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骯髒--Filth

污垢

7 / 117,471人    97分鐘

導演: Jon S. Baird
編劇: Jon S. Baird Irvine Welsh
演員: 詹姆斯麥艾維 傑米貝爾 伊莫珍波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uji Leonard

2014-02-19 21:45:24

Die Funny not Die Hard —— 讓我在絕望前死去


【這是一篇學術論文,謝謝~】

引子:
"邪惡,你該如何為之定義?當你重新審視這個詞語,你驚奇地發現它釋放了你。"

這部電影華麗的片頭和人物設置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完整觀看芭蕾舞劇<天鵝湖>時的情景。純潔的白天鵝固然優雅、哀怨,但這種看似舒服的美好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卻讓我困頓到不行;直到氣勢洶湧的黑天鵝閃耀登場,她踏著張力十足的妖冶舞步誘惑了全體觀眾,加上惡魔傳神的旁白和渲染,才算徹底挽救了這部劇。我深深被惡魔之美折服,雖然我也清楚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Darren Aronofsky 早就明白了其中的玄妙,所以他才有了<黑天鵝>這個創意,並且一舉成功。

王爾德說過,長久以來,惡對於世人來講都是一種富有魅力的迷思。他絕不是在為惡正名,只是道齣戲劇藝術的真諦:要成就藝術,需要有那麼一些複雜性。必須承認影史上那些為"惡魔之美"正名的作品至少在風格化的戲劇衝突和趣味性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壞中尉>1992年和2009年的兩個不同版本,<戰爭之王>里傲世獨立的惡,把惡描繪得無比純粹、目空一切的<血色將至>,甚至比利時電影人驚世駭俗的<人咬狗>,還有這部<污垢>。善惡交鋒很有看點,純粹的惡也不是那麼難以直視。我想如果邪惡,或者人性中惡的那一部份註定要逝去,它們也是以極其有趣的方式謝幕的,die funny not die hard,通常好人才會選擇悲壯的死硬風格,惡者從來不曾絕望。

這部電影一如<黑天鵝>,結構上是一脈相承的獨角戲,主角也都是有著童年夢魘或者禁錮往事、但表面上卻偏向於正面的尋常人物。這樣的設置無疑是精神分裂的最好潛台詞。喬治.巴塔耶認為,善往往帶來保守與限制,並為群體消解個人價值;而惡即追求釋放並求得個人獨立(喬治.巴塔耶文藝評論集<文學與惡>)。
在我看來這種獨立性更包括了一個人性情、人格的全部組成,他的各式慾望、追求抱負、他的憤世嫉俗、以及脆弱悲傷……獨立人格是極其複雜的交織體,從任何一個方面把人性作單一化定義都是不合適的。這種語境之下,善則更像是一副面具,為了讓人壓抑住自己的真實面貌、屈服於更高的人類道德和集體意識而存在。由此看來,其實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精神分裂患者,因為善的訓誡與惡的獨立需求這對悖論體始終存在於人的血液里。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善與惡浮世繪般的多層次呈現方式,讓人體味了一把世間百態。
既有殺人地痞那種反社會的變態罪惡,也有 Bruce 那種憤世嫉俗、遊走於善惡之間的惡,還有小人物 Lennox 虛偽贏弱又虛張聲勢的惡。而 Lennox 竟然能夠成功晉陞警長(注意賠率20:1)!這是不是很能說明些什麼問題,雖然的確是 Bruce 為他剷除了大部份障礙沒錯。其他角色則或多或少無知、偽善、狡詐、慾求不滿。
並且就像我們生活的世界,平庸之惡以無辜、善意的姿態充斥著整部電影。廣場上一個男子突發心臟病,卻遲遲沒人施救;局長Bob對電影編劇事業的狂熱恰好揭露了他的庸碌無為;熱心腸的"機器貓"同事Gus終日無所事事;老好人Clifford心地善良、毫無偽裝,在這個妖孽橫行的世間卻顯得過於扎眼、愚蠢可笑,讓Bruce恨鐵不成鋼。如果在罪惡和不公面前,善良的人始終不行動、不反抗,那這也算是一種不作為的惡了。

Bruce受夠了這樣的不作為,他用自己的方式予以還擊,以暴制暴、橫行於世。他對現實的無力讓他變得憤怒。Bruce也確實傷害了一些純潔、無辜的人,但在剖析他人之前他首先解構的是自己。包括他每次作惡的前奏或者後續都是在思念妻子、女兒,他內心無比落寞也無比悔恨,懷念著逝去的美好時光,同時還有童年失手造成哥哥死亡的愧疚,在廣場救人也是出於這些心理。但逝去的都已逝去,you're only still a creep。
一美將這個角色所有的叛逆和不堪演繹到絕妙的地步,堪稱惡得精彩、惡得絕倫!從這貨臨終前穿制服時帥氣、自豪的模樣上看(要死了還不忘對著鏡頭那邊的Clifford整理一下領帶,耍個帥!),他也曾經英姿煞爽、有理想、有抱負過。這時我們才深深瞥見他的叛逆其實是源於對現世的種種無力。讓人不禁反思,到底是什麼改變了Bruce?



當最後的救贖都已落空,我很擔心劇情會急轉直下,走向覺醒卻也走向絕望的死硬風格,完全的幻滅。幸好電影並沒有滿足於此,而且那樣也就不會有這篇影評了。

惡魔Bruce,他的姿態像一把利器刺穿了偽善;它戲弄了所有華而不實、矯揉造作和軟弱善良;他久經沙場、看破世態炎涼,像風塵女子般審時度勢,同時也不忘做魔鬼的勾當。即使最終無法超越死亡,他死得其所、也死得漂亮。

喬治.巴塔耶同時認為,惡的最高精髓在於死亡本身每一剎那的永恆性與無法達到的悲劇性,那相容的一剎那就是摩西的幸福天國。確實如此,這種宿命要嘛在人性光輝的覺醒中昇華、走向光明,要嘛只能走向惡為自己造的孤獨地獄,或者說那是天堂確實也不為過。




鳴謝:Samsara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88439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