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與恐龍冒險 3D--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

与恐龙同行/与龙同行大电影(港)

5.2 / 10,175人    87分鐘

導演: 貝瑞庫克 尼爾南丁格爾
編劇: 約翰柯利
演員: 查理羅伊 卡爾艾本 安格利萊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04-18 23:22:24

夢迴白堊紀


每集《侏羅紀公園》上映前,片方都會炒作這次有何種新恐龍亮相,其實大部份觀眾,包括庸俗如筆者,看恐龍電影時其實並不在乎這個那個是什麼龍,無非為了看大怪獸和人追追打打,就心滿意足。但假如你是個考古愛好者,想對逝去的白堊紀文明通曉多些,那麼看多少集《侏羅紀》也不如這一部《與恐龍同行》。如果除去《遠古入侵》這樣的長劇,本片中出現的白堊紀物種之豐富、古生物細節之到位,在敘事作品中絕對位列榜首。

這部BBC出品的大電影改編自1999年的同名電視系列片,但一點兒不列顛風味也沒有,完全可以視作美國曆史頻道或科幻頻道的作品。開頭就出來一群美國演員,其中有以《特警判官》和《機器之心》走紅的硬漢明星卡爾·厄本,看的時候我想,這個角色換成卷福就像英國片了,反正他也就露幾臉,拿不了多少片酬。如今不少歷史題材大片都喜歡用這種當代視角切入,在古今之間架起橋樑,連國產動畫片《鄭和》都學了這招。放在常規敘事片,這個模式太濫俗,但《恐龍》是半紀錄片,刻意強調「故事裡套故事」,與立意倒是統一的。

影片就像一部恐龍版的《冰川時代》,但為了維持紀錄片特徵,會「說話」的恐龍不多,而且都操著一口極其時髦的美國腔,時不時還甩出幾句俚語。古怪的是,不知是否有意為之,恐龍說話不對口型,大多數情況下甚至連嘴皮子都不動。在熟悉它們的嗓音之前,我有時幾乎分不清是誰在說話。看到後來我越發覺得,那些對白很大一部份是心理活動的寫照,另一部份則類似心有靈犀,真正「說出來」的很少。影片大概是在傳達一種潛意識,這不是一部讓動物開頭說話的傳統動畫片,那些戲劇化的情節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科學知識。

與對白形成比照,影片的旁白無處不在,在每個危難或波折來臨之前,都會有旁白加以預告,這是典型的敘事型紀錄片拍法,不用鏡頭語言和電影技法,而以解說員的形式吊人胃口。無論對白還是旁白,都具有強烈的傳道授業性質,比如性命攸關的時候還在互相糾正恐龍名稱的拼寫和發音,又不會影響敘事和笑料,沒有一絲刻板。不過有些旁白則顯得畫蛇添足,例如對主角最終成長的那段心理描述,不過誰叫這是為孩子準備的呢。

影片將鏡頭對準一群厚鼻龍,選擇這個門類並非偶然。厚鼻龍是食草動物,不「傷天害理」的天性使它們顯得「溫和善良」,與螢幕道德不相悖,成年厚鼻龍體型碩大,有無畏戰士的氣派,而幾頭主角小龍體型尚小,歡萌可愛,也適合追隨主流動畫片以成長作主題的傳統。厚鼻龍的遷徙習性使影片形如公路片,還有什麼比一次次遷徙更適合展現七千萬年前的壯闊地貌,並在沿途遭遇不同的恐龍,一一剖析它們的身體構造,飲食習性,捕獵策略,族群規矩,並勾勒出整個食物鏈的結構呢。片中幾首插曲增色不少,充滿樂觀灑脫、一往無前的精神,但主角那句台詞「有一天這些哺乳動物會絕種,我們會笑到最後」,又有著使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效果。這些稱霸一時的大塊頭已杳無蹤跡,我們只能從化石和虛構影像中追溯它們的輝煌,所以除了《侏羅紀公園》提供的純粹娛樂,我們也需要《與恐龍同行》這樣的電影。(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