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醉後型男日記--The Rum Diary

莱姆酒日记/加勒比醉爱日记(港)/醉后型男日记(台)

6.1 / 107,998人    120分鐘

導演: 布魯斯羅賓森
編劇: 布魯斯羅賓森
演員: 強尼戴普 安柏赫德 亞倫艾克哈特 喬梵尼瑞比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rizzled Boor

2014-02-24 03:06:58

影評 - The Rum Diary -《重心錯位,不明所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幸好事先看完了原著,否則都不知道電影把原著糟蹋成什麼樣了。本作是亨特湯普森的處女作,也是他內心中最後一塊處女地的展露。但是影片打著紀念湯普森的旗號,自以為是胡改亂砍,不僅搞得原著故事支離破碎,而且把致敬這回事弄得膚淺而不達要領。
原著的主題就是美國夢的失落和自我的中年危機,而且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後者。而本片使盡渾身解數試圖強調前一個主題,卻把它徹底地從人物經歷中剝離了出來,讓兩者幾乎沒有化學反應,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影片對主要角色的刪減和關係的篡改上。本來湯普森想借用類似《在路上》的設定,讓葉門這個角色成為坎普的對立方,他自己年輕的縮影,而切諾特則是架在他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橋樑。讓坎普通過對葉門的交往,來達到逐步認清了自己的目的,切諾特更是成為了全面展現葉門(也即年輕坎普)性格不可或缺的催化劑。當然,切諾特本人的狂放不羈,也一定程度上寄託了坎普年輕時對理想伴侶的憧憬。狂躁的葉門最後拋棄了不慎從理想高處失足的切諾特——這種失足是早晚的事,而坎普雖帶著不安的良心和不時的厭惡,卻最終收留了她,就像人到中年,雖心有不甘,卻不得不收拾自己在青春年少時留下的爛攤子一樣。在所有這些之後,原著才見微知著,帶出美國夢失落的主題。而影片可好,用力過度,把這種微妙的三角關係直接弄成了以桑德森和辛博格為代表的資本主義投機者和以坎普和莫貝里等底層人民決裂的象徵,不僅完全偏離原意,且略顯浮誇做作,其中那段刻意讓坎普猶如湯普森本人附身一般,憤世嫉俗地轉變自己的新聞態度的俗套突兀橋段,和最後大段所謂的為聖胡安日報新聞公正垂死一拼的橋段,都加重了這種做作。
除了對原著角色不合理的刪除改動,本片的失敗還體現在對原著情節的取捨不當上。在原著當中,雖高潮不多,但在平實的語言中,不時流露出了湯普森對中年的焦慮和對現實的敏感,這也是本書在湯普森寫作生涯位於重要地位的原因。書中有很多獨自一人的沉思和對外在環境的觀察,這種內心的審視,最能體現坎普的成長。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坎普對聖胡安各人住處觀點的闡發,不僅體現了他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對生活態度的改變,也映射著他十年來對美國夢追求並最後失敗的歷程——這些他對房子的觀點成為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註腳。但是影片中對這一元素幾乎完全忽略,沒有了對薩拉地下室般的陋屋的厭惡,對卡門海邊小屋的喜愛,對桑德森豪宅的羨慕,對聖托馬斯景觀套房的讚揚,以及對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小家的心滿意足……可謂捨本逐末,避重就輕。影片僅僅提到了聖胡安為了發展旅遊而用一排排酒店將天然的沙灘海景從當地居民手中剝奪這個情節,為的,也是替萬惡的美帝資本主義添加註解罷了。
最後,影片中莫名的鬥雞、時評、吸毒、巫醫情節,以及莫貝里濫竽充數對卡門角色戲份的替補,都讓本片重心錯位,不明所以。而原著中唯一得以保留的另一個關鍵點,也即湯普森借坎普渴望依靠桑德森上位的經歷,來敘述自己對所謂終有朝一日能夠變得成功有錢的美國夢的失敗征程,這一線索,最終也淪為了編劇讓坎普轉投新聞自由聖戰的一個低劣藉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