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港)/刺激1995(台)

9.3 / 2,902,116人    142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原著: 史蒂芬金
編劇: 法蘭克戴瑞邦
演員: 提姆羅賓斯 摩根費里曼 巴布甘頓 威廉山德勒 克藍西布朗 吉爾貝洛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nza

2014-03-09 23:53:27

誤讀自由 美化罪惡 成就英雄名


很久以前看過小說,前半部份非常枯燥,上不比基督山伯爵的豐富想像力,下又是詭異微妙的第三人稱敘述,劇情讓你想起跌宕起伏的越獄,可又跌了一下就宕了,扯不上什麼起伏。頂多是在結尾處誒呀了一下,哦,原來「一開始」就在挖隧道了,原來的原來這麼多鋪墊啊,安迪真是個厲害角色。
很奇怪不斷的有人說這是一部很好的片,就拿來電影看了一遍。
湯米出現的時候開心了一下,後來湯米死了,繼續==的表情觀影直至謝幕。心靈震撼什麼的果斷沒有,自覺來寫一篇評論自我剖析一下。
1.劇情的硬傷,讓它看起來是出於某種目的的做作。
律師,安迪一直在抱怨律師把他害慘了,因為那支一直沒能找到的手槍。
眾所周知,美利堅合眾國擁有槍枝自由的許可,讓人搞不明白為什麼要把槍和子彈都抖落到地上?而不是把危險物品帶回家好好保存?大銀行家的老婆出外劈腿,這件事情聽起來挺危言聳聽吊人胃口,說白了就是把被戴綠帽子的安迪推上了最受觀眾憐憫的席位,成就他英雄角色的悲壯色彩,娃都沒抱一個老婆就含冤而死呢,但事實上沒有人再去追究大銀行家的陰鷙,比如在追求「自由」這件事上所體現出來的深深城府,是否才是悲劇的根源。
那個厄霍(二貨)出現洗白了安迪,更是讓人費解,為什麼他會知道房間裡面有人,為什麼不會去大街上找撞上門的倒霉蛋,還累巴巴的半夜三更去敲個門要口酒喝?既然擁有槍枝是自由的,為什麼這對情人不如此防身?窮凶極惡的惡徒殺了人還走個乾淨不順手稍些啥?本人所留下的痕跡,難道就沒有為辦案留下什麼證據?偏偏是安迪的鞋印和指紋才成為在場證明?也許事實上沒有存在過什麼二貨,不然安迪不會如此認命的身為一個大銀行家,連個好的辯護律師也請不起,就一個檢察官在步步為營把他逼得崩潰似的。
安迪確信自己有原罪,也從來不認為自己可以逃出監獄,是以才挖牆壁為生?
說道挖牆壁居然沒有挖到旁邊室友的房間,那更是一個千古之謎,試問,一個房間四個面,一邊是面對中間大廳的欄杆,一邊開了小氣窗,其餘兩面是和隔壁號子公用的牆壁,怎麼挖才能通往一個有著開闊下水道的二次元世界?
反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也許是牆壁之中別有洞天,美女畫像隻是一個表象,其實是施了魔法的。
也許住在安迪隔壁的那個室友會非常開心,他只要某一天夜裡偷偷的把自己的牆壁鑿穿,就可以美美的享用安迪二十年的勞動成果?
同樣在基督山伯爵裡面,埃蒙德也挖了一個洞,在天龍八部裡面,段譽他爹也挖了一個洞,有洞能夠穿越的前提在於你要有一個密室,但是影片在於連這個密室都沒有交代清楚就幻想著如何操作下一步。。。是以讓人有點不滿。
安迪在逃亡前夜穿上了漂亮的獄長皮鞋和襯衫,後來一鼓作氣爬了500公裡的下水道,那你穿漂亮的皮鞋和襯衫到底是為了個麻子嘛。。。而且經過20年的辛勤操勞,安迪居然還是那個chabby安迪,沒有增沒有減,實在也是讓人匪夷所思。
綜上所述,這些種種唯一能解釋的就是rid的敘述,一來rid確實是不像是一個中肯的老頭子,而是一個狡猾的老頭子,二來,所有的疑點和亂七八糟的邏輯,他可能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他所考慮和關心的是否會有安迪這個人,以及,這個人是否會成為英雄。
2.監獄題材的作品,對於血淋淋的那種相互傾軋的多數的解釋往往是,這就是現實,你要嘛接受他妥協,要嘛就是一死了之,誰像個小孩子一樣在那裡抹鼻涕哭的誰就被人恥笑幼稚。多半主人公會出奇致勝,把壓迫者牢牢的踩在腳下,自己翻身做主人,而且自此以後,永遠是太平寧日,沒有人敢來往你太歲頭上動土。。。每每看到這個時候,就會想吐槽,不是說不是生就是死麼,現實怎麼改變的也忒容易了吧。好像一朝之間,壞人全都變成了紙老虎,一擊就倒,比開了金手指還要有效果。
3.吐槽到此為止,開始正題播報。
好人壞人之間間隙如同過江大河的邏輯,不喜歡。
因而,如果我們需要被救贖,這個字眼的主語應該是靈魂?還是某件事?
最習慣的說法是,我們犯了罪,所以要被救贖。
但是對於那些被判了無期的人來說,救贖的可能就會發生變化,因為救贖所產生的效果的可能被剝奪了。
你不可能通過「我從今天開始做個好人」「今天開始不再抽菸」這樣的重複來繼續對自己進行放逐或者規束。
兩者相比較呢,也許你會問,那背著枷鎖和十字架祈求救贖和沒有背負枷鎖的自由的救贖對於墮落靈魂來說又意味如何?
維根斯坦聽如是,會說你這樣的發問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問題的關鍵事實上並不在於是否背著枷鎖和十字架。
監獄裡與監獄之外的唯一區別,不在於高牆,而在與心靈的高度是否能夠超越其外。
安迪的獨特,在於他和眾人不一樣,但監獄中的其他人開始思考如何在監獄中舒適的生存下去時,他所思考的是監獄以外的事物,圖書館也好,音樂也好,太平洋上的小島也好,無一不是他逃避生活的另一種手段,但是他的逃避的有點小清新,似乎也就因此獲得了眾人喜愛,譬如電影裡面的漂亮姑娘沒有莫扎特來的高大上,同樣是逃避,後者就顯得很有非凡修養很出泥不染,他人嚮往在屋頂上曬曬太陽喝啤酒,但是安迪要的更多,他也許是貪婪,貪婪的出於本性,出於肺腑,但是美國那個社會喜歡的就是他這股沒完沒了的慾望,金融算術和高等學識必將戰勝愚昧和理財白痴,後者才是這個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他媽的自由,不是由高牆可以封起來的。

