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二
2014-04-24 00:41:01
毀滅是一種恩賜——觀《美食、祈禱和戀愛》
「毀滅是一種恩賜!」因為瘋狂喜愛這句台詞,《美食、祈禱和戀愛》便成了我迄今為止重看過最多遍的電影。
全片最走心的一幕,是女主角Liz在深夜從淺睡眠醒來,望著枕邊結婚八年的丈夫和熟悉的週遭,竟沒有體會到一絲幸福感,浸滿她的卻是比一人生活時更加劇烈的孤獨。她幡然,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兩人已失去了共同的期許,對生活的領悟和態度或早已走上分岔路。要不要打破現有的平衡?她不知所措,內心煎熬著、掙紮著,唯有跪在聖母像前,點燃蠟燭,痛哭著向神靈禱告「神啊,我該怎麼辦?你教教我該怎麼辦?」
有人看到此幕會覺得,Liz就是一個奇怪的女人,有著高薪的工作和愛她的丈夫,卻還無病呻吟。但觀完整部影片,很多人其實會發現Liz身上有著自己的影子,她並沒有莫名其妙,只是面對未知的恐懼和內心的拉扯。那些在變質婚姻中掙扎的男男女女,該問問自己:我是否也有過深夜醒來墮入深海的無助感?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份人在婚後會沉溺於安逸的婚姻生活,安全感覆蓋了危機感,而正是這可怕的安全感,讓婚姻中的雙方放慢了追尋自我感受的腳步。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很多人會發現,曾經選擇一起趕路的那個人,漸漸失去了和自己同步前進的節奏,亂了的節拍又怎能奏出美妙的生活樂章呢?人生最難得,不是往前走,而是免俗。而可悲的是,我們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婚姻的解構會推翻自己苦心經營的種種,除非受到對方出軌的重磅襲擊,很多人都會選擇得過且過,忽視內心想要改變的聲音。
因為改變需要勇氣,改變的前提是毀滅。
Liz決然的選擇了離婚,背起行囊踏上自我治癒的旅程。她在義大利和披薩談戀愛,不用再為了某人而保持纖細的身材;在印度練瑜伽修心靈,不理會外界陳雜的聲音;在巴厘島和巫醫老人討論生命,通過智者的眼睛來看自己。從填飽肚子的層面至填充精神的層面,她一路尋找著自己,也尋找著和自己獨處的方式,從靈魂深處去發現自己的所需所愛。
和Liz一樣敢於結束不愉快婚姻的人,本質上應屬於婚姻的樂觀主義者,台灣作家和女權主義者施寄青認為,有勇氣去結束一段質量不好的婚姻,有勇氣重新出發,再去建立一個質量較好的第二次或第三次婚的人,對婚姻本身是樂觀的。在離婚率高達二分之一的歐美社會,再婚率也很高,他們的社會觀念認為,結婚和離婚都是追尋幸福的方式,與道德無關,而與婚姻質量,自我感受密切相連。
巫醫告訴Liz,為愛打破平衡,是人生平衡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因為,毀滅是一種恩賜。
不斷地打破平衡,重塑,再打破,再重塑,以為不可能的那個堅韌的自己,就在這不斷地破和立的過程中漸漸豐滿起來。就好像畢卡索的《亞維農姑娘》,大膽突破純美學概念,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卻在不經意間卻開創了立體主義的新美學。
不懼怕平衡的生活被打破,甚至粉碎,當你有勇氣去直視每一個殘片,並謙卑的躬下腰去拾起他們,傾以最真誠的美感去重構時,這個你才可謂是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