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千里走單騎--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千里走单骑/RidingAloneforThousandsofMiles

7.4 / 4,556人    107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張藝謀
演員: 高倉健 中井貴一 寺島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貪心的貓

2014-03-27 03:41:41

誰與我千里走單騎


       影片《千里走單騎》講述了一個有關於父子情,有關於人性的故事。《千里走單騎》是雲南儺戲中的一段戲,其實整部電影跟這部戲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它只是作為一個線索把一些東西串在了一起。
       透過劇情來看,電影主要為我們塑造了兩對父子的形象,一對日本的父子,一對中國的父子。但有意思的是在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之中,他們兩父子各自並沒有見過面。日本的一對父子,兒子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的父親,直到死前都沒有見過一面;而中國的一對父子,父親很久以後才知道自己有一個私生子,並因此與人爭鬥而入獄,而他的孩子也因為不願意見自己從未謀面的父親而逃避。所以本來天經地義該生活在一起的父子被導演有意識地隔開聯繫。反而是異國的父與子成為了主線。中國父親與日本兒子成為故事發展的引子,日本父親與中國兒子的相處成為整個故事的高潮,並由此使得兩父子四個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靈成長。
       在電影中,導演為觀眾佈置了一道心理難題,正像片名一樣,它揭示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是「走單騎」的過程。為什麼兩對父子面對心中的芥蒂都不願意主動地邁出第一步?為什麼日本的兒子會唯獨喜歡面具戲?為什麼日本的兒子在中國的時候寧願面對著雪山長久的發獃也不願意與人交流?「千里走單騎」讓我們開始注意到一個問題,人到底是個體性的動物,還是群體性的動物。也許人們會說,人當然是群體性的動物啦,人一出生就有很多人圍著他,人的成長也同樣是社會中不可小覷的一部份。但是有時我在想,為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會由部落生存變為家庭生存,為什麼隨著社會的進步,人與人心靈的間距會越來越大?所以我認為,其實人的本質是獨居動物。
       就像我的題目一樣,「誰與我千里走單騎」本身更像是一個偽命題,既然已經是「單騎」了,為什麼還會與別人呢。人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人既希望有自己獨處的空間,本能的與他人隔開一定距離,但同時又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當面對他人時,人可能是主動的,這是社會使然,現代社會逼著他走向群體;而面對自己的至親時,人卻往往是被動的,因為這時人的本性佔據了上風,獨居動物的特點盡顯。
       雲南儺戲也就是面具戲,在當今社會,其實每個人都像在演戲,演儺戲,不時地換著面具,用不同的面具面對同樣帶著面具的人。《千里走單騎》正突出了當今社會個人的孤獨與人與人之間的現實隔膜。
       通過《千里走單騎》,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中我們自己的一些問題,而這也是導演為什麼除了日本的父親這一角色使用演員,而其他的角色全部是生活中真實的人的原因。因為他說的並不僅僅是故事,說的是生活,是人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