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蝕蘑菇

2014-03-23 05:54:46

【美學作業】昆汀·塔倫蒂諾與他的《罪惡之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人說,昆汀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
在現代電影史上,昆汀·塔倫蒂諾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導演。暴力美學、非線性敘事、美國獨立電影革命旗手……圍繞在他身上的標籤太多太多,人們為他和他的電影爭論不休。在本文中,筆者嘗試以七個關鍵詞,淺析昆汀導演2005年與法蘭克·米勒,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合作拍攝的影片《罪惡之城》。
   
關鍵詞一:環狀結構
昆汀導演在1994年就以《黑色追緝令》一片的環狀結構一鳴驚人。而在時隔十年的《罪惡之城》中,昆汀又大玩了一把非線性敘事。
傳統的線性敘事總是以事件發展為線索,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步步推進故事。而厭膩了按部就班講故事的導演和編劇們,就開始在探索不同的結構類型。典型例子如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記憶碎片》一片,通過倒敘和剪輯手法,將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述得懸念叢生。
而昆汀無疑也是玩結構的高手。《罪惡之城》和《黑色追緝令》都是運用多線敘事的方法,打亂時間順序,讓不同章節的主角相互穿梭,將三段式小故事講述得饒有趣味。
《黑色追緝令》的人物圍繞黑幫老大馬沙展開,三段章節分別講述了馬沙的下屬在咖啡店遇到的劫犯,馬沙的下屬與其情婦,馬沙與老拳擊手的故事。而在第一段為主角的下屬,在第三段中只是露了一面就被打死的龍套。這樣的安排無疑讓人很新奇,當觀眾看完全片了解了整個故事之後,冥冥中就有了站在上帝視角俯視芸芸眾生的命運的奇異感受。而環狀結構的妙處在於,由於全片的時間順序是被打亂的,無論從影片的那一段開始看,都可以了解故事的全貌。而影片的收尾呼應,全片的多處前後照應,也增加了「環」的循環和圓滿感。
《罪惡之城》的結構相較之下要鬆散很多,三個故事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主角除了南茜也沒有直接出現在故事中。然而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三段長片中故事的人物是有一定聯繫的。
三段長片可以這樣概括:
第一段 哈迪根&南茜 反派:小羅克(黃雜種)
第二段 馬福&歌蒂(溫蒂) 反派:凱文(眼鏡男)
第三段 迪懷特&格爾 反派:傑克(壞警察)
在第一段哈迪根和南茜的故事中,反派小羅克(黃雜種)的父親是羅克議員,羅克議員的哥哥是羅克主教,出現在第二段馬福和歌蒂故事中。歌蒂為羅克主教為首的神職人員提供性服務,從而慘遭殺害。
而第一段中的小南茜,八年之後長成了酒吧的舞女,在第二段故事裡為主角馬福提供幫助。而此時南茜還沒有聽從哈迪根的話遠走高飛,可以看出這段故事發生在第一段(後編)之前。
三個故事的共通處是酒吧,哈迪根為了尋找南茜來到酒吧,此時背景里出現了馬福和傑克。第二段馬福出場時,旁白介紹馬福也提及南茜,此時是第三段的主角迪懷特作為視點人物說出旁白的,也為下一段迪懷特做主角做了鋪墊。
第一段後編,哈迪根去農場找小羅克報仇時,第二段裡的眼鏡男凱文坐在農場裡讀聖經的鏡頭一閃而過。
   
關鍵詞二:黑色幽默
即使是在如此血腥暴力的影片中,昆汀導演也沒忘了加入黑色幽默。在血漿與殘肢中,這些荒誕的情節顯得如此滑稽。
比如在迪懷特拋屍過程中,頭上還插著槍的傑克的屍體突然開口說話,甚至還會拿煙抽,喋喋不休直到迪懷特撞車才閉嘴。之後為引蛇出洞,美穗一箭射穿黑幫光頭,此人中箭後震驚的反應與周圍人漠不關心的態度形成對比,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緊張的觀影過程中會心一笑,張弛有度剛剛好。

關鍵詞三:邪典電影
Cult film,通常翻譯為邪典電影。意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雜燴,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
雖然市場表現不俗,但昆汀導演的影片無疑是邪典電影。邪典電影的幾大特徵都可以在《罪惡之城》中找到對應。

1.低廉的B級片
B級片是指缺乏預算,成本低廉的影片,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興起。由於成本低,為了吸引觀眾,B級片往往是粗製濫造的恐怖片,又夾雜著怪獸、殭屍、飛碟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還有色情的擦邊球。也因此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金剛大戰外星人等天外飛仙的劇情是B級片導演的最愛。
很多大導演童年時受B級片的影響,在自己的片子中也喜歡放入B級片元素來致敬。比如蒂姆·伯頓導演就是一位有名的B級片愛好者。
在《罪惡之城》中,昆汀也放入了很多B級片元素,使影片有了低廉恐怖片的質感。典型如美穗和凱文出場時天空電閃雷鳴,將人物的臉照映得陰森可怖,配合扭曲的表情,分外詭異。

2.粗俗誇張
《罪惡之城》未必粗俗,但刻意的誇張是一定有的。正面人物的仰視角度大特寫和定格,符號化的女性服飾設計,使得片子有種舞台劇版的不真實感。

3.元素雜和
背景設定在未知年代,使得影片有科幻片的反烏托邦傳統和社會批判意識,又有恐怖片的血腥暴力,漫畫般的分鏡頭感和黑白定格,人物持槍時的西部片感,以及不時的黑色幽默。

