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JBoD4DYnLqXj
2014-02-26 23:13:58
集結號劇本分析
集結號劇本分析
本片敘事的第一段由字幕代替敘事,交代了時間地點,我們由此可知故事發生背景資訊。接下來影片由穀子地的一番話再次交代了相互的關係以及戰局的優劣勢。通過穀子地的一番話,我們可以看出穀子地的性格,充滿智慧,尊重人性(沒有趕盡殺絕),充滿人性(和敵人吃餃子)。我們看出了穀子地具有善良,正義也知道戰爭兩方的關係。然而,編劇為了儘可能的造成衝突,犧牲了敘事,只用字幕交代。
雖然本文主旨是分析劇本,但是不得不說,馮小剛刻畫戰場場面的鏡頭組接邏輯非常混亂,4:44秒,鏡頭出現了一個主觀視角,然而這個在瓦礫下場景之前沒有任何交代,而緊接著下一個鏡頭就是王寶強衝出掩體,我們很自然會想到這是之前的畫面是敵人的主觀視角,然後通過後面中埋伏的情節,我們知道他們其實都是共產黨的軍隊,很難想像這樣一個鏡頭錯誤如此低級。
接下來這一段的影片張弛程度,中規中矩,虛晃的聲音(貓發出聲音)讓氣氛提到了頂點,接著槍戰開始了,之前所有的鋪墊完整的呈現這一場長達7分鐘的槍戰。
這一場華麗的槍戰的開始後,穀子地沒有立即出現,這恰恰顯得不合理。導演為了充分表現中了埋伏,以及損傷慘重,把穀子地放到一旁,使衝突後讓其出場,顯示了情節設置的不成熟,以及為了氛圍犧牲了合理性,其實把穀子地的救援設置障礙,克服合理性的問題,也加重絕望氛圍營造。
穀子地的救援使我們相信危機解除了,但是這只是假像,危機再次出現,所有部隊都中了埋伏。指導員替代了穀子地成為了核心,魯莽的性格再次把隊伍代入了泥潭。
指導員和王寶強成了解決的危機的兩條線索,而馮小剛混亂的鏡頭語言又一次把兩個支線交代的一團糟。魯莽的指導員犧牲同一時間王寶強炸毀了敵人的重武器,戰爭結束。很顯然,馮小剛只是希望指導員犧牲,從而對穀子地施壓。因為之前穀子地的仁慈,換來是慘重的傷亡,而當指導員犧牲的時候,整場的情緒推上了高潮,穀子地的性格在壓力下變得瘋狂,不再理性,這些壓力下的性格正是穀子地性格另一面。壓力導致穀子地命令士兵槍殺俘虜,這樣的表現與影片開始的理性的穀子地造成強烈的對比。
王寶強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人物,他的戲份既不明顯,又沒有給予台詞,以致於整個事件的因果關係中王寶強造成的原因太過微弱。
這時影片進行到了14分鐘,縱觀全篇,這一段自身交代了穀子地的性格,士兵的忠誠(槍殺俘虜),穀子地與手下的關係。縱觀全篇,穀子地因為判斷失誤,導致損失慘重,以致於穀子地槍殺俘虜,和後面的被拋棄,最後的爭取名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後所有的鋪墊和原因。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場的因果關係非常的密切,但是利用內疚以及中埋伏這樣的方法在戰爭片中太過普通和過刻意,很顯然沒有經過成熟的思考。
最後渲染情緒的段落,排長不斷命令手下槍殺俘虜,手下不服從命令排長不但不親自屠殺,反而開始使用台詞加重渲染的氣氛。排長這樣的行為完全不符合人物性格與合理性。渲染顯得刻意並且脫線,劇情上只能只能通過排長之口說出所有人心中的話,但是這樣的設計並不高明,他只是不切實際的表現的英雄的崇高人格,並且犧牲了合理性,刻意的想把導演需要傳達的意圖說出來。
之後的兩場,排長與穀子地的對話,以及團部本應該的嘉獎,進一步暗示穀子地的隊伍驍勇善戰。而穿插在其中的士兵哄搶,也提醒我們穀子地殺死俘虜惡劣程度進一步加深,為劇情做鋪墊。而這兩種南轅北轍的交代,使得七連自身賦予意義更加特殊,首先這支部隊希望戴罪立功,它驍勇善戰,它是一支受到處罰的部隊,但是它忠肝義膽,他的對手實力懸殊巨大,現實的環境又必須使得它成為犧牲品。這樣的博弈使得矛盾爆發顯得精彩絕倫。
