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7 / 12,237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lacker

2014-02-22 21:12:52

請拋卻你已有的價值評判,尊重每一個個體的每一種情感


  再次感嘆於李安的對細膩情感的精確感知並用電影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在此崇敬一下電影人,如李安一樣的導演,他們何止是思想家呢,或者說電影人與思想家是互補的。前者用影像將思想投射到現實,而後者用縝密的邏輯帶動文字投射給這個社會中的人。但思想應該是有血有肉的,單純的文字所激發的激情思考難免讓人陷入一種智力狂歡後的乏味。我們是肉體,感知才是最直接的。相比之下,單純智力的思辨未免顯得乾癟。
  李安是把外科手術的解剖刀,精細地解剖出了人類細膩的情感,以電影的形式高分辨地展示出來,這不正是給一個特定社會階段下的個體,特定道德形態下的人本身以尊重嗎,光從這一點出發,李安沒有理由不稱帝的。從這個角度說,電影的秩序是需要奧斯卡的,把真正出色的電影人用小金人標註出,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資源,讓他們自由地伸展,人類認知也將伴隨著他們的感知向未知世界的拓展而無限延伸。
 之前看過的《飲食男女》探討父親對女兒的情感,展示出了極其微妙的複雜性,當我們去評判的時候,這種複雜性更是陡然上升。李安沒有去糾纏於某一點去尋找某個已有情感模式的寄託,迎合觀眾找個舒服的落腳點,或者以某種極端去撞擊觀眾的神經。他似乎一直在懷著無比深層的關懷,去關注一個人,一種情感。柔和與細膩的音樂畫面,好像是一種親密地伴隨。
 《喜宴》中有諸多衝突。先說幾個大的我雖然用但我卻無法清晰描繪但頭腦中卻展現出來的幾個問題,一個人第一次社會化與第二次社會化的衝突,這個概念借用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兩次社會化是以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為分界,第一次社會化是我們的情感模式道德模式塑造的一個過程,從一個動物塑造成了具有觀念的社會中的人;第二次社會化涉及到選擇性,你開始去思考一些人類面臨的終極問題,開始去主動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被社會化。社會化本身就包含被動的意思,當然,如果你在社會裡你就逃不出這個被動的過程。這也是在一定的語境下,人無自由的力證。
       不同道德間的以及同一道德內部的衝突,道德間的衝突指不同國家地域所展示出的針對同一問題道德的相對性,道德內部的衝突包括對對一些人負責就必然會對另外有些人不負責,或者說對所有人負責,就會對自己不負責,對自己負責就會對一些其他人不負責。不同信仰的衝突,父母的異性戀與當代中的同性戀。
       說到這,其實所有人都是需要被愛的,而不是去指責的,因為所有人的形成都是有原因讓他們一步步地成為現在的他們。他們都是受苦的普羅大眾,無能為力地受著煎熬。我想,法律的出現、好壞的分界的最終目的是使整個人類的福利最大化,只要我們就深入地追根溯源,任何壞人都是是值得憐憫的,只是為了使整個人類的福利最大化,或者絕大多數人福利最大化,法律就開始冷酷,語境裡也開始將人歸為好人和壞人。從這一點出發,不難看到每個時代,每個社會具有的侷限性。
       然而,我想,一個真正進步的社會是,一個真正的文明是需要去展示、去述說、去揭示、去極盡細節地闡述出問題的複雜性,將所有能想到的考慮角度、因素,立體地呈現出來。這才是一個文明對每一個個個體的真正關懷。
     謝謝李安,向我們展現出了對一個個體尊重向前更進的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