4.自由不是你想要,想有就能有東西。
在影片中,自由其實不是那麼詩意化的,但是它又確實被當成一種信仰來膜拜被追求。
非常現實的例子就是,當你生活拮據窮苦潦倒,身份不被認同的時候,自由是一紙空文一坨shite,扎堆在生活之中,但你不會比一條狗得到更多,唯有當你有技術有溝通的能力有野心有靠山的時候,當你出賣自己的良心給一群對你垂涎欲滴的人,你的自由就那麼出現了,就好像你窮的叮噹響,忽然你哪個遠方表親從地底下挖出十個億的石油,分給你三萬五,你猛然間就醒悟了,就挺直腰杆做人了,你確信你獲得的是自由。同樣對於那些監獄中的人,獲得不能獲得的,許可不被許可的,對於他們而言才是自由,至於姑娘,讀書,聽音樂的自由,一旦獲得,也能像一個自由人那樣去聽去看去享受,起初是高興,漸漸的也會漠然視之。
這就是自由,獲得你所不曾獲得的東西。你會覺得翻過這座山,那邊就是大海,但山的後面依然是山,你繼續前行,但山復一山,直到你再也爬不動,沒有眼睛去看了。山依然橫亘在你眼前,直到那一天你快要死了,你從地上飛了起來……
自由看起來是一個被文學家政治家多麼膜拜的字眼,但其實從物質這條路上去走,一開始就是一抹黑。
想像一下安迪在那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面懷裡揣著37萬美元,出海坐著時刻都會被海浪掀翻的木船,因為買不起遊艇,房子裡面上不了網際網路,島上也看不到其他可愛的小動物,你會不會覺得這幅圖景其實沒有那麼美好,島嶼,莫不是另一個監獄而已。
影片沒有把最重要的自由說出來,而只是兜著那些沒必要的花費重墨,實在可惜非常。
自由式屬於心靈的,除此以外,再沒有第二個主人。
神救自救者,大體也是這個道理。
國家?監獄?暴力機構?典獄長?聖經?都是多麼蒼白無力的東西,有的只是現世報來得快,以及,你若努力幹活便是晴天的現實。
5.與救贖相對的便是「罪」
殺人搶劫危害公共利益還是說真話不被待見,老婆情人聯合誣陷你?
改過自新,another shite?
總之是個人問題,看到MF那張臉就聯想到那英,沒有好感,雖然理性告訴我,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勤勉有超強實力的演員。
直覺告訴我們,凡是會危害到別人生命的「自由」的幸福生活的,都是一種罪惡。但是從來沒有人講過既然殺害了一個人,對於兇手本身的生命和自由和他們的生活究竟又有如何改變,對這個問題,法律給出的一刀切答覆是,"孩子,這是病,得治",佛祖給出的答案,最是我喜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不是說你就變得高尚了,個人感覺是是非歸0,重新開始的一種狀態,這個和一筆購銷有著相似之處,說是「救贖"又不同,前者的主語是自己,後者是自己」被救贖「,真正的動因不在你自己身上,救贖本身就隱含了一個主語,但是這個主語是誰就是一個神秘一個不可說,一個不可說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
正因為這個不可操作性,會出現監獄,會出現一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官員,相關的規章制度,一個表格,一個章,一段簡歷上的聲明,一個判定,一種帶著特殊顏色的鄙視眼神。
如果真正談救贖,不明白主語之前,人類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影片和原著給出的主語是肖申克,是這個監獄,也是個藉口,緣何,把安迪丟了進去,出來就被救贖了,何況,他根本就完美無缺,除了沒有結」果「的」因「,沒有什麼罪需要被救贖,如果有問題也在於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的律法機構,不是嗎?在這種情況下,被救贖的難道是rid?也許,在一個完全落網的純潔天使面前,收到鼓舞的rid沒有走上和老布一樣的道路,他也來過,但是活著走了,勝利的出走。

沒錯,被救贖的是rid,一個曾經自認為被體制化了的男人,在最終,自覺自願的走出牢籠,救贖他的不是肖申克而是安迪這個活生生的的人。
這樣的結尾,是否在預示著,如果真的存在徹底的救贖,那應該是人與人的親切關懷,是對於溫暖的自然的回歸,對於明天的美好遐想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