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续命枭雄(港)/药命俱乐部(台)

7.9 / 519,682人    117分鐘

導演: 尚馬克瓦利
編劇: 梅麗莎沃雷克
演員: 馬修麥康納 珍妮佛嘉納 傑瑞德雷托 丹尼斯奧黑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下第一郭

2014-03-04 22:05:54

馬修•麥康納的「向死而生」


本文已發表於《東方早報》文化版,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4/3/4/1124828.shtml

THE CAST 演員篇

那個因為奧黛麗•赫本展現奧黛麗•赫本純真美麗而獲得小金人肯定的好萊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奧斯卡潛規則盛行——美女必須自毀形象方獲肯定(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哈利•貝瑞),萬人迷型男只有提名卻摘不了獎項(強尼•戴普、喬治•克魯尼、布拉德•皮特)。雖然這樣的規則導向催生了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奧斯卡影帝影后,卻也毫無疑問的鼓勵著一大批好萊塢俊男靚女們不斷突破形象,挑戰自我。
為《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而瘋狂減肥,在戲裡瘦到脫了相的馬修•麥康納和傑拉德•萊托皆屬此列。
闊別影壇6年之久,一回來就帶假髮、塗口紅、穿起女裝風姿搖曳的傑拉德•萊托可說是本年度好萊塢的最大驚喜。縱然六年沒有演戲,他飾演起一個同時被打上「同性戀」、「異裝癖」、「愛滋病患者」三個標籤的角色卻毫無違和感,既沒有刻意的因為異裝癖身份而凹造型,也沒有讓角色Rayon個人的悲哀蓋過影片的主題。因為對Rayon成功的演繹,傑拉德•萊托斬獲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金球獎和其他所有你能叫得上名字的電影獎項中的「最佳男配角」。如此一來,不禁使在《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飾演男主角Ron的馬修•麥康納壓力山大,畢竟,有個Rayon這樣犀利的男配角傍身,身為主角便很難壓住陣腳綻放光芒。然而,同樣因為本片而暴瘦50磅的小馬哥,居然就真的HOLD住了。
與常年在獨立電影中修煉演技的傑拉德•萊托不同,馬修•麥康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中「畫瓶男」。從《婚禮專家》到《十日拍拖手冊》,從《賴家王老五》到《前女友的幽靈們》,馬修•麥康納始終都在飾演同樣的角色——金髮碧眼、小麥膚色、八塊腹肌的鑽石王老五。商業片的成功沒有浪費馬修•麥康納那一身的「好萊塢型男標配」,但也同樣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限制了他的發展。對於馬修•麥康納「帥哥情聖」的印像是如此深刻,以致於當我剛開始看《真探》的時候,壓根沒有認出那個陰鬱的警探竟然就是《十日拍拖手冊》裡的體育記者。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同樣的疑問:「小馬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能演了?!」跨過不惑之年的馬修•麥康納,演技突然集中爆發,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觀眾應接不暇。《污泥》里他是藏身小島,對著小男孩侃侃而談為愛犧牲的浪子;《殺手喬》中他是不瘋魔不成活的乖戾殺手;且不論他在《真探》中配合大段大段哲學思考所表現出的陰鬱與疏離,單是他在《魔力麥克》中穿著丁字褲對台下欲女們的撩撥,就已經足以讓人徹底忽略了幾近全裸的查寧•塔圖姆和馬修•波莫。如今,在《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里,骨瘦如材的小馬哥又戴著牛仔帽、操著南方髒話腔向死神與制度發起衝擊。如果說傑拉德•萊托的表演柔韌、內斂、有著挖空內心的悲哀,那馬修•麥康納飾演的Ron就恰恰好是一個南方牛仔在悲劇命運中不願倒下的寫照——粗俗、外放,帶有著史詩般的悲壯。
雖然沒有像傑拉德•萊託一樣拿獎拿到手軟,但幾個重量級的「最佳男主角」獎項毫無疑問是對馬修•麥康納轉型成功的肯定。作為演員,能和另一名用生命演戲的對手飈戲飈到如此程度,小馬哥,就算拿不到奧斯卡,我也挺你哦。


