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白日梦想家/发梦王大历险(港)/白日梦冒险王(台)

7.3 / 343,240人    114分鐘

導演: 班史提勒
編劇: 史蒂夫康拉德 James Thurber
演員: 班史提勒 克莉絲汀薇格 莎莉麥克琳 亞當史考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04-12 05:21:09

生活比夢想更精彩


說到軟文化實力,好萊塢自然比中國領先太多,但也有倒過來展示的例子。比如我們的文青掛在嘴上的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改變人生」,這不,美國人立刻拍了一部電影來印證這個真理。

本·斯蒂勒大叔在片中飾演一名准中產小職員,這個在螢幕上永遠精力旺盛的喜劇大咖演過不少失敗小人物,但我從沒見他這麼挫過。華特骨瘦如柴,永遠直不起腰杆的樣子,面頰清瘦,儀容老態,兩鬢已生華髮,戴著古板的眼鏡,從事一板一眼的工作,性子膽怯到僅僅是向心上人打個在線招呼,對他來說都彷彿摸電門一樣要經過痛苦的掙扎。

除此之外,華特還「患有」罕見的白日夢症,毫無徵兆的陷入自己的冒險幻想里,火場英雄救狗,博覽世界勝景,化身超級英雄搏鬥老闆,等等,作為觀影主力群的美國中產階級,平庸生活與刺激夢幻間的落差,也正是他們日日體驗的,所以能得到極大的共鳴。片中有幾段十分精彩的視覺效果,一度使觀眾也做起白日夢,彷彿不是在觀看一部文藝片。但對於華特,經常性的神遊天外令他與親戚朋友的關係疏遠,更受盡刻薄者的嘲弄和欺侮。影片塑造的這個中年屌絲男比大部份觀眾更慘兮兮一點。如果他可以得到拯救,那我們完全有理由從中獲得勵志。

上帝拯救華特的方式很巧妙,也很直接。由於一捲重要的膠片遺失,華特必須親自動身,滿世界找尋那位漂泊無蹤的攝影師。當他離開渾渾噩噩的都市生活,投入自然的懷抱,頓時產生彼得·帕克被蜘蛛咬到一樣的神奇變化。在格陵蘭衝進醉漢駕駛的直升機,在冰洋中與鯊魚躲貓貓,在冰島自行車、滑板狂飆,從火山噴發的塵埃死裡逃生,用蛋糕賄賂阿富汗軍閥,並攀爬上喜馬拉雅山與雪豹共舞。跟此前對比明顯的是,冒險後的華特精神氣足了許多,臉孔紅潤有光澤,舉止也不再像個喪屍,從頹廢大叔一躍成運動健將,整個人年輕了不止十歲。

在影視作品中,「白日夢」是一種常規的戲弄觀眾的視聽元素。影片既然拿白日夢做了基石,觀眾便會隨時期待被騙,等於增加了編劇難度。主創想出的辦法是,將白日夢分多個階段,開初一入夢觀眾就看得出,之後藏得漸漸隱晦起來;華特幻想出心上人彈唱激發決心時,真實與幻覺已混為一體,但尚能辨別真假;到了最後,觀眾已經分不清某個場景到底是白日夢還是現實,也沒必要再作區分,因為現實一點不比夢境遜色。

影片的三幕也分別展現了三種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一幕中華特只是看著攝影師寄來的照片,透過二維平面艷羨著,化作白日夢的素材,第二幕中他不遠千里,親自飽覽壯美河山,挑戰體力和意志,心胸和視野變得開闊,第三幕是精神的昇華,華特走在未知的世界,感官的震撼打開了心靈的通道,通過攝影師之口領悟到了真諦,美景並不追求被拍下,觀賞者能與之精神相通,便是圓滿。

華特治癒白日夢的方法,就是親自去創造白日夢。從平庸老白領到冒險紅人,只需要一個信念。社交網站的職員說,他長得一點也不像印第安納瓊斯,道出了凡人即英雄的簡單道理。誠然,說華特的白日夢一文不值未免不公允,其實何嘗不是一種演習和修煉,以極度入戲的姿態經歷過險境,說不定也默默孕育了冒險家的潛力。看起來,追逐愛情佔據的比重很大,但愛情不是夢想的全部,只是夢想的催化劑之一。一旦面對自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愛情也就不再觸手難及,因為生活永遠比夢想更精彩,愛情鳥不會錯過一個活得精彩的人生贏家。(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