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斷劍
2014-04-25 06:14:17
the sound of silence ----張家輝,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 哈囉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
張家輝清唱電影《激戰》插曲《the sound of silence》的前三句,然後拿著影帝的獎盃喜不自禁地作打拳狀的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全場的觀眾,也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一刻的張家輝,是一個演員由戲裡到戲外的完美結合,更是一個勵志題材的標準範本。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人生總是如此的瑣碎,平庸甚至坎坷 ,因此,我們的生活總需要一些陽光的調味品,使其更有生氣和動力。看電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電影可以給到我們不一樣的視角,在光與影中,時空飄移,人物代換,悲喜交錯,曲終人散之後,生活又再繼續,但或許從此的路,會多了一絲希望,甚至多了一種可能。在這方面,勵志片有著特別明顯的導向作用。
顯然,《激戰》是一部不錯的勵志電影,一部脈脈溫情的勵志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沉迷賭博與喝酒的過氣拳王如何再次站上擂台,為自己重新贏得尊嚴與希望的故事。雖然劇情依舊老套,跳不出由跌落谷底到再次站起來的千年不變的框框,但是只要是用心拍的電影,依然可以賺取觀眾的熱淚,依然可以傳遞熱血與激情的能量。
但是我卻覺得,張家輝的故事本身就已經是一出豐滿立體的勵志電影了。別的不說,單就其為《激戰》做準備所吃的苦就已經足夠感人。電影裡面另一位主演彭於晏正值青春年華,身強體壯,而張家輝是已經接近五十歲的人了。為了這部電影,瘦弱高齡的他冒著各種風險,每天早上準時在淺水灣跑步,每天堅持舉重和舉啞鈴,每天只吃能夠KEEP FIT的食物,整整六個月,終於練就了一身肌肉,那一條漂亮的人魚線和六塊健碩的腹肌,不正是男兒本色的最好說明嗎?但是華麗的背後是傷痕纍纍,肌肉受損,關節和內臟也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一根幾乎動不了的手指頭,按照他的話說就是:「這是一份很華麗的回憶。」把這些和電影參照來看,正是互為補充,卻更具震撼力。
在拍《證人》拿到第一個影帝之前,張家輝已經在電影圈摸爬打滾了20年,20年的電影生涯里,他飾演了各種角色,嘗試了各種路線,演技無所謂不好,但多數是些不重要的角色,長久以來沒有一部代表作,沒有一個讓人牢牢記住的角色,甚至乎我都感覺不到他在香港電影界的存在。這麼長的時間,他是如何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屢屢灰心喪意卻又始終懷著對電影的熱誠在堅持,我們可想而知;他在淬鍊,他在等待,他在淬鍊中等待,等待一個機會,等待一個讓他可以表達他對電影的態度和能力的機會,終於,他等到了,他更證明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演員,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的最佳體現。
這些都足夠了嗎?不不不,最打動我的還不在於此,而是在張家輝得到影帝時的那份自然流露和親切輕鬆。沒有過份的張揚,也沒有壓抑的隱忍,感覺就是,嗯,播下了種子,努力耕種,終於到收穫的時候了,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用南都記者方夷敏的話就是:「他得意,但不至於張狂;他七情上面,卻沒有淪為『難搞』,這並非因為他的淡泊名利,而是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學』。」如果說第一次獲得影帝是苦盡甘來,第二次再次獲得則是水到渠成,但自始至終我都沒有看出有半點悲情的影子,看著他站在台上自如地調侃,看著他那份歷盡艱辛背後的「輕」,我總覺得他就像一個鄰家的大哥哥,感覺到他彷彿在對我說:「小子,再努力點,堅持,幸運女神很快就要光顧你了。」
生活就是由一場場格鬥組成的,我們總是常常要走上擂台,所以我們應該想起《激戰》的精神,想起張家輝的榜樣,要「相信我能做到的」,要「記住自己為什麼走上台」,要「記住走上台就不要怕,怕,會輸一輩子」,要「為自己做一件事」,在靈魂里,還要迴響那首歌: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