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哈比人五军之战(港台)/哈比人奇境再返(台)

7.4 / 580,878人    144分鐘 | 164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偉大的沉默者

2014-03-30 01:22:12

霍比特人影評:從童話中走出的史詩——當你抱怨前兩部的冗長時,你真的看懂了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註:個人日志和Mtime上(第一次發,不知道發沒發上去)有配圖版
http://www.douban.com/note/341962791/

摘要:本文分為三部份:1.對於前兩部電影改編內容的解讀;2.指出電影中的一些缺點;3.預測第三部內容。
 
前言:1.本人認為電影所依據的也應該依據的「原著」,不應僅僅侷限於《哈比人》一書,而應該是包含《魔戒》與《精靈寶鑽》的托爾金所創造的整個中土世界。2.本文是出自本人個人的猜測或是說「想像力」,並非官方設定。3.雖然本文意在解讀導演彼得·傑克遜與編劇弗蘭·威爾斯、菲利帕·鮑恩斯對於《霍比特人》電影的諸多改編,但是估計那些厭惡這些改編的人,不會因本文改變看法,當然也不會喜歡本文。希望這類觀眾可以就此打住,以免浪費時間。4.對於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希望本文可以增加您觀影的樂趣。5.本文預計在第三部正式上映後還有修改。
 
