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伊夫圣罗兰传/圣罗兰(港)/时尚大师圣罗兰(台)

6.2 / 13,026人    106分鐘

導演: 賈利爾雷斯培
編劇: 賈克費許
演員: 皮耶尼內 吉翁佳里恩 夏洛特勒彭 蘿拉史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瑜生

2014-03-26 12:51:59

短評 (201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一部敘述斷裂的傳紀,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除此之外,《Yves Saint Laurent》這部電影,還給我們帶來什麼?

一場一個半小時的電影,似是Yves Saint Laurent 的傳記:以正敘作為電影片頭,引出酒吧里一個年輕稚嫩的面孔——精緻的五官,靦腆的笑容,略微神經質的舉止,深情的告白,曖昧而略帶情慾的肉體觸碰——然後鏡頭戛然而止。接下來,則開始一場Pierre Berge的倒敘,引出Yves Siant Laurent的人生。

這不是一段完整的人生敘述,在短短100分鐘內想要完整敘述一個人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也過於牽強。故事從Yves受僱於Dior開始敘述,幾個Yves與模特互動的鏡頭表現出他令人驚嘆的設計才華——可僅此而已。而現實中Yves從學徒打雜工作開始做起的艱辛和汗水連一筆帶過的鏡頭也沒有。敘述讓他成了一個不費吹灰之力走上時尚神壇的青年俊才,他的少年人生因此變得單薄甚至空白。當然,敘述的斷裂也不止表現在此。Yves進入醫院就診之前的敘述像是一個個單一片段和場景的疊加,其間缺少了過渡的柔軟性,成了圖片的拼湊。

Pierre作為電影從始至終的敘述者塑造出一個幼稚、靦腆、神經質、柔軟、依賴性強、不專一,甚至有些女性氣質的Yves。無論是他因為經受士兵欺虐而患上精神抑鬱,還是之後酗酒嗑藥縱情性愛,Pierre口中的Yves成了一個除了才華洋溢以外似乎毫無所長的任性孩子。而神經質、煙、酒、藥和出軌成了Yves人生的關鍵詞。可令人懷疑的是,這是否是真相?

那麼,相比如此性情多變的Yves,作為敘述者的Pierre在電影中又是如何被呈現出來?他和Yves似乎解構了一對對反義詞:情感對比理智、柔弱對比堅強、沉溺對比旁觀、出軌對比專一。讓人不禁要感嘆:Pierre是多麼一個正面的形象!如他自己所說:他永遠站在Yves身邊,堅定無比地支持著Yves,保護並且過份縱容著Yves。這部影片因為Pierre的敘述成了Yves縱情於時尚圈的傳記,同時也成了Pierre的勵志人生傳記。

可是,對比已經逝世六年的Yves,還在世的成功商人Pierre是否真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敘述者?電影通過對Yves沉溺於光怪陸離的酒吧、酗酒過度神志不清等無數次鏡頭的停留和敘述表現出Yves內心強烈的矛盾衝撞:對每一場秀後評論的焦慮,對快樂的渴望,對未來的不確定,對愛與激情的慾望……這些複雜的令人不安的人性在一個個將波西米亞風發揮到極致的墮落場景中慢慢滲透出來。可同時,Pierre卻在一次次鏡頭中像是一個悲天憫人的上帝。他把自己從Yves的生活敘述中剝離出來,站在一個制高點,一次次扮演理智冷靜的角色,甚至在他對Yves露出那種憐憫而無奈的眼光時,他隱隱透露出一種同上帝一樣救贖者的意味。這是一個巧妙的敘述者:電影中的他作為Yves的愛人真實參與到了Yves從輝煌到頹敗的人生,卻保持了足夠遙遠的距離,讓自己既停留在兩人關係中卻又從Yves的世界裡脫離出來,扮演了看似旁人才能夠清醒至此的角色。這種充滿矛盾的張力表現讓人忍不住想問:是否在現實生活中,Pierre也是這樣一個角色?或者如Pierre在Yves去世後寫給他的回憶錄中所說:「性一直是我們(感情)的動力,而不是藝術。」(』It is sexuality and not art that has been our driving force』),也或者如Pierre所說:「當你的感情對像是一個酒鬼、吸毒者時,你不得不維持這種艱難的感情關係。我們又能做什麼?沒辦法。只能接受事實。嘗試幫助對方,是的,這也是我所做的,雖然我並沒有徹底成功,但至少我做了。」(『When you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an alcoholic, a drug user, you are forced to have very difficult relations. What can we do? Nothing. Just to accept the fact. To try to help, yes, which I did, with not many successes. But I did it』)真相到底如何?又或者說,愛情關係是否真的有「真相」, 誰又能說的清楚。

當然,法國電影的浪漫情懷是英國或者美國電影無法模仿的——這也是這部電影出眾的地方。無論是電影開始時Pierre緩緩的回憶還是Yves 1976年秀場的歌劇,從視覺到聽覺,從鏡頭到音樂,從人物到風景,這部電影無一處不透露出屬於法國的浪漫情懷、時尚乃至妖嬈的風情。這種特屬法國的浪漫與時尚,若是換做美國人來演繹則多了一份商業的粗糙和俗氣,若是換做英國,或許又多了一些呆板,也只有法國導演才能將他們特有的文化情感詮釋到極致。

電影無論如何表現,Yves和他的作品,就像這張照片一樣,永遠是人類歷史的經典。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