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怪的她--Miss Granny

奇怪的她/回到20岁(台)/奇怪的女人

7.3 / 2,177人    124分鐘

導演: 黃東赫
編劇: 黃東赫
演員: 沈恩敬 羅文姬 朴仁煥 李真旭 鄭真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ollydiary

2014-05-12 06:42:20

從《奇怪的她》想到了虛擬現實


後半夜看的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情緒一直沒出來,能讓我哭的電影大部份都會這樣,何況看這個片子哭了不止一次。我記得有句話說電影是一種虛擬現實,想來確實如此,雖然電影上的故事和你很遙遠,但觀看的時候,你其實也同時是一個參與者,你的自我也會帶入其中,不斷在不同人物之間切換。
於是,我差一點又變成沈恩京小姑娘的腦殘粉了,不只因為在電影裡面的生動表演,我總覺得她有點似曾相識,也許因為樣貌和我以前喜歡過的一個人有點像。
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往往不是因為你覺得她有多麼好,然後你會喜歡上,而是因為你先喜歡上,然後又看到她有多好,而讓你產生喜歡的,可能並不是後來你所看到的好。對於電影也是一樣,當你看過一個感動的電影,你總會不斷的去想它,想裡面的人物和故事,想裡面反映出來的問題。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這樣一個電影,為什麼受它的感染,也許是因為沈恩京小妹妹太萌了 ,也許是因為裡面的故事觸碰了我的哪根神經,也許僅僅因為裡面的音樂,我都不知道,所以我沒法去直接寫出我所看到的好,我只能寫出我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這樣的迷惑同樣存在於我對你的喜歡,而我卻不想要去搞清楚。也許感情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它並不是知性和理性的,而是感受和情緒構成的,你想通過他的眼睛去看世界,卻並不在乎看到了什麼。也許在兩個人感情的世界裡,只有一件事物能夠在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繫的時候,它才有意義。那麼是不是說,我可以通過喜歡你喜歡的東西,在我們之間建立聯繫呢。

說回來,其實我是想借這部電影談一下關於「自我」的問題,從歷史上對自我的看法,一直到現代科學所帶來的改變,再到現在網際網路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對人類自我的改變。說的題目好像很大,其實也不至於,只是從生活經驗和一些研究簡單探討一下。

在蒙昧時代,哲學和宗教都認為一個人的靈魂和身體是分開的,但現代生物科學和心理科學的研究證明,身體也是塑造自我意識的重要一部份。
從生物學層面,身體並不只是大腦的工具,身體器官和大腦通過神經網路連接為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都會產生影響,身體器官的疾病或衰老都會直接作用於大腦,引起情緒、注意力、慾望等的改變。
從心理學層面,身體本身的樣貌或健康都會導致不同的社交反饋,而這些來自他人的反饋,都會構成我們對自己形象的認識。也可以說,一個人的自我是在和別人的交互中形成的,別人怎樣看待和對待你,你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回到電影裡面,就像老奶奶逐漸適應年輕的自己,開始和年輕帥氣的導演約會,疏遠了自己從小的好朋友和追求者。這也反應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並不是重要的,別人認為你是怎樣的才重要,是別人的看法和需要決定了一個人在群體中的位置。

在一些心理學關於自我的實驗中,用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可以模擬出靈魂出竅和更換身體的效果。
比如其中一個實驗:當被實驗者通過沉浸式顯示器把視角轉移到一個虛擬人身上,並且把身體的活動通過動作追蹤和虛擬人建立連接,這時候會產生一個幻覺,你的意識已經被轉移到了這個虛擬人物身上,你變成了他。通過視角轉移會讓你產生一種靈魂出竅的感覺。
還有一些試驗,不同被實驗者通過虛擬現實頭盔交換相互看到的影像,會產生身體更換的錯覺。而且通過對方的視角,甚至可以體驗到對方的真實情緒和感受,達到一種完全的設身處地,或者自我的重疊。(用Oculus Rift進行的實驗http://www.ifanr.com/409880)

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媒體已經重新定義了我們的自我,而像oculus vr這樣的設備可能會對我們的自我產生顛覆。技術賦予我們美化和塑造自我形象越來越高的能力。

上面的例子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自我的形成以及存在,都離不開環境,和資訊的輸入。環境的改變一定會導致自我的改變,資訊的輸入輸出方式也會改變自我的性質,自我的感受。比如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把自我的意識延伸到虛擬的身體上,延伸到別人身上。當我們用虛擬的形象和別人互動的時候,得到的反饋也會不一樣,就像美圖類的APP製造了很多的美女,也製造了很多的幻覺。
虛擬現實技術會進一步提高我們對自己形象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我們塑造自我的能力會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網際網路的依賴也越來越高,當我們的交互方式完全依靠網際網路的時候,網際網路裡面的我們的化身就成為了我們真實的自我。

按照以凱文凱利所代表的觀點,技術和工具都不只是獨立於人之外的事物,是技術塑造了人類本身,也包括思維,我們對自我的定義也是建立在技術元素之上。就像沒有網際網路,我們的愛情友情和工作也無法存在,因為一切生活內容都已經被技術重新定義了,而構成自我的素材也全部建立在這樣一個技術構成的世界上。

社交媒體的出現,讓人獲得了定製自己形象的自由,一個人可以隱藏自己的不好一面,可以展示想被看到的一面,可以通過文字表現自我,淡化自己外形上的缺陷,也可以通過照片表現自己,淡化自己頭腦的空洞。
資訊媒體的發展,像知乎,百度知道這樣的問答社區,還有像維基百科這樣的資訊共享機構,像公開課、TED、在線教育的興起,都讓資訊獲取越來越自由。這些都使人獲取資訊的能力空前提高,而這也意味著自我擴大的可能性。

從oculus vr似乎可以看出,虛擬現實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在未來幾年一旦虛擬現實設備可以做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一個新的時代就會降臨。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可以突破地理空間,突破資訊上的時間限制,也再次有了重新定義自我可能性。
從這個意義上,這部電影就像一個隱喻。因為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你隨時都可以走進青春照相館,回到你年輕時最滿意的樣子,或者擁有一副虛擬的完美的身體。當感受和體驗和現實無異,甚至超越現實體驗的時候,誰還會在乎,這是不是真的?

這樣的世界,你要做的也許只是想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