正文:
《魔戒》是三部公認的魔幻經典之一,也是最早的,最具古典主義色彩的,更是現代魔幻作品的開山之作。《霍比特人》常常被稱為《魔戒》前傳,但事實上將《魔戒》說成是《霍比特人》的續作,才是更符合現實歷史的。《霍比特人》出版於1937年,因為大受歡迎且廣受好評,出版商建議托爾金續寫故事,於是《魔戒》於1954年出版。而此時的《魔戒》已經遠不是《霍比特人》童話的續集,而是一部創造了一個魔幻世界的史詩。
很難想像,這一切竟然開始於一個炎熱夏日中的一張白卷,於是正在因為批改試卷而焦頭爛額的托爾金教授,靈光一閃地在這張白捲上寫上了這樣一句話:「在袋底洞裡住著一名霍比特人。」幾個月後,他越來越覺得這樣好的句子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試捲上,於是他開始寫第一章。也許是因為常常需要給年幼的孩子講故事的緣故,(他之前就為孩子們寫過一些小故事),《霍比特人》同樣成為了寫給孩子們的童話。也正因如此,整部《霍比特人》中也總顯出一絲童趣,甚至連大蜘蛛的情節,也是因為托爾金的兒子麥可害怕蜘蛛才被加進去的。
在托爾金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說道:「實際上,這是一個對普通人的研究,既無藝術性,也不算高貴或者充滿英雄氣概(但是也不乏這些品質的深埋的種子)——並且,說實話(正如一位評論者發現的),在霍比特人的故事發展中,調子和風格的變化基本是從童話故事到高貴格調,再隨著霍比特人的回鄉回到開頭的基調。」可見《霍比特人》本質上還是童話,雖然劇情豐滿引人入勝,但始終比不上《魔戒》的恢弘大氣,行文也沒有《魔戒》中的那麼陰沉。
不過作為「即興之作」的《霍比特人》與《魔戒》還是有很多格調與背景設定上的差距,於是後來托爾金在《魔戒》的附錄中加入了《孤山任務》一文,用甘道夫的角度和敘述來彌合二者之間的疏漏。此文也給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將《霍比特人》「升級」提供了思路與素材。
對於《霍比特人》的電影,雖說大多數人認為還是很好的,但很多人(包括一些認為很不錯的)也提出了一些怨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質疑為何把薄薄的一本霍比特人也要排成總共接近9個小時的三部?為什麼不一部拍完?為什麼那麼強大的史矛戈卻像個喋喋不休的話嘮?我想,這主要是對原著熟悉程度有所差異的原因——熟悉原著的人更期望看到導演以及編劇如何表現或是增加了什麼樣的情節,而不熟悉劇情的人則會期望更快地推進劇情。
由於剛剛讀過譯林出的精裝註釋本《哈比人》的緣故,我又對故事本身和電影中的諸多改編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將這些個人認為十分憂秀的改編與大家分享、梳理一下。
1.首先,是故事的核心——矮人。在托爾金寫作《霍比特人》時,正值迪士尼的動畫片熱映,所以文中所講的矮人並不是我們現今魔幻作品所描繪的那樣,而是像《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裡的那種形象:身材並不強壯,長壽但卻和人類一樣衰老得很快(所以小說裡的形像所有矮人都是長鬍子的老頭)。這也難怪在托爾金的作品中,矮人總是低精靈一等。(精靈是托爾金作品中近乎完美的種族。)
[在這裡先為大家普及一下托爾金有關中土創世的一些知識:1.「唯一神」伊露維塔創造了眾愛努,並讓他們合奏;2.伊露維塔書寫了大樂章,並讓眾愛努將其化為真實(世界);3.並且伊露維塔還計劃創造「首生兒女」(精靈)和「次生兒女」(人類)居於其中。「伊露維塔把精靈造得本質上更像愛努,只不過力量與體形更小。」(《精靈寶鑽》第一章);4.維拉(高級愛努)奧力私自創造了矮人的七位祖先,但因此觸怒了伊露維塔,但伊露維塔最終還是施與了仁慈,將矮人收為養子,但他們只能在「首生兒女」出現之後才能甦醒。5.下面再引幾段原文:「(精靈)對於大地及整個世界的愛戀,愈發單一也愈發痛苦,隨年月的流逝也註定愈發悲傷。因為世界不滅,精靈便不死,除非被殺死或為悲傷所耗盡……」「死亡使他們(人類)的命運,是伊露維塔的禮物,隨著時間的流逝,連眾神亦會嫉羨。」「首生兒女命定要在黑暗中來臨,他們首先將看到的是繁星。」(皆出自《精靈寶鑽》前三章)]
2.為什麼要有十三個矮人?原因很簡單——只是為了湊足13這個西方人認為不幸的數字而已!——所以他們才委託甘道夫為他們挑選第14名成員。在原著中,做出比較多的描寫的就只有索林(矮人頭兒)、巴林(二號人物、和比爾博交流最多)、龐伯(最胖)、以及菲力和奇力(最年輕)。其餘的矮人,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描寫。而對於這些矮人的處理,我認為是電影改編最出彩的地方——它將每個矮人的特點都進行了精細的刻畫:硬漢德瓦林;商人朵力和他的三弟歐力,二弟諾力則似乎是個小偷;礦工波弗,也是最沒溜兒的一個;頭上中了一斧子所以只會說矮人語的比弗(而且斷掉的斧子還留在腦袋上);耳聾但似乎是醫官的歐因;當然還有後來的吉姆利的父親葛羅林。另外,原著中索林是所有矮人中最為年長的(所以像其他老人一樣在原著中他是個絮絮叨叨的話癆),而在電影中換成了巴林,索林則更像是小巴林一代人。不過我認為導演和編劇處理不太好的就是在第一部剛開始時,史矛戈襲擊伊魯柏時,讓巴林救索林而不是相反。
3.蒼白獸人——褻瀆者·阿索格。先闡述一下個人在看完《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時就提出的觀點:影片中出現的「蒼白獸人」阿索格就是魔戒中攻打剛多的魔都指揮官。理由有以下幾點:1)他是白色的,而絕大多數(幾乎是全部)獸人都是黑色的;2)二者都是左手殘疾,在矮人和獸人的莫利亞之戰中,白獸人竟然在對索林的最後一擊中,離奇的將錘子從右手換到了左手,而且還被索林砍斷了;3)兩個人的在包圍矮人和剛多時都提到了恐懼;4)兩者都是位高權重,而且在第二部中索倫還直接任命他為指揮官。原著中阿索格死於摩瑞亞之戰,參加之後五軍大戰的是他的兒子博爾格(就是和萊格拉斯在長湖城單挑的那個)。電影中,阿索格不但沒死,反而一路追殺索林一行,之後不但指揮了五軍大戰,預計還會成為之後魔都的指揮官。這樣處理,不但加重了故事中的國讎家恨,更增加了歷史感,將霍比特人更完整地融入到了《魔戒》的宏大歷史中。

