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总统班底/惊天大阴谋/水门事件

7.9 / 126,159人    138分鐘

導演: 艾倫帕庫拉
編劇: Bob Woodward 威廉高德曼
演員: 達斯汀霍夫曼 勞勃瑞福 傑克華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i_

2014-04-10 00:52:12

人人生而自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水門事件是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對美國本國曆史以及整個國際社會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其影響力之大導致尼克森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特別與現在電影的風格大相逕庭,可能更像是一部索然無味的紀錄片。以紀錄片的形式還原歷史,而這個歷史事件的還原不著手於大背景下的美國體制,而是事件中主人公的敘事角度,講述兩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一步一步探尋真相的過程,兩個很普通的記者在面對外界各種非議和壓力的重負下,依然在不停的打電話和外出採訪,努力向真相靠的更近。
記者,報導真實的新聞,這兩個年輕人就是堅持著對於新聞自由的權利,向受眾報導真相的責任,最終以自己手中的筆讓一位總統落馬。
即使在完備的制度下,依然可能存在不可預知的不被保護到的暗湧,於是仍舊是個人在選擇到底是做還是不做。
所以,為什麼要做?
喬治奧威爾在《我為什麼要寫作》里提到新聞記者是被強烈的虛榮心和自我中心意識所推動的。
這兩位記者,雖然都年紀輕輕,但對於報導新聞有相同的偏執和專業性,線人的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他們願意去做的決心,也就沒有今天的水門事件。
面對雜亂無章的一堆線索,只能抽絲剝繭,坐在圖書館找成千上萬張的借書卡,或者為了一個答覆而等上一天,又或是全年無休顛倒作息半夜三四點披上衣服就出門去找新聞,影片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活中記者的常態,在媒體從業者的調查中,許多人都是這樣做,堅守崗位,痛並快樂著,堅持著心中的榮譽與夢想,渴望有一天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去改變這個世界,哪怕一點。
記者們不僅要精通於與文字打交道,而且要面面俱到,新聞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從基層記者做起,對於這個職業的要求可見一斑。影片中,開始面對幾個毫無意義的名字,他們努力地從這些名字身邊的一切去調查,包括他們的工作,老闆,朋友,同事和身邊的人等等一切情況,不止一次地撥通白宮的電話想要與更高層的權力者對話,甚至作為一個小角色他們根本都不知道白宮裡有些什麼樣的權力人物,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從周邊直擊中心,不停的打電話和外出採訪,分析了解事情的眉目,清晰的頭腦和直覺讓他們在與各種人物打交道的時候如魚得水,獨特的提問與技巧方式也是讓被採訪者願意直接或間接地說出真相。
影片中強烈的矛盾衝突之一體現在記者個人和報社高層之間,一群報社的管理者坐在一起討論新聞的底線,所代表的是報業所堅守的新聞原則,對於消息來源,保護當事人,但消息的真實性一定要一再確認,相信自己的記者,也力求保證新聞的真實與理性。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美國影響巨大。美國媒體所享有的一切自由都源於此,在美國,凡是涉及言論、新聞、出版等訴訟,往往都會搬出此,它幾乎成為美國媒體或個人言論自由的護身符,不可動搖。以致於美國人把它頌揚為「美國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人人都享有言論自由,與真理或謬誤無關。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有意無意地面對記者的採訪,一邊說著拒絕採訪不能說,還是請進門。媒體的輿論導向引領著整個社會的風氣,引導正確將塑造一個高尚道德的社會群體,一味地報導神話,蒙蔽的是自己。

無論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亦或是宗教團體,說白了都是一種主義行為,試圖埋葬個人的理性與自由意志,資本主義精神之所以倡導是因為他宣揚人性,堅持個人所存在的意義,不以集體意志掩蓋自我情感,道德食人無情的揭示道德建立在個體理性的基礎上。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德國電影浪潮,1967年,在美國的一所高中里,教師大膽地進行了一場實驗:他向他的班級灌輸紀律性和集體精神,因為學生們無法理解法西斯主義,納粹速成,只需五日,很快事態的發展就失去了控制,學生們立刻成了這場運動的一部份,如此輕易地就放棄了自由。
這部電影或這個事件,不僅是新聞界的教科書,更應該是自由與平等的代表作,人人生而自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