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

与魔鬼共骑/乱世恩缘/与魔鬼同骑

6.7 / 13,049人    138分鐘 | 148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李安
編劇: Daniel Woodrell 詹姆斯夏慕
演員: 史基艾瑞克 陶比麥奎爾 珠兒 傑弗瑞萊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雁渡寒潭

2014-03-01 00:06:10

以河為界的正義


       《與魔鬼共騎》算是李安僅次於《綠巨人》的遭遇票房慘敗的電影。在此之前,他的「父親三部曲」,在國內外或提名或得獎,使其聲名鵲起,兩部外語片《理智與情感》、《冰風暴》也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李安之所以想拍這樣一部電影,也許跟他自身的文化境遇有關係。他曾經在訪談中自嘲說因為自己總是扮演弱勢群體的角色(國民黨的敗兵、外省人、華裔美國人),所以他天生對「失敗者」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而南北戰爭——這個美國曆史上的轉折點,這一場對當今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起到了決定性影響的戰爭,遠非是一句「解放黑奴」的口號可以概括的。這其中人性的複雜,情與義的抉擇,是與非,對與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歷史總是有勝利者書寫的。在美國「主旋律」的南北戰爭片裡,南北戰爭永遠是一副黑白分明的姿態:白的是北邊、勝利者、穿藍制服,黑的是南邊、戰敗者、穿灰制服。北方就是進步、前衛的象徵,南方就是頑固、保守的代表。但是,人真的可以簡單被化為涇渭分明的兩派嗎?難道北軍在所謂的「正義征服」的幌子下就可以誅殺本是同胞的俘虜?而南方的奴隸主難道就無人具有前瞻性,預見這個新世界正在到來嗎?
    Jack和Holt,一個德裔,一個黑人,處在南北夾縫之中,為兩方所不容。為了追隨主人,他們加入南方游擊隊,為了復仇,也為了捍衛傳統而戰。然而在隊伍中處境尷尬的他們經常被人找麻煩,沒有人會認真叫他們的名字,他們永遠只是Dutchy和Nigger。
    這場內戰也是人們「內心的戰爭」。片中南北軍衝突的第一幕,當南軍射殺了與北軍做生意的男主人時,Jack對Pitt說:「我們殺了她丈夫,應該把店舖留給她。」但Pitt還是無情地一把火燒光了整個店面。個人的仇恨,卻造成無辜百姓的死亡,這不是Jack想看到的,更不是他打仗的目的所在。在勞城屠殺前游擊隊首領那場煽動性的演講中,人群中敷衍應聲的傑克已經看透了戰爭的殘酷本質,無論誰輸誰贏,勝利,不過是除了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
    帕斯卡曾經在《思想錄》裡感嘆過「以河為界的荒誕正義」——殺死同岸的人是兇手,但如果被殺死的人來自對岸,殺人者變成了奮勇殺敵的大英雄。而在Jack和Holt拔槍保護居民的那一瞬間,他們在思想上跨過了這條仇恨氾濫的河流,也看破了那些被一己私利衝昏頭腦,把濫殺無辜當作快感的南方人。
    片中最令人動容的場景就是Jack給Holt讀信的場景,Holt說:「我們也有可能喜歡讀信的人,在平時他也許做人很不錯。」但是戰爭把人們人為地對立了起來,逼迫他們做所謂「立場正確」的選擇,戰爭泯滅了人性,把人變成殺人機器,被報復的快感所駕馭,喪失了人性。
    片中多數描寫的是南方游擊隊打仗時的兇狠殘忍,然而那些開明善良,卻慘死於北軍屠刀下的南方人,他們的生命難道就輕如鴻毛死不足惜?他們的血和淚,又該由誰買單?
    難道人類社會要取得進步,就必須在所謂正義、文明、解放等冠冕堂皇的藉口之下,以意義驅逐人性,抹滅人基本的生存和選擇的權利,腳踏在鮮血和屍體上,建立起一個新世界嗎?Jack最後沒有朝Pitt開槍,證明他已經從是非恩怨中解脫了,正如他自己說的,「這沒有什麼對錯,就是這麼回事。」當Holt騎著馬在晨光中遠去,戰爭的恩怨紛擾在此終結,每個人都應該在戰爭中看清人性,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為之奮鬥。這種絕望之後的希望,才更彌足珍貴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