4.亞文化
影片中的正面人物都是傳統意義上的邊緣人群——妓女,流氓,逃犯,他們信奉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通過個人的暴力手段,表面上對抗的是代表政治的羅克議員和代表宗教的羅克神父,實則顛覆主流價值觀,對抗的是整個病態的社會。

5.自成體系
Cult Movie中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獨立的世界體系,《罪惡之城》也一樣。漫畫改編使得本片有詳盡的背景設定,條子與妓女的停火協議、超速一樣會被交警追、被警察拷打脅迫簽下認罪書……現實與虛構交織,令人罪惡之城的魅力別具一格。

6.不同於藝術
不像藝術片需要正襟危坐,cult片嬉笑怒罵中自有「接地氣」的風味。不需要找尋那麼多象徵和意義,坐下來享受血漿橫飛的快感就好。

關鍵詞四:個性影像
《罪惡之城》的畫面無疑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幾乎全黑白的畫面有著黑白片的特殊質感,而偶爾的彩色在清一色的黑白中極為亮眼,飛濺的血液、金髮女郎和她鮮紅的衣服、藍色的小轎車、黃色的變態小羅克……陰暗中又有著華美。此種手法在史匹柏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結尾驚鴻一瞥,在此片中大量使用。
漫畫改編使得本片生來就帶有漫畫特質,而漫迷導演昆汀則將此點發揚光大(關於昆汀對動漫的痴迷可以參看《追殺比爾》插入的動畫片段)。定格、大特寫使得影片有著漫畫分鏡頭般的鏡頭語言,而不時的全黑白剪影處理也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
此片的西部片元素也很多。人物拔槍時刻意的pose,正面人物的仰視角度大特寫和定格,使得片子有種舞台劇般的「做作」效果。在中國50年代的主旋律影片中,塑造英雄人物時也常用此方法。

關鍵詞五:另類英雄
傳統設定中的英雄往往是警察等正義角色,而審美疲勞的觀眾早就不吃這一套,他們更喜歡《基督山伯爵》、《西遊記》等反叛的英雄角色,甚至是諾蘭導演的《蝙蝠俠》或者《V字仇殺隊》這樣有些黑暗的英雄。
而以小混混、流氓、殺手等傳統意義上的壞蛋做主角,讓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片子也不鮮見。遠的如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近的如國內導演寧浩的《黃金大劫案》。本片中,除了退休警察哈迪根是「正義」主角外,其他主角的身份都不那麼光明磊落。馬福是有精神病的流氓,迪懷特是整容的逃犯,溫蒂是妓女聯盟的大姐大。
在這扭曲的世界中,靠自己雙手力量和打不死的小強精神拯救弱者、拯救愛人的「壞人」反而更可愛。他們信奉拳頭硬才是硬道理,他們為錢做事但絕不為錢權出賣人格,他們看到這個社會的黑暗卻仍心存希望和美好,他們願賭服輸遵守這個世界的規則即使放棄生命也無怨無悔。
權勢熏天的羅克家族構成了影片的主要黑暗勢力,雖身為議員、神父,羅克們卻比罪犯們更為邪惡。且比起小流氓的明目張胆的惡來說,隱藏在金錢和權力之下的黑白勾結、借刀殺人等等看不見的惡更為可怕。

關鍵詞六:女性主義
乍看下昆汀未必有多女性主義,在《罪惡之城》中女性基本扮演弱者和尤物的角色,是男主角奮力拼殺的動機。但第三段故事中,妓女聯盟這一設定著實亮眼。結尾女孩們站在高處持槍朝不可一世的黑幫爪牙掃射的畫面也相當帥氣。
細究起來,昆汀是很喜歡錶現女性擁有力量後強硬一面的。《追殺比爾》中,無論是烏瑪·瑟曼飾演的猶如不死小強的主角,還是吹口哨的黑曼巴、使流星錘的gogo、劉玉玲飾演的日本黑幫大姐頭,都是非常強大的,所擁有的力量很多男性都不是對手。在本作中,美穗這一日本殺手的角色也同樣強得像鬼一樣,在片中佛擋殺佛,所向披靡。
也許柔弱的女性使用與嬌小身軀不相稱的巨大武器,爆發出堅韌力量所展現出的力與美的對比,是昆汀所熱衷甚至痴迷的吧。在日本ACG術語中,這種美感被稱為「反差萌」。昆汀深諳此道。

關鍵詞七:日本情結
毫無疑問,昆汀相當迷戀日本風情。這點在他的影片中多有展現:
《追殺比爾》中的一段就是以日本為背景的。前文提到,栗山千明扮演的gogo、劉玉玲扮演的日本黑幫大姐頭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烏瑪·瑟曼用日本刀大戰黑幫百人眾的場面也十分精彩。
《黑色追緝令》中退役拳擊手布奇逃出黑暗當鋪又折返救黑幫老大馬沙時,在當鋪左挑右選,選中了日本刀作為武器。
《罪惡之城》中殺人不眨眼的美穗,使用日本刀、苦無,像忍者一樣輕快敏捷的身手,刷刷幾下就結果了幾個大漢再順便剁成幾段裝箱,血濺滿臉卻一臉漠然,彷如修羅在世。
即使是打醬油,也一定要有日本元素出現,昆汀導演的執著無人能及。也許黑澤明等日本電影大師,也如同張徹的中國功夫片一樣,給予了昆汀的動作片之路深遠的影響吧。

2013年,《被解救的姜戈》在國內上映,無數影迷得以在大螢幕上體會昆汀的魅力。而2014昆汀依舊高產,新片計劃近日也曝光。這位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導演今後又將帶給我們什麼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