在穀倉里穀子地遇到了王金存,這一段時間線的交代顯得含糊其辭,穀子地分兩次被王金存喚起吃飯。從台詞的交代,穀子地說自己吃飯不著急,但是緊接著就起來了,這段跳躍時沒有任何過渡。根據分析,導演希望直接交代新的角色王金存,同時穀子地對於處分的遭遇也必須交代,於是索性放棄中間的過渡,把兩個目的性元素柔和在一起表現。而王金存的背景也交代了出來。
接下來胡軍與穀子地的對話,通過對話推動了劇情發展,交代了人物的目標。
這一場交代了戰役的艱苦,穀子地驍勇善戰,態度堅決,再次表現他是一個勇敢不屈的軍人形象。
接下得來的阻擊戰中,其功能為表現戰役的艱苦。華麗的戰場特寫表現了戰爭的殘酷,與解放軍的堅韌頑強,但其劇作內容並不豐富。而在這一場的片尾,導演設置了一個新的誤會,穀子地雙耳失聰,誤認為軍號已經吹響。這樣的設置的誤會與穀子地的內疚,是推動影片繼續的重要前提。在穀子地失聰,排長聲稱聽到軍號的情節點下,終於看到前面精心交代的各方博弈下的矛盾的爆發,這樣在這樣的環境下表現了最真實的自己。
曾經的逃兵王金存終於戰勝了恐懼成為了真正的戰士,他的性格變得堅強。奄奄一息的排長謊稱聽到了號聲並不是為了逃跑,而是質疑這項軍令的合理性犧牲是否值得。而老刺蝟謊稱聽到號聲展現了活生生的人性,在這樣的壓力下質疑甚至撤退顯得充分合理。老刺蝟的退縮不但沒有玷污英雄形象,反而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倘若所有人都像王金存一樣,那本片豈不變成了《焦裕祿》《雷鋒》了?
情節把穀子地設置成失聰,使得這些人性的渴求暴露。同樣也加重了穀子地的疑惑,失聰的穀子地死板的執行命令,也打消了之前我們對這個犯過軍紀的軍人的之後逃跑的懷疑。影片後半部份穀子地不論有多少誤解和不公,我們仍舊堅信他堅持軍令沒有退縮。
縱觀全篇,這一段的設置,照應了前面所有的鋪墊,反饋了之前劇情的動力,同時也為下文爭取名分交代了合理的理由。
然而影片進行到此處(59分鐘),存在著諸多劇作上的問題。
首先,影片用近乎一半的時間,去交代背景,合理性太過冗長,換個角度來說,影片真正的主題是為英雄討要名分以及戰爭的殘酷,無名英雄的悲慘。而這一段的結束才是影片的真正的開始。也許導演希望通過前60分鐘的戰爭場面達到商業上的訴求,大量華麗的戰爭場面去討好觀眾,但是這樣做必然會造成,主題的內容量的減少。也許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從影片開始就堅信穀子地的身份,避免了觀眾的誤解。
其次,穀子地在失聰上,以及整個誤會製作上並不完美。通過影片我們了解到號聲沒有響,但是,如果導演設置成,我們和穀子地一樣不清楚號聲有沒有響,並且把爭執在私下處理,這樣觀眾與穀子地都帶著這樣的懸念直到影片結束,也許這樣的衝擊力會比單純的穀子地蒙在谷中,能把誤會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最後,取手錶那一段的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到編劇的希望加重穀子地的內疚情緒,然而這種內疚在影片後半部份沒有任何反饋。之所以下文這樣發展,不止是後面烈士與失蹤待遇的推動,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內疚與是否聽到號聲的疑惑,而這一段並沒有充分架構起穀子地的內疚,這勢必會使得後面動機上看起來不夠豐富,推動力削弱。
當然,影片60分鐘之前的也相當精彩,整個的邏輯非常具有條理,一環扣一環,連道具(小山炮),台詞(老八區教導員),人物(指導員)所有加入的元素的因果關係都顯得合理並緊湊。
之後字幕敘事,故事又一次的被割裂開,很明顯這不是一個聰明的法子。
從字幕我們知道穀子地奇蹟般的的活了下來,穀子地進入了二斗的炮兵營。因為前面的介紹,我們相信穀子地沒做逃兵。這一場戲目的有兩點,第一交代穀子地的全新的目標,證明白己的身份,第二引入趙二斗的人物形象。但是本片在交代穀子地爭取趙二斗留下他的動因非常含糊,而這樣的交代顯然是沒有很好解決只是含糊其辭的帶過。
