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性愛成癮的女人(上)--Nymphomaniac (Long Version) I

女性瘾者第一部/性上瘾前篇(港)/性爱成瘾的女人(台)

6.9 / 131,614人    117分鐘 | 145分鐘 (uncut version)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夏綠蒂甘絲柏格 史戴倫史柯斯嘉 西亞李畢福 烏瑪舒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聲

2014-03-13 01:37:04

淺談《女性癮者》中的史詩氛圍的營造藝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拉斯·馮·提爾的片子總是纏繞著一種從中世紀飄來的孤獨、憂鬱和陰森感,《憂鬱症》和《反基督者》都是這般,而且都喜歡在一個固定封閉的場所侃侃而談,比如村子、小鎮和這部片子的一個封閉房間。與導演此前所有片子不太一樣,這部反映女性癮者心靈史的《女性癮者》無處不透露出一種史詩性,這種氣氛增加了人物的張力,也加深了主題對歷史維度的厚重感。

對於還沒看過本片的讀者,我先來拉一下這個片子的故事情節,因為後面我將從劇作結構上來分析這裡的史詩性。本片講了一個單身漢塞利格曼在一個冬天的夜裡無意間看到一個受傷的女人,然後把她帶回家中,兩人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由魚餌開始講起女主人的一生。在第一部長達110多分鐘的時長里,女主角用了5個篇章講了她的童年、少年、成年這幾個階段,圍繞著破處、性愛遊戲、工作、初戀、父親去世、原配斗小三、自己的三個男朋友展開,期間還和塞利格曼談了釣魚與性、自由派、幸福、原罪、叛逆、羞恥、藝術與人生等種種話題,談話內容可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繁華多彩。
 
然後我們從故事結構上來看。在我觀後看來,《女性癮者》運用了神話、童話、音樂、借用、數學這幾個藝術門類來修飾這個故事。

神話。在影片正,塞利格曼和女主之間的談話不時談到了原罪和羞恥。我們知道:「原罪」這詞來自基督教,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在影片中,「原罪」指向的是「性癮」,因為生而就有,且無法滿足,便自覺是上帝對她的一種懲罰。而影片大量表現出的性器官和做愛的畫面無一不印證了這點,在這些頻繁的做愛鏡頭裡,觀眾感受到的並不是高潮,反而是一種壓抑。而羞恥感在電影中體現為父親去世那一章節,女主在醫院陪伴父親走向死亡,在父親去世那一刻,自己的陰道卻「濕」了。女兒對父親的這種生理反應明顯有違倫理道德,而羞恥感也正是出自這裡。前段時間,我在《米沃什詞典》中看到一段關於「亞當與夏娃」這個古老神話的解讀,大概意思是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了進過被驅逐出伊圃園,也就在那一刻,他們為自己的赤身裸體感到羞恥。而影片中套用的神話模式也正是亞當與夏娃這個人類起源的故事。女主讓我想起她就是那個引誘亞當吃禁果的夏娃,而且片子裡當下進行時也就她和塞利格曼,聯繫到下部塞利格曼準備性侵她的情節,兩人的談話簡直就寓意著人類最古老的的一次對話。不過聯想到神話與宗教的密切關係,夏娃被賦予了一種「反叛者」的角色,既是她正視了自己性癮的這種本能,並不顧及宗教對道德的規定。

    童話。為什麼會想到童話,一來是因為導演是丹麥人,又這麼喜歡寓言這種技巧,二來是故事的開篇就是一則童話。我們熟知安徒生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故事套路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王子遇到陷入困境中的公主,並將她救出來,兩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麼在《女性癮者》中,導演是這麼安排的,我們的女主受傷躺在冰冷的地上,剛好被出來買麵包的單身漢塞利格曼看到,他救了她,把她帶回家,並了解她的故事,企圖和她過上「幸福的生活」。不過與童話相反的是,這個公主自稱是個「壞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蕩婦。為什麼導演要用童話的套路來修飾這個故事,我認為是因為童話在某種程度上接近我們對生活的本來慾求。回到最初,才能看到本質嘛!

    音樂。這一點,我的音樂知識不多,就簡單說一下。這個片子運用到了巴赫的復調結構,也就是三聲部,這個在片子的第五章用來表現女主的三個不同男朋友。還有在B調和F調上闡述一種魔鬼氣質。在中世紀裡,音樂是被認為不是供人欣賞聆聽的對象,不是用來享受或娛樂,它被賦予教化人,使人棄惡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換句話說,音樂具有蠱惑人心的力量,所以在片中她們的俱樂部使用的是魔鬼之音。那麼在劇作上,音樂又提供了一種什麼樣的入口呢?我猜測塞利格曼是基本音,他「低調、可預測、毫無疑問」;而女主是第二個聲部,她值得塞利格曼耐心傾聽她的故事;至於第三聲部,就是女主的故事。這三個聲部各有內容,同時達到一種和諧。後來第五章再次套用這個理論,應該是給了一種類似層層套的深入感,就像我們常說的故事中有故事。
  
    借用。借用這個很好說,無論是劇作還是影像上,導演都酷愛這種手法。開篇不久用釣魚的魚餌引出了性癮的話題,然後將釣魚的知識和女主講的故事相交輝映。女主的父親講的白蠟樹的生長習性、愛倫坡的小說《厄舍府之倒塌》都是這樣。借用的一個好處是使得整個故事在空間上拉大,強制性地帶給觀眾一種多重聯想。
    
    數學。鄙人是文科生,實在不是很懂數學的理論,但是本片的確運用了大量的數學公式來表現內容。黃金比例的斐波納數列就在本片中運用了多次。我只能看到在五個故事的安排上,導演用的是環環相扣不斷前推進的方式,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有一些數學形式上的美感?

寫到這裡,也許有觀眾會問,導演是不是裝逼用了這麼多的知識門類?但如果沒有這些形式,我們試想一下這個片子會變成一個什麼模樣,還有現在的史詩氛圍嗎?我想未必。導演只是覺得必需要用才用,而不是先定下來這些技巧再把故事套進去。

最後在囉嗦一句,在百度概念上,「史詩"是一種莊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它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即是說」史詩「突出的是」莊嚴」「永恆」這些性格。也許導演想跟我們說,來自最初的慾望永遠是探討人性各種現象的一個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