4.多爾戈多。原著中,死靈法師索倫只是一個讓甘道夫在中途不得不離開的理由。關於這點,托爾金在《精靈寶鑽》以及《魔戒》中進行了完善。電影將這些「加料後的原著」表現了出來。原著中,在故事開始之前,甘道夫曾和索林的父親索恩一同被囚禁於此,並由此獲得了地圖和鑰匙。在電影第二部中,甘道夫隻身犯險,再次被索隆俘獲。
5.棕袍巫師瑞達加斯特。瑞達加斯特在《霍比特人》原著中並未出現,《魔戒》中也沒有什麼關鍵出場。電影中,瑞達加斯特則以重要任務登場,輔助甘道夫調查多爾戈多,更是開著兔子車和座狼上演一出大追逐,即和後來的瑞雯與戒靈賽馬形成呼應,也給觀眾創造了在魔幻世界裡觀賞「玩命關頭」的奇妙體驗。(美國人是很喜歡看飆車的。)
6.加長版。現在第一部的加長版已經可以在網上找到。增加了12分鐘的內容,有些還很重要,我在此就不劇透了。
7.女精靈和奇力。不多說了。
8.瑟蘭督伊。除了帥以外,還突出了他作為高等精靈的高傲,再加上倔脾氣索林,很好地解決了精靈與矮人為什麼總合不來的問題。
9.萊格拉斯。奧蘭多的發福是有目共睹的。也許是為了中和外貌上的不足,導演給萊格拉斯增添了一些戾氣。尤其是在長湖城與獸人隊長的單挑被打出血後,那種憤怒的表情讓筆者不由得想起了龍珠里貝吉塔被悟空打出血時所說的話:「我竟然被那雜碎打出高貴的血!」
10.長湖城。非常優秀的設計。建築、船以及音樂,都凸顯出濃厚的北歐(維京)風情。貪婪的獨裁鎮長與「從群眾中走出來」的巴德之間的政治鬥爭也很值得稱道。尤其是兩人對於索林所許下空頭支票的反應,成為了鎮長(雖然看得出他也因為畏懼巨龍而舉棋不定)打壓巴德民望的政治武器。
11.史矛戈。很多沒看過原著的人,甚至很多看過原著的人,都覺得它像是個話嘮!似乎導演僅僅是為了讓比爾博的「好基友」更多地秀一下自己的嗓音而已。而仔細分析,原著中為什麼描寫,而電影中又為什麼保留史矛戈如此多的對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意義。第一、對話要使史矛戈相信他們與長湖城大有關聯,所以之後才會飛過去襲擊;第二、它要在自我吹噓的過程中暴露自己的弱點——原著中這個弱點是由渡鴉告訴巴德的,由是它被輕易擊敗才不會顯得過於唐突(而且它也沒有它自我吹噓的那麼強大,比如,在矮人躲避史矛戈的過程中掉金幣那段,它的嗅覺似乎並沒有它自己聲稱的那麼靈敏。);第三、龍的話語是極富蠱惑性的,他讓比爾博產生懷疑,換句話說就是離間,某種程度上,史矛戈也有些玩弄比爾博的意圖,畢竟獨自在山洞裡呆了60年,突然有人來陪你說話,難道你不想多聊幾句?以上都是原著與電影相同的部份,電影中還隱含著不易察覺的資訊,我會在下一條進行說明。
12.魔戒。除了魔戒本身,大概就只有甘道夫能活躍在六部電影裡了。托爾金在寫作《霍比特人》時,並沒有賦予魔戒太多意義,它只是一個可以讓比爾博成為真正盜賊的小小魔法道具而已。雖然《魔戒》中賦予了戒指本身更多的內涵,但這些與《霍比特人》中的描述並沒有什麼衝突。所以托爾金在對原著的修改中,也沒有體現出戒指的「特殊意義」。然而,電影中,導演和編劇對於戒指本身做出了更多調整,以凸顯其「特殊意義」。電影(加長版)中,比爾博曾在瑞文戴爾四處參觀,在此過程中他曾在「伊西爾德擊敗索倫」的壁畫前注視魔戒良久,所以在之後比爾博拾獲魔戒的過程中,導演和編劇也增加了其主動性。而在得到魔戒之後,比爾博使用魔戒的時間大幅下降。原著中,與蜘蛛的整場戰鬥中,比爾博都帶著魔戒,而在電影中,他在引開大部份蜘蛛後馬上就將戒指摘下來了;原著中,在瑟蘭督伊山洞中矮人們被囚禁了一兩個星期之久,而在此過程中比爾博一直都戴著魔戒;原著中,比爾博與史矛戈的對話都是在戴著戒指的狀態下進行的,而在電影中,比爾博的這種狀態很快就被史矛戈察覺了。「你戴著一個有趣的東西,」史矛戈說:「由純金打造,但是更加珍貴。」於是在比爾博的眼前出現了索倫的火眼,當他睜開眼時,比爾博也不由自主的將手上的魔戒摘了下來。這可以說是一個凸顯史矛戈力量的改編。比爾博使用魔戒的時間雖大幅下降,但魔戒對於他的影響卻同時被突出了。原著中,比爾博雖然頻繁地使用魔戒,但到故事結束為止,他的心智還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電影中,在第二部剛一開始,比爾博就在魔戒的蠱惑下對甘道夫隱瞞了自己在山洞中發現戒指這件事。之後的蜘蛛巢中,比爾博因為不慎掉落了戒指而顯得十分慌張,對於無意間碰到戒指的「奇怪蟲子」(不像是蜘蛛幼蟲),也是惱羞成怒地痛下殺手。戒指對於比爾博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13.阿肯寶石。電影中,史矛戈不但能感覺到比爾博戴著魔戒,同時也知道他在尋找阿肯寶石,並且聲稱:「我簡直差點要將它送給你了,只要它能給索林·橡木盾帶來更多痛苦。」原著中的阿肯寶石只不過是一顆索林家傳的、美麗無比的、價值連城的巨大寶石,而電影中則賦予阿肯寶石權力的意義——七大矮人國曾宣誓效忠於阿肯寶石的持有者——這也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偷取寶石,以此號令矮人的軍隊重返孤山,剿滅史矛戈,(可能還會做一些甘道夫希望他們做的事)。第二部最後,索林對比爾博舉劍相向,質問他寶石是否已經到手。(此時比爾博應該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已經把寶石弄到手了。)這顆寶石曾經影響了他的爺爺,似乎現在也已經對索林的心智產生了一些影響(索林在第二部中明顯「情商不穩定」)。實際上這和魔戒的意向是一樣的,魔戒本身也是像徵權力與力量的存在,而強者則最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