緊接著,故事又一次被割裂開了,故事變成了韓戰的朝鮮半島。也就是說本片時間進行了一半,整個的故事被割裂了三次。不可否認,這樣的安排可以加深故事歷史的縱深感,從而使得題材更加宏大。但是這樣做同樣會使得全篇的邏輯,整個故事的整體性大打折扣,如此持續的跳躍,既不是像伍迪艾倫《溫馨家庭》立體展現,也不想昆汀《無恥混蛋》劇情推動,而《集結號》的感覺更像面面俱到把故事說完整卻犧牲它的精良。很顯然韓戰替換成解放戰爭完全可以,所以編劇割裂了故事,韓戰的設計沒有展現它的作用。
接下韓戰中,身經百戰的穀子地解決了趙二斗的危機,犧牲了左眼,完成了任務。根據前面的交代,穀子地用能力證明了自己,因而和趙二鬥成為了患難之交,同時也提到了前面交代的一個延續性的線索,穀子地是否吹號的懸念被提及。而成功的處理也進一步加強穀子地機智勇敢的形象。
這樣的吹號的內疚與疑惑加強了之前只是為自己爭取名分的劇情推動力。
而與趙二斗並肩作戰使其從單人完成目標,變成雙人完成目標,這樣的設計既可以加強合理性,暗示最後的目的得到完成,也可以使情節變得豐富。
接下來時間跳躍到1955年,劇情像之前一樣沒有交代穀子地再次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依舊像之前一樣沒有交代過程。
穀子地在第一次尋找自己隊伍遇到阻力時候遇到了王金存的妻子孫桂琴。而通過村民的埋怨與孫桂琴遭遇,使得穀子地在原有為自己證明解開疑惑的推動力上,加上了為所謂失蹤英雄證明的動力,動力的加強與孫桂琴人物的出現在次加強了劇情的推動,使得動因更加有力。而當地武裝無能為力,與隨後出現當年的戰場已經成為了煤場的消極元素與之前加強的動因犬牙交錯,各自累加使情節,懸念感加深。而引入孫桂琴同樣也引入了巨大的煤場,這兩個元素來自正負各方,而這些元素在之後也越來越突出,有此看出編劇注重兩方面的平衡。
之後,穀子地和孫桂琴在無名烈士墓前的感慨,渲染了情緒,在劇作上再次聲明了他們的目的,與戰爭的荒誕殘酷,通過穀子地的話總結了影片開始到現在發生是事情。
之後趙二斗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與僵持,同樣也交代了趙二斗與穀子地的血濃於水的友情,由於成為團長的趙二斗的幫助暗示我們穀子地即將到達目的。當然在之後也加入了縣委官員對穀子地的阻力來消解趙二斗的幫助,但是劇情的指針一點點的推動穀子地達到目標。
由於孫桂琴此事的目的與穀子地的目標相符,本著把人物用窮盡的原則,編劇安排孫桂琴與趙二斗結婚,在我看來這樣的設定並不高明,編劇只是一味的創造了趙二斗與孫桂琴的人物關係,卻忽視了孫桂琴的人物性格和目的得挖掘,促使兩人的結婚的推動力幾乎沒有交代這樣的安排看似非常倉促。而之後孫桂琴也基本成為了傳話筒。
接著孫桂琴告訴穀子地部隊找到了,而如何找到的,而之前趙二斗說很多人寄信到軍區根本無暇顧及,而此時劇情這樣的發展,顯得沒有任何理由。假設前面埋下一條延續性的線索最後導致找到了部隊,也許故事會更好看。
而在目的穀子地遇到了小樑子,是否吹號的懸念得到了解開。雖然從推動的理由上看,少了一個內疚的推動,但是這個高明的設計點肯定了穀子地的隊伍是被部隊有意犧牲的,因此穀子地為兄弟證明的願望更加強烈。
這因為懸念的解開,以及強大的推動使得穀子地人物性格的改變,為兄弟證明成為必須。對比本片開始的目標,這裡的推動力被推到了最高點。因此穀子地開始近乎偏執的挖煤來證明屍體埋在下面。
但是這裡出現了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問題,既然已經找到部隊,為什麼不立即證明?很顯然安排穀子地挖煤的設計太過刻意,而卻沒有什麼劇作功能。
影片的結束,發現了屍體,穀子地為兄弟們爭取了名分,完成了目標。
通篇來看,就像我之前說的,從劇情上影片60分鐘之前的交代太過冗長,從而暴露了之後我提到了孫桂琴的問題,穀子地目標的不豐富等等,而直到結束,影片都沒有交代穀子地是如何死裡逃生,我認為這一段完全可以再劇本里加深阻礙或者推動使得這場戲大有作為。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