THE MOVIE 電影篇

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
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
——弗里德里希•尼采

「去生活吧,就像明天永遠不會到來。」這些年,不管是在傳媒的公眾宣傳上,還是在好友熟人的私人部落格里,這句話出現的頻率堪比八卦緋聞。人們無論記錄多麼尋常的一段經歷,做出多麼必然的一個決定,最後總有辦法將結論歸結至「Carpe Diem」(及時行樂,見《死亡詩社》)。然而,當我們膜拜著「全能」的吸引力法則、在吃喝玩樂中計劃第二天的吃喝玩樂時,我們是否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明天真的不會到來,那今日的一切有何意義?
老實說,我不願意把《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和傳播所謂的「正能量」聯繫起來,我更不願意把Ron和Rayon的經歷歸結成什麼感人至深的勵志故事。一群愛滋病人為生命進行的抗爭無論有多麼積極,都始終充斥著難以言說的巨大悲苦,我們之所以還能夠扯出什麼「正能量」之說,只因我們並不知道成為一個愛滋病人意味著什麼。
在雞尾酒療法尚未誕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滋病迅速蔓延帶來的恐慌,連同著對同性戀人群的排斥給愛滋病人們設置了兩重地獄——死亡近在咫尺,自身孤立無援。在這徹頭徹尾的悲劇之中,為了生存,有人從未停止反抗。《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男主角Ron便是如此。影片中的Ron在得知自己罹患愛滋還有三十天好活之後,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走完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面對死亡悲傷五部曲。他悔恨過過去的糜爛生活,向上帝祈禱過能有更多的時間、甚至在路邊為自己的境遇大哭過,然而沒有任何猶疑的,他迅速投入到挽救自己生命的進程之中。
死亡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現了隱藏在Ron粗俗放蕩表象下的真實自我——一個足智多謀、不懂得屈服的實幹家。他決絕的戒掉所有不良嗜好,專注的學習所有與治療愛滋相關的事物,周旋於FDA的監管和各種藥品走私渠道,成立俱樂部以解決資金並幫助他人,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徹底褪去了狹隘,擁抱平等。包括Ron自己,都絕不可能想像的到罹患愛滋之後自己的改變。一個曾經醉生夢死、粗鄙保守的南方工人,竟然遠赴亞洲走私藥品,竟然動用律師與FDA對簿公堂,竟然會為捍衛異裝癖者大打出手。死亡,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極大的拓寬了Ron的生命。自背負起隨時懸在頭頂的「生命之重」開始,向死而生的Ron不再如鏡花水月般虛無,每一天都搭在了生命痛苦而真實的脈搏之上。
相比之下,Rayon的故事則更為孤獨。身為同性戀兼異裝癖,一個女人的靈魂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徹底的桎梏於一副男性的軀殼之中,從此之後的每一天,Rayon都在真實自我和被定義的自我中輾轉煎熬。愛滋病更像是一個出口,讓Rayon在死亡的陰影下獲得了某種不必再去為世俗評價所困擾的自由。當他穿著男裝在父親面前重申成為自己「這不是個選擇」的時候,當他伏在床邊大哭「我不想死」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脆弱卻無畏的靈魂已經在黑暗中獨自奮戰了太久。他無法像Ron一樣徹底戒毒,也許只是因為唯有毒品能夠讓他暫時遠離「生」的痛苦。
生而為人本身,走在生老病死的輪迴中,便註定是場悲劇。我們每一個人,即便能夠遠離Ron與Rayon的痛苦,卻也是各自悲劇盛宴中的主角。向死而生,誠然悲壯,亦是接納人生悲劇本質的開端。正如尼采所盛讚的,悲劇亦有其價值,《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能夠帶給我們的,便是這有聲有色,便是這壯麗與快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