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

皮囊之下/皮下之慌(港)/肌肤之侵(台)

6.3 / 159,326人    108分鐘

導演: 強納森葛雷瑟
編劇: 強納森葛雷瑟
演員: 史嘉蕾喬韓森 保羅布萊尼根 克里斯多夫海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餅乾罐兒

2014-03-17 15:19:56

讓我來借刀殺人


看完這電影,寡人我徹底暈菜了。生命中第一次不知道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因為斯嘉麗的名字,自然聯想到的這是一部商業片,或者至少是一部可以沒有理解困難的電影;但是觀影之後,作為一個逛過歐洲無數天知道在幹嘛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們,並,徹底放棄培養「現代藝術」細胞的正常人類來說,我發誓,我以我最親愛的老爹娘親發誓,這貨應該進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觀影廳循環播放……故,鑒於我現代藝術細胞極為不發達的情況,特意將兩派說法排列如下:

我們首先來看Rotten Tomatoes,到現在為止,影評人平均打分88%,普通觀眾63% (所以說影評人都是從星星來的麼)

我們來看看影評人門都寫了些什麼屌文:

1. 也許我們最好將這部Glazer的作品理解為先鋒午夜電影,用已有的傳統流派去發掘意識上的哲學形態

It's perhaps best to consider Glazer's film to be an avant garde midnight movie, using familiar genre conventions to explore conceptual philosophical ideas. – Uncut Magazine (UK)

(靠,就因為你這英文我沒太看懂,特特翻譯成中文,可是我還是不懂你在說什麼……牛人們來解釋一下)

2. 在近乎臨床的解析之下,Glazer的電影自成為一篇另類的論文:怎樣去定義和理解人類
For all its clinical detachment, Glazer's film becomes its own oblique treatise on what it means to be and feel human. – Sight and Sound
(學術帝啊,不成想這位是)

3. 非常情慾,非常可怕
這電影真的招著我了。電影大致改編於或者說在氛圍上處理過的Michel Faber 2000 年的科幻故事 – 其結果就是強大的視覺衝擊和內心深處的攪動(是要吐的的意思嗎?):非常弔詭,非常可怕,非常情慾。同時,這部電影還有一種難以捉摸的離奇幽默感,而這種幽默感,私以為卻不能被在電影節上的許多美國觀影人所接受 - 英國衛報

It sure as hell got under mine. Jonathan Glazer's sci-fi horror is loosely adapted, or atmospherically distilled, by 華特 Campbell from the 2000 novel by Michel Faber. The result is visually stunning and deeply disturbing: very freaky, very scary and very erotic. It also comes with a dog-whistle of absurdist humour that I suspect has been inaudible for some American reviewers on th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circuit so far.

(喂,我請問是因為我英文太爛嗎,我怎麼看怎麼都不覺得這是篇褒文好嗎……最後那句話,地球人都知道的,英國人都嘲笑美國人的差品味,所以這裡是在說理解不了那dog-whistled, absurdist humour的都可以貶成美國人嗎?地球人都聽不到狗哨,我們這次先不要不怪美國人……

情慾和可怕都很點題。因為在這部電影裡,男人們心目中的女神斯嘉麗脫到一絲不掛,不止一次,而且好幾次慢慢一層一層的脫……好吧對於宅男來說真的是非常情慾。但是,但是,宅男們在你們買票之前先把題目看完:後面還有非常可怕!所以購票須知里還有:你任何萌生的一點點情慾都會被可怕給壓抑了,所以害哌的慎入……

另:距今14年的科幻故事啊……那是從大哥大飛躍到愛瘋,從黑白列印飛躍到3D列印,從傳統式牧業發展到人造漢堡的十四年啊!!!14年前的sci-fi都敢拿來拍啊,所以我不知道我給這電影賦予「現代藝術流」是不是大錯特錯了?還是這電影徹底復古,走的是幾十年前黑白老電影的慢節奏?究竟什麼耽擱了14年,我們後文有彩蛋敬請期待)


4,。 一個電影界極少的無法動搖的視覺體驗,且將在你的皮囊下存留甚久

A rare example of filmmaking with unwavering vision, and one that will burrow its way under your skin for quite some time. – Daily Mail (UK)

