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ings

2014-04-17 22:16:43

《林肯》


悠長而澎湃,說不清多少鮮血和犧牲才能換取一點點自由的希望,說不清這樣的代價是不是值得,一場美國曆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以一份對於美國憲法的修正案的通過而結束,延續二百餘年的奴隸制宣告壽終。廢除奴隸制與真正的種族平等並不能劃等號,政治利益的博弈之中也無法勾勒單純的「無辜」和「良心」,但這才是現實,更為可貴的是,自由的信念就這樣艱難地保留和傳遞下去:
『The greatest measure in the ninteenth century passes by corruption,aided and abetted by the purest man in America.』
穿過屍橫遍野的維吉尼亞洲戰場,坐在硝煙過後荒涼的門廊上,林肯第一次流露虛弱衰老的神情,『some weariness has bit at my bones』,疲倦已經深入骨髓,疲倦,應該是對沉重最為恰切的概括。林肯的太太瑪麗長期患有神經衰弱,在不斷地擔驚受怕、經歷親人死亡的記憶中,瑪麗外化了林肯感傷、脆弱的一面,但是政治家的人生沒有「敏感脆弱」的位置,所以林肯告訴瑪麗,無論遭遇多大的災難,夫妻雙方都應當承擔自己的「那一份」,命運剝奪了林肯脆弱的權利,他的身上只有雙倍的堅韌和意志,而瑪麗加倍償還了脆弱哀傷。
憲法第13號修正案僅僅宣告了黑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歷史好像隻前進了一小步,卻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在林肯的時代,戰爭,殺戮,傾軋,尖銳的種族對立,對於無論是總統還是平民的美國人來說,都已經走到了個體心理承受的極限,所以歷史就在這裡立碑,翻頁,一個時代由此告終,人們來不及告別和祈禱,就這樣匆匆而過,唯有歷史——這一無名的主體——策馬揚鞭,翻捲起沉痛凝重的時光,奔向模糊不清的遠方。
I suppose it's time to go, though I would rather sta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