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

盟军夺宝队/古迹卫士/古文明救兵(港)

6.1 / 141,809人    118分鐘

導演: 喬治克隆尼
編劇: 喬治克隆尼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麥特戴蒙 比爾墨瑞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squito史歌

2014-03-29 08:17:31

CCAV10探索•發現:奪寶偉業——品《盟軍奪寶隊》


看完這部盟軍敢死隊,呸,盟軍奪寶隊,筆者下意識的去抓遙控器換台……
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要取這麼一個古怪的名字,古蹟衛士多好,既貼近英文原意,又有些藝術文藝范。觀影完畢,豁然開朗。如果沒有這個名字公然打著奪寶題材的旗號拉客的話,恐怕估計沒有多少人會去看吧。
筆者再次被坑爹的片名給蒙蔽了雪亮的雙眼。看到喬治克魯尼和馬特萌萌的陣容,筆者曾以為這會是二戰版十一羅漢。而設定在二戰背景下的故事,再加上站在文明的高度,更像是印第安納瓊斯和國家寶藏的合體。
果不其然,改編自一個真實事件,電影還真的就僅僅是如實還原了歷史真相,沒有絲毫誇張杜撰,更沒有冒險和魔幻元素的亂入。這,這,這不就是一部尋寶紀錄片嗎!甚至,這部影片的敘事還沒有CCAV10走進科學和探索•發現節目來的玄秘和扣人心弦。這就是一部如同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一般的流水帳電影。影片如同一盤散沙,絲毫沒有高潮的蹤跡。
其實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看出,導演克魯尼在電影中放入了很多對於人類文明,戰爭創傷,藝術價值,人的生與死的思考,導演極度想要把電影往文藝電影靠攏。然而,奪寶本身,卻恰恰是最受歡迎的商業題材。我們能從電影中看見導演的掙扎徬徨徘徊。顯然,史蒂夫•史皮堡那種能夠將藝術內涵同商業價值完美融合的大師的水平是很難達到的,而克魯尼就犯了所有貪多求全的導演的共通的毛病。
電影的內容多得幾乎找不見重點。你無論是著重表現對藝術和文明的反思拍成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片,還是表現戰爭的殘酷拍成一部反戰片,或者純粹描寫奪寶的驚險刺激與智計角逐弄成一部徹徹底底的商業大片,都不至於是現在這樣的口碑。甚至是將影片中的幽默元素髮揚光大,做成一部虎口脫險的翻版,不也更加吸引眼球嗎。
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影片除了清晰反映了克魯尼自己的政治立場,幾無更多的表現。朋友情誼,戰友犧牲,患難愛情;戰爭對於人民和文明的摧殘,尤其是戰爭對下一代的影響;文化歷史結晶的價值與人生追求,這些都是電影用了篇幅表現卻由於沒有重點,最終都被平淡的帶過。比如兩個奪寶隊成員的犧牲, 甚至都沒有用刻意煽情這種可恥的手法,就更別想讓觀眾產生共鳴和悲慼。而電影對於奪寶本身的描寫就更加趨於平淡,筆者甚至都沒感到尋得珍寶的興奮與喜悅,還不如電影中意外發現納粹秘密黃金的那份驚訝。也許正如影片中克魯尼說的,人們根本不關心那些藝術珍品,只有黃金與財寶,才是真正能夠吸引注意的事物。
在電影整體格調之下,那些幽默橋段,就顯得有些生硬和不入流了。
電影音樂則顯得比較出彩。影片配樂是二戰時期軍樂風格,尤其是反覆循環播放的那首配樂,和印第安納瓊斯電影經典配樂有幾處相似的地方,初聽時讓筆者一震。而影片中的一首聖誕歌曲,配合著戰地醫院的忙碌和雪地軍營的冷清,透著許多哀傷。
影片還有兩個彩蛋需要大家去發現。第一個是元首兩次以背影和遠景出現在電影中。而第二個,則是片尾的一些歷史照片,看得出來電影是按照照片去還原了歷史場景。啊,那諸多藝術品的複製品有待各位藝術愛好者去發現。
筆者對於歷史考古尋寶有著特殊的偏愛,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還真有一種在看探索•發現紀錄片的錯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