雖說列舉了13項電影改編中值得稱道之處,但我對於影片中有些地方還是存有一些異議的。1.對於索林智慧的凸顯有些過份,除前文所述在史矛戈襲擊伊魯柏時索林與巴林的關係之外,在瑞文戴爾向愛隆王交出孤山地圖時二人不同表現的處理也可商榷;2.個人認為編劇最大的硬傷,瑞達加斯特從多爾戈多逃離之後,碰到剛剛遭遇食人妖的甘道夫一行,看看地圖就知道,這個過程需要翻越迷霧山脈……3.巨石人打架的部份太過驚險,些許增加了「主角不死」的無聊感;4.換皮人比翁的故事在小說中整整寫了一章,而且他還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強大存在,在電影中卻被描述為:他們曾經整族都被獸人俘虜,有些(包括他自己)還成為了獸人用於玩弄的俘虜!不知道會不會在第三部電影中進一步對此問題進行闡述;5.迷霧森林的部份有人認為過於冗長了!可是要知道原著這可是一場持續到他們糧食吃光、飢寒交迫的絕望旅程,不過導演和編劇將整個森林變得充滿黑魔法,將原著中的壓抑氣氛轉變為了緊張,從整部電影的節奏上來看,似乎不太妥當;6.乘桶逃離的部份,雖然使很多人都感覺大讚(其實我也是),只是同樣感覺對於奧蘭多有些過於炫耀了。7.在伊魯柏秘道的門口,矮人的過早放棄姑且不說,索林竟然還把鑰匙扔掉了!這也太離譜了吧,難道不能明年的都靈之日再來?之後還一定要加上鑰匙差點掉下山崖的情節。徒增兇險,頗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據說公映版在此處有所刪節,期待加長版給個合理的解釋。)8.從整體來看,第二部中的重點比較分散:逃至比翁之家的片段從一開始就製造了緊張氣氛,之後的重點還有戰蜘蛛、乘木桶、長湖城中的打鬥和斗巨龍,若非導演加入後兩個情節,則整部電影重心太過前傾,即便如此,電影的後部也沒有足夠的份量來滿足觀眾的「固有觀影感受」,所以全片整體缺乏足夠的重點,以致略顯平淡。不過,如果將三部電影算作一部,則這種節奏的問題就並不明顯了。
 
