志去信求援,呼籲大夥一起PK新一輪的驅巫運動。勇氣可嘉,策略上卻只能打不及格——四面樹敵,還授人以柄,圖樣圖奈衣。
    雪上加霜的是傳說中大師的洛麗塔情結。清流們喜歡萬炮齊轟這樣的主兒,可以盡情施展隔山打牛的功夫,無須擔心有炸膛的風險。貳戰還沒打完的時候,卓先生就被瓊-巴里告上過公堂,哪怕血液測試表明他並非對方腹中阿卡牆的父親,但原告整來個77歲的古典派狀師,口若懸河地給大師貼上一堆諸如老禿鷲之類的標籤,堂上的青天老爺想不動容都難。事實上,只需將一張卓別林同學在衙門口摁手印的照片往報紙上一登,已經足夠讓老小子聲名掃地。
    黑雲壓城之際,智商高於50的人們都知道,不服軟是不行了——年過半百,額頭沒有磚頭硬。作為一個導演兼主演,下一部片子要嘛是描寫米國鐵漢手撕東洋蘿蔔頭的壯舉,要嘛就是展示浪子回頭在糟糠之妻面前聲淚俱下的抒情大戲。可卓大師偏偏去鼓搗了個藍鬍子的故事,裡頭謀害的都是些年老色衰的歐巴桑,更有甚者,此次特別提攜的外省女孩Marilyn Nash年僅17歲——卓先生趕著大車給反方陣營送聖誕禮包來了。

    OK,遠離八卦、迴避時事、不談人品。即便如此,《凡爾杜先生》依然犯了個嚴重的錯誤:斜眼對觀眾。
    在這個問題上,卓別林似乎沒有小津安二郎看得透徹。據說後者在酒後吐露過一句箴言:導演這個東東,跟蹲在地上雙手抱頭的流鶯沒什麼區別。裝瘋賣傻不是錯,搔首弄姿亦非過,背過身去笑罵由你,就是不能當面頂撞掏錢買樂的主顧。卓先生註定跟德藝香香無緣。
    本片最遭人吐槽的段落,自然是末尾的法庭戲和臨刑戲——兩個場景加起來不到10分鐘,戲外的板磚已是絡繹不絕。凡爾杜先生在法庭上發表的刻薄觀點,即使放在今天,一樣無法贏得陪審團的任何支持,不過話說回來,追根溯源,此公其實是向衙門自首的——飯店門口,他本可以逃之夭夭,臨了卻主動暴露在證人和捕快跟前——凡爾杜先生無意苟延殘喘。所以這「張飛瞅李達,偶黑你也黑」的總結陳詞,似乎詭辯,倒也不失為肺腑之言:「說到生靈塗炭,在偶們這個時代不是受到歌頌的嗎?飛天炮仗,蘑菇彈彈,不是已經無比『科學』地把生靈給塗成了炭嗎?相形之下,偶這樣的小把戲只是入門級… 偶只想說,再相見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行刑日的藍鬍子先生,除了將毒舌進行到底,還補充了些虛無主義的調調。
    「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偶的教訓在於沒有組建社團。「
    「善與惡之間要保持好平衡,任何一方占支配地位,都有損於靈魂的完整。「
    「塗炭生靈是一門生意。戰爭或者衝突什麼的,歸根結底,都是生意。數量決定神聖與否。「
    「牧羊人先生,如果世間沒有惡,你做什麼(你去哪裡掙麵包)?」
    放在承平時代,以上任何一條都放不上檯面。至於現實層面的意義,正如卓別林同學所說,人們往往搶著去聲討世間中低檔次的惡行,從不想去整明白「惡」背後的原因。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夕回到就業前。被銀行炒魷魚當然不是成為藍鬍子的正當理由。個人傾向於將其看作是在指桑罵槐:擠兌的人快要瘋了,交易的人已經傻了,路過金融街的人無論晴天雨天都開始打傘了——連環殺機(包括所謂更大的「生意」)由此而起。
    警句也好,謬論也罷,反正外面的獄卒是等不及了。凡爾杜先生謝絕了香菸,不過出於好奇或者補償心理,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喝了一杯朗姆酒,向著高台上的那座機械裝置緩緩踱去——這個尾聲是影片最先拍攝的部份。結局一旦看開,於過程會變得無所畏懼。

    最後說點明亮的話題。
    1)本片最動人的角色,是瑪莉琳-納什扮演的流浪姑娘拉塞妮。初看時驚異於她的美,更沒想到這位在螢幕上表現自如的女孩只有17歲——之後她似乎再也沒有出演過任何一部像樣的電影,卻不知是為何。在影片中,凡爾杜先生給這個可憐人(剛從牢里放出來,抱著個流浪貓在街邊淋雨)提供免費晚餐,本意是想試驗一下新研製的毒藥,誰知幾句閒話扯下來,竟然被對方的純真狠狠地感動了一把(原話:被她的庸碌哲學引入了歧途):她此次進監獄是因為小偷小摸,她的丈夫在一戰中成了殘廢,飲食起居全靠她照顧,在蹲班房的日子裡,他去世了。
    狠話在後面:
    拉塞妮:正因為這樣,我愛他。他需要我。我可以為他砂仁。
    溫暖的話在前面:
    拉塞妮:如果嬰兒知道要來到這樣的一個世界,也會感到害怕的... 但是活著真好。
    凡爾杜:活著有什麼好的?
    拉塞妮:太多了。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音樂,藝術,愛情…
    凡爾杜不屑地笑了一聲。
    拉塞妮:(愛情)是有的。
    命運是世間最深奧的編劇。從不手軟的凡爾杜先生居然會收回利爪,還給了她一些錢渡過剛出獄的一段艱難時光。極為諷刺的是,當兩人在多年後重逢,已經完成「從破布到錦袍」轉換的拉塞妮(她跟了個軍火商,這些年發了大財),居然會間接地將凡爾杜送入深淵——她帶他去大飯店敘舊,結果被影片開頭的那幾個渣渣中產給卯上了。
    當然,憑凡爾杜先生的智商和身手,足以看穿那幾個食利階層二代們的小伎倆,但他在送別了曾經純真的拉塞妮之後,在衙役到來之前,又轉回了飯店,還生怕別人找不到似的主動呈現在士紳和官差們面前。這或許是因為感召,或許是因為幻滅,或許僅僅是因為疲憊。
    2)卓別林是大師,邱岳峰也是。
    卓別林的演藝生涯跨度很大。從默片進化到有聲片的階段,據說卓先生一度很有牴觸情緒。陰暗一點地想,是否因為卓大師的聲線遠不及他的動作和表情來得出彩?
    疏離,陰沉,冷酷;油滑,荒誕,窘迫;疲憊,無奈,悲傷。邱岳峰的演繹難以忘懷。他跟給拉塞妮配音的劉廣寧的兩段對手戲,在記憶中閃爍著銀白色的光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