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導演萬歲--Glory To The Filmmaker!

导演万岁!/GlorytotheFilmmaker!/导演万岁!

6.3 / 2,240人    108分鐘 | Canada:104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北野武
編劇: 北野武
演員: 北野武 內田有紀 鈴木杏 松坂慶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超cute俠

2014-05-01 04:22:27

彼得武的狂想曲


熟悉北野武的觀眾肯定都知道,在當演員以及導演之前他是日本頗有名氣的相聲藝人,當時的藝名就叫彼得武,在他的自傳《淺草小子》中詳細記錄了這段成為彼得武之前的時光。所以或多或少的早年表演喜劇的經驗會體現在北野武的作品當中,尤以《性愛狂想曲》和這部《導演萬歲!》更甚,兩部作品無論是天馬行空的敘事還是本著嚴肅精神惡搞的態度都是出奇的相似,只是後者多了北野武對於導演這一身份的思考,故而有人把這部作品和之前的《雙面北野武》一起湊成了北野武的「自省系列」,聽起來不無道理但還是有些沉重,我更願意把《導演萬歲!》看做是北野武用自我調侃的音符譜寫出的一首足以顛覆平庸的狂想曲,至於片中的那些冷幽默應該都算到彼得武這個分身的頭上。

無論是當演員還是做導演,北野武好像一直髮展得順風順水。第一次在大螢幕露臉就碰到了大島渚這樣的巨匠,而且在片子裡他的戲份還不輕,這之後又有《大逃殺》、《御法度》這樣的經典作品傍身,可以說北野武的演員之路走得還是相當平坦。同時其首執導筒的作品《凶暴的男人》也獲得了一致好評,並由此奠定了暴力元素在其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能是拍攝的黑幫片給觀眾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在提到北野武時人們想到的總是「暴力美學」之類的詞語,但縷過北野武導演作品年表就會發現他的風格著實令人摸不透,上一部還是簡約到極致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下一部就變成了用槍火交織的《奏鳴曲》,你以為《花火》裡的絕望是他永恆的基調時,他又出其不意地交出了一部清新撲面的《菊次郎的夏天》。所以說把北野武單純地定義為某一種類型的導演都是不公平的,至少你對他是不了解的,他這種不願意重複自己的性格讓觀眾看到了更多面的北野武。

在相繼嘗試了黑幫片、喜劇片、文藝片,甚至是武士片之後,北野武開始在電影裡進行自我剖析,《雙面北野武》中大導演和小龍套這兩種身份的互相拉扯暗示了成名後的北野武陷入的重重焦慮,而在這部《導演萬歲!》中北野武通過玩轉各種類型片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自我顛覆,表面上是一個導演在瓶頸期尋求出口,實際上刻意製造的loser感突出了戲謔的本質。對於所謂的「江郎才盡」的評價,北野武以低姿態巧妙地給予了回擊,甚至在結尾借醫生之口說出了「北野武腦袋壞掉了」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骨子裡的自信還是顯而易見的。在片中北野武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拙劣的模仿者,相繼拍砸了小津式的溫情片、愛情片、懷舊片、驚悚片、動作片,以及科幻片,在每一次失敗後他都會將自己批評得體無完膚,而且還會和身著同款藍色衣服的玩偶一起反思,在搞笑的同時順帶致敬了自己的影片《玩偶》。如果說電影的前半段是北野武對類型片的解構的話,那麼圍繞著無賴母女的最後一個故事則是導演自身冷幽默的集大成者,看似毫無意義的劇情就像是北野武跳躍的思維一樣讓人難以捉摸。片中的笑點並不高級,甚至說還有些愚蠢,尤其是像角色反覆撞門以及敲鼓時再三出錯這樣的段子的確透著些冷,但當看見北野武模仿尼奧躲子彈時的神態也就明白了導演不過是玩心大開而已。

不管表面上呈現出的是什麼類型,北野武的電影裡總透著一種孤獨,即便是這部惡搞性質的影片,褪去浮誇表象下導演的無奈也躍然而出。有的觀眾一邊將北野武定義為黑幫片導演,一邊還要詬病其在類型上的「不思進取」,這其中的矛盾可見一斑,所以面對質疑,北野武要借《導演萬歲!》回敬那些滿腹牢騷之人,這其中最妙的是北野武對於小津的模仿,酒館裡的獨斟獨飲以及父女間的情感代溝都被他學了去,只是怎樣看都是搞笑的成份居多,北野武自己也承認他不是做豆腐的材料,由此可見大師的軌跡都是各不相同的,你做你的豆腐我賣我的炸豬排,各有市場互不干預。片子裡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是玩偶會時常代替北野武,有時是因為作品太糟需要謝罪,有時是要跟打手對峙,再不然就是開會太無聊,簡直就應了三T公司「替你解難、替你解悶、替你受過」的原則,總之在身處尷尬境地時都可以用玩偶來躲避,雖然在現實中並不可行,但也算是北野武通過電影完成的美好遐想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