猜測第二部加長版的內容:1.長湖城中的招待宴會肯定是被剪掉了;2.不知道有沒有精靈的那場「星光宴會」,看桶守衛是如何會喝醉的應該也會有介紹;3.不知道有沒有介紹大蜘蛛和多爾戈多關係的片段;4.索林所提到的瑟蘭督伊未收容矮人難民的回憶片段應該也會有;5.不知道有沒有瑟蘭督伊挑戰史矛戈的場面;6.矮人鍛造鐵弓與黑箭的過程,以及如何射掉史矛戈一塊鱗片的更多鏡頭;7.奇力和女精靈的交流也可能被部份刪節。6.甘道夫如何從索林的父親索恩手中獲得地圖和鑰匙。
 
正如前文所述,《霍比特人》故事的格調是逐步升高的,這點在電影中也十分明顯。在第一部的最後索林與阿索格單挑的時候,影片的格調已經是接近史詩的程度;而第二部中,雖然還達不到史詩敘事的程度,但第一部前半部份中那種輕鬆悠閒的格調也不復存在了。所以我們可以預計,在第三部中,屠龍、五軍大戰和最後的索林之死等都會保持史詩的格調,而最後又隨著霍比特人的去而復返,回到一開篇的格調。
《魔戒》是從《霍比特人》這部童話中走出的史詩,而電影也將這個童話故事推向了史詩的道路。
 
---------------------------------------------分割線--------------------------------------------------
 
下面是對於第三部添加劇情的一些猜測。雖然只是猜測,但部份則是托爾金在其他作品中介紹的一些事實,所以不願看到劇透的朋友可以就此打住了。
 
1.部份懷疑是包含在第二部加長版中的內容,也可能在第三部出現。
2.第三部開場就要面臨擊殺巨龍的情節,不知導演是否會做些調整,使此處高潮部份略向後移。
3.已經可以確定電影裡的長湖城在被巨龍襲擊時比原著中多了六個人:兩個精靈和四個矮人。他們在屠龍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值得期待。
4.屠龍一役之後長湖城的政治鬥爭。
5.四名矮人在巴德、瑟蘭督伊與索林的談判中起到什麼作用?直觀判斷為人質,並且遭到索林的無視。
6.甘道夫如何被救。《孤山任務》中,甘道夫透露,是羅瑞安(蘿林)出兵攻克多爾戈多的。而精靈女神與甘道夫聯手對抗索倫的場面應該可以期待。愛隆、薩茹曼也可能參與此戰。
7.九大戒靈出場。多爾戈多、五軍大戰、如何逃離墓穴、之後重返魔都,都有可能出現他們的身影。
8.五軍大戰中,索林與阿索格的單挑。整部《霍比特人》中,索林與阿索格共單挑三次,一勝,一負,最後一場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索林戰死、阿索格的重傷逃跑,可謂一平。但阿索格之後為黑魔法所救,形體嚴重扭曲,並最終成為魔都獸大軍隊的指揮官。9.基於之前對於阿肯寶石性質的判斷,所以之後矮人將這顆太過珍貴的寶石與索林一同埋葬於地下。
10.原著中菲力和奇力最終戰死,女精靈戰死的可能性也很高。於是奇力就將「精靈之友」的殊榮讓給了吉姆利。
11.矮人將「星光寶石」交付瑟蘭督伊,並用其中一部份做成了阿爾文的項鍊,並在之後由她轉贈給阿拉貢。
12.咕嚕姆離開哥布林洞穴,並被森林精靈所俘。之後獸人故意進攻森林精靈的城堡,使咕嚕姆有機會逃跑。
13.不知道魔戒中的其他形象會不會提前露個臉。此時的阿拉貢10歲,吉姆利62歲,亞玟2700歲。
14.全片最後以比爾博回到袋底洞為結尾。片尾也很有可能出現銜接《魔戒》的後綴:索倫重返魔多,或是多年之後咕嚕姆被俘獲,或是離開某個洞穴(霧山的或是精靈的)等等為結尾。
 
參考資料:
1.《哈比人》插圖註釋本,托爾金著。道格拉斯·A·安德森編注。朱學恆譯。譯林出版社
2.《魔戒》,托爾金著。丁棣譯。譯林出版社。
3.《精靈寶鑽》,托爾金著。鄧嘉宛譯。譯林出版社
4.電影《魔戒》三部曲,彼得·傑克遜導演(2001~2003)
5.電影《霍比特人》,前兩部,彼得·傑克遜導演(2012~2013)
 
 
感謝本文校對:小灰貓咕嚕咕嚕、HYDEAWA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