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世紀--Daybreakers

嗜血破晓/猎血都市(港)/黎明时分

6.4 / 135,433人    98分鐘

導演: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編劇: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演員: 伊莎貝拉盧卡斯 威廉達佛 伊森霍克 山姆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開膛手貝塔

2014-05-08 07:50:43

不該如此低分 五星代表自己



其實我一直覺得像這樣的片子是討巧的,像時間規劃局、逆世界一類,上來就弄一個你死我活的環境,所有矛盾衝突無需劇情推動,伴隨著電影的存在便自然存在了,然後你再弄一個黑裡面白的和白裡面黑的,最好這倆人還是一對情侶(這樣愛情元素也有了),互相反抗自己所處的環境,最終使得環境被打破,讓一切歸於和諧統一,如果環境設計的足夠妙,特效做的也足夠好,那麼,這就是一個算得上賣座的片子了。


嗜血破曉初開始就是這樣,讓人與吸血鬼的世界反轉,然後,吸血鬼里有個同情人類的,人類裡面也有個曾經的吸血鬼,然後那人類的女子初登場時跟主角還有一個視線對接,讓你覺得,暮光之城八九不離十了。


接著,轉變就發生了,這一幕最先是從主角變人開始的,這便打破了一般的俗套,或者說,不是那麼俗了,因為主角變成人之後,身份便變了,不再是兩個階級之間的對立關係,而變成了代表正義的一方討伐邪惡一方,頗有點無間道的感覺了。


當然,前面這個轉變牽強,後面的吸血鬼抗體則顯得順理成章,為善祛惡,為光明故,成了人之後的吸血鬼要更強大,就像吸了同類之血的吸血鬼將要變異成夜行者一樣,這個轉變的設置實在是太棒,因為這再不是兩個臉譜階層的對立,不是單純的好與壞,人性的層次突然就被拉開了。


於是這裡面出現了好多類

在吸血鬼的世界
1可以飽嘗人血的是一類,對應人物為主角老闆。
2通過打工換得人血的是一類,對應人物為士兵以及主角的同事
3不能夠得到人血,於是靠搶、偷的算一類,對應人物為搶奪咖啡小鋪血袋的一干人等。
4無所作為但有善心,只能吸自己血的算一類,如主角老闆的女兒
5無所作為但無善心,自相殘殺的算一類,如面目可憎的暗夜者們

在人類的世界
1拒不轉變的人
2曾經的吸血鬼,被陽光照射後,如今轉變的人
3曾經的吸血鬼,飲了轉變成人的吸血鬼的血後,被動轉變成人的「人」


草草一分,就有這許多種,相互交織,相互轉變,而轉變,是因了主動、因了被動、因了要永生、因了要自由、因了愛、因了利,因了不同的緣由,就產生不同的效果,最終,你在亂鬥之中,發現起起落落,唯有人性不變。

當然,其中更有那些難以言傳的深意,比如樹的象徵,比如自願被灼燒便化而為人的救贖,比如最後一段士兵們一堆堆相殘的狂熱與無奈,比如弟弟最終完成的自我拯救,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部份,值得拿出來細細品味。

不過最終,我覺得主題還是落在了救贖、陽光以及環保這三個關鍵詞上。

前面兩個不多說,拿起環保來說一下。血的象徵很奇怪,吸血鬼們可以永生,但最終需要的將是血,無血無生,便如地球上的人們走走停停但始終保持穩定,但唯有資源不可再生,而這,就是人們現在搶奪的重要標的。美國占中東,日本占韓國,說到底,都是在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一戰二戰生靈塗炭,不過也只是協約國同盟國之間搶佔資源的副產品,而這些,其實不急功近利,不有血就上去咬,緩一緩,大家都能有。

但你看人們是怎麼做的,大打出手,無論是叫囂的古德里安還是老謀深算的邱吉爾,以及間接遭殃的波蘭、芬蘭、挪威比利時盧森堡,所想所求就是自己的方寸之地,為爭那麼點血,毀了那麼多「人」。

說到這裡,已經不是環保了,思緒有些亂,再回到電影上來,覺得結尾那一幕實在意猶未盡,為什麼明明有藥,但世界改變的跡象仍不甚大呢?還是人們,不,吸血鬼們太短視了,即便他們知道吸了某人的血就能變成人,但貪婪和慾望總是讓他們忘記自己最終的目的,轉而變成當下的享受,何況,他們其中的有些根本不想為人。

吸血鬼成了人後變成了良藥,而那些追逐人的吸血鬼們,何嘗是這樣想的呢?

於是,人與吸血鬼的世界,便是這樣了,存在過,存在著,然後,在一些異類的掙扎中,繼續存在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