(所以說啊,買這電影票得謹慎,我昨天完美的一天被這電影終結了,到現在都還沒緩過來呢……)


5. 一次徹底地對這世界華麗麗的追溯,將外表的光鮮投射到其蠱魅的本源。

An utterly beguiling retracing of the word glamour back to its witchy origins. - Electric Sheep (電子羊?好酷的名字)

(不就講了一個外星人裝成斯嘉麗,開著白色貨車騙想要艷遇的蘇格蘭男人上車,到了家,一旦衣服脫光光就慢慢被吸進黑洞裡血肉吸走只剩下一張皮,最後斯嘉麗開始好奇人類生活,和一個善良男人相處兩天但是滾床單不成功,第二天跑到山林里被一個壞蛋看中險些施暴,結果斯嘉麗外星人開始蛻皮,最後被嚇到的壞蛋用汽油燒成黑煙的故事嗎?真的,看完以上,電影所有情節就真的完了……
這位文筆寫的這麼旖旎究竟是要幹嘛?你是在寫紅磨坊的影評嗎?)

6. 皮囊之下將純粹的恐怖十分都幻化得優雅,這部電影由一位完全可以將自己稱為藝術大師的導演操刀定製。

Under The Skin finds grace even in moments of raw horror, composed by a filmmaker who can legitimately call himself a master of the art.

(兄台,你確定不是在看著Glazer意淫希區柯克嗎?)

7. 最有才的是這個影評:
斯嘉麗實在太會演了,不用任何特效就將一個偽裝成人類的外星人詮釋出來……

Scarlett Johansson is disturbingly good at playing an alien in human form, without any special effects. – This is London (好給倫敦的邏輯丟臉)

(我真的很想問候此君的家鄉父老,裝人類要特效嗎,你見過外星人嗎就知道演得好?)

8. Glazer的電影拒絕將資訊填鴨給觀眾,而是將一切深埋於頭腦之下,故事進程的模糊處理使得整體更加燦爛。其結果就是這部影片所收穫的褒獎不可動搖。

In refusing to spoon-feed the audience information, Glazer's film instead burrows into the brain, the ambiguous nature of proceedings making it all-the-more beguiling. The result is a film that's hard to shake after the credits have rolled.

(影評人的職業就是把空洞說成拒絕填鴨,將沒有內容說成深埋於頭腦之下,故事講得含混不清就會使電影更燦爛。好可怕的一個職業,黑白顛倒,美醜無常啊……你說不好看人家就說你沒看懂)

我們再來換換口味,看看另外一邊怎麼說 (資訊來自IMDB):

1. 有人總在按暫停鍵……等等,沒有欸是導演!

2. 如果這電影是在布希執政時期拍的,還要坐水櫈作甚,這是合法刑法 (我看我以後都不要寫影評了,這些哥們兒們都忒有才了,我直接翻譯好了)

3. 斯嘉麗到底為什麼開著車在蘇格蘭到處尋找單身男人當獵物呢?不知道。她到底進到一個什麼樣的房子裡呢?不知道。到底她把人的血肉吸走是幹嘛呢?不知道。她到底是一切按計劃進行呢還是毫無目的的亂走呢?不知道。當壞蛋一把用汽油燒死她的時候,她的特殊能力去哪了?不知道。電影結束。「啥意思?」你問……

4. 我覺得這電影還是會受到某些人的歡迎的。哪些人呢?第一種是喜歡將自己的意淫加之與電影之上的。第二種是喜歡一些新奇的奇淫巧計的。

5. 電影首映Q&A的時候導演承認他們需要縮減成本,因為找不到人願意投資。蒼天啊,這電影完成用了12年,這些個年頭他們總能猜出來為什麼沒人願意出錢吧。(所以我覺得那些口吐蓮花的影評人一定是可憐導演,他們都是善良的人……P個S,噔噔噔等,彩蛋出來:隔了十幾年才拍這個sci-fi是因為差錢……)

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願意掏腰包去看電影的呢……這個真的不是蘇格蘭版的畫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