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向太空--Solaris [1972]

飞向太空/索拉里斯/星球疏拉利斯

7.9 / 98,628人    167分鐘 | Italy:115分鐘 (unapproved cut)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編劇: Stanislaw Lem Fridrikh Gorenshtein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員: Natalya Bondarchuk Donatas Banion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rizzled Boor

2014-02-26 01:39:09

影評 - Solaris - 《十全九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綜合來說,本片十全九美,但這唯一的缺陷,僅是由於當年技術的落後,而造成的簡陋之感,以及由於時代所限,而造成的敘事拖沓。而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塔氏所獻上的他最令人驚嘆的創造力,從而最終成就了本片極強的指導性和繼承性。
從對小說改編的角度來說,本片可謂是使盡渾身解數,在儘可能保證故事最大忠實的條件下,與電影感達到了出色的平衡,滿足了所有人的期待。作為一個原著黨,雖然沒有如願看到像庫布里克那種既有天才又坐擁錢堆的導演所能做到的物盡其用的完美程度程度,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盡其所能的精打細算。在最終被塔氏選取呈現出來的橋段中,原著所描述的內容被事無鉅細地保留了下來,換句話說,塔氏確實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這是十分令人感動和值得令人學習的。且不說影片對原著文本諸多精華的再現,想必在1973年,能看到橘紅的光線透過舷窗照射在端坐著的瑞亞一號臉上、能看到伏在薩托雷斯遮掩緊閉門前的凱文的背後忽然亮起慘澹的藍光、能看到掛在椅背上令人驚駭的瑞亞的兩件披風、看見瑞亞二號看似理所當然地自己剪下卡死的太空衣、瑞亞二號血肉橫露的手臂在轉眼間自動復原、躺在地下瀕死的她一點點地解凍復活並聲嘶力竭……這些細節也絕對是能令觀眾讚嘆的原著再現吧。而影片末尾對原著結局大膽的改編,賦予了那段隱晦到讓人抓耳撓腮的啞迷以全新的生命,可謂是形不似神似,表達了出相似的主題。原著是訴說的是主角對人類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悲慘人生的一次反叛,而影片則是主角對自己內心久固不破的心結的一次和解,當然這是建立在主角同樣放棄了回到地球的基礎上的。可以說,光從這一點,足以看出塔氏對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天才處理。
另外,對於以上這個內容的討論,就不免要引出我對本片鏡頭風格的感受。在觀影過程中,它的鏡頭風格無數次讓我想到了馬力克《生命之樹》中的畫面和拉斯《憂鬱症》中的處理手法。他們那種對於由純意識主導著的記憶橋段的剪輯,甚至片尾那種詭異的心智神遊及和解場景,可謂是如出一轍;而片中諸如失重相擁、凝視名畫《雪中獵手》、檔案緩緩燃燒,以及各種索拉里斯海的過渡鏡頭和圖書館室內考究的佈置,就猶如從《憂鬱症》拷貝而來一樣。更確切的說,正是因為馬力克和拉斯從塔氏的《索拉里斯星》學習和汲取了靈感,才讓這些富於啟迪作用經典畫面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從而最終造就了新時代的大師之作,也即,是《索拉里斯星》中的意識流橋段被復刻到了《生命之樹》裡,而《索拉里斯星》中對古典浪漫主義的復興被照搬進了《憂鬱症》。當然,我也相信本片以及塔氏的其他作品,也給索科洛夫的碎碎念哲思和他對表現主義復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片給予我們的關於創造力的教導,實乃對後繼者的無價瑰寶。因而,影片所謂由技術資金以及節奏控制導致的「缺一門」,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