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67,304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雞頭井。

2014-02-19 02:11:05

哈利-波特一代的哀與樂


很少人能夠像理察·林克萊特那麼有誠意,沉得住氣花上十二年的功夫去拍攝一部電影。在這部名為《少年時代》的電影中,導演用攝影機追蹤了一位男孩從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經歷,從童年時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成年後的穩重,每個人幾乎都在這位叫做梅森的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時間」是理察·林克萊特鍾愛的主題,「愛在三部曲」間隔的九年,給我們留下足夠的間隙揣摩發酵愛情的深意。這一次,《少年時代》超越前作,毫無顧忌地讓光陰改變容顏,將人生的瞬間娓娓道來。一紀的時間,少年長出胡茬,父母生出皺紋,哈利·波特一代的哀與樂,隱匿在音樂里,向我們點頭致意。理察·克林萊特憑藉這部160分鐘卻絲毫不給人冗長之感的佳作,在柏林電影節最後的收官階段,掀起了觀眾熱捧的狂潮。

是啊,有誰會不喜歡這樣的電影。細微至深,卻絲毫不狗血,導演有意地削減甚至禁止過度戲劇性的出現。曾經在成長電影中看到太多的初吻和性,《少年時代》將它們統統撇開,轉而用梅森的三次遠足區隔和標誌他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大多數人會在成長中遇到的「死亡」命題,也在導演的再三考慮下淡出電影的敘事。飾演女兒沙曼薩的羅瑞萊·林克萊特是導演的親閨女,她說自己曾有一年不想繼續拍片,問父親能不能讓角色死去,被父親一口否決。基於現實的日常觀察,讓電影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親合力,飾演父母的伊桑·霍克和帕翠西亞·阿奎特更是將這種平易近人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話癆的風格,幾乎和「愛在三部曲」一脈相承,父母與子女絮絮叨叨的聊天、爭吵包裹著兩代人之間的細膩感情,與政治藝術無關。這一刻,只有時間與愛在發聲。

《少年時代》摻雜了導演對於自己德州的童年記憶,卻也毫不吝嗇自己對於當下青少年的觀察。電子遊戲、哈利·波特、9·11事件、美國大選……或大或小的個人與社會事件在小家庭的生活中投下印跡,也讓電影不僅僅是一段個人經驗的重現,而成為一幅更具普世性的當代美國風情畫。《少年時代》不是如《人生七年》那樣純粹的紀錄片,精巧的故事橋段皆出自演員和導演的共同合作,雖然存在即興表演的成份,但電影整體的框架早已經在理察·林克萊特的腦海中鋪陳。劇情在「日常的平庸」和「瞬間的趣味」之間,取得了某種完美的平衡。

無疑,理察·林克萊特的工作方式是值得令人尊敬的。在快速消費的當下,電影工業亦追求瞬間的價值與效益。像《少年時代》這樣的小成本獨立製作,本身就擔著極大的風險。好在,有這樣一群忠誠的演員,願意跟著導演瘋狂地玩耍,一路頂著「未完待續」的壓力,守護這個令人興奮的秘密。呈現在螢幕上的成品,最終沒有讓我們失望,首映現場不絕於耳的呼聲,已經說明了問題。擒不擒熊,已不是重點,《少年時代》的口碑爆棚,已成不爭的事實。

新浪娛樂柏林電影節專稿
http://ent.sina.com.cn/r/i/2014-02-14/09244096256.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