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性福療程--The Sessions

亲密治疗/性福疗程(台)/圣手回春(港)

7.2 / 41,331人    95分鐘

導演: 班李文
編劇: 班李文
演員: 約翰霍克斯 海倫杭特 威廉梅西 夢恩布拉古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Queena

2014-05-13 04:38:39

一個癱瘓者的渴望


  偶然看到別人的推薦,真人真事,多次獲奧斯卡獎提名。一個小兒麻痹症患者,甚至呼吸困難,一個成功的詩人兼記者,一個從未嘗試過性滋味的男人,再加一場特殊的專業性治療,這一切是怎麼回事?會發生什麼?又怎樣收場?
  一連串的問號,讓我第一次付費在網上看電影,只有5元,2天時間。不錯。
  
  它就該叫:The Sessions
  
  先說說片名,親密治療、性福療程、聖手回春,都不及原名:The Sessions,簡單,準確,又意味深長。。。。。。這才是創作的態度。讚一個。(奇怪,老美就不要商業嗎?)
  再說海報,看了許多國家的海報,唯有美國這一張最有感覺。馬克在右下角,莎若在左上角,馬克躺在那裡,你明顯感到他身體的無力,但兩個人之間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你能感受到他的嚮往、渴望和追求。。。這才是本片的真諦。
  
  舉重若輕
  
  我看到很多人在評論這部片子時用了一個詞:舉重若輕,用得真好,我也想說:舉重若輕。
  一個只有頭部能夠轉動的癱瘓者,臥室裡只有一架鐵肺,離開它只能生存三個小時,這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想想都猶如自己綁著一架巨大又沉重的鐵肺,它當然不是幫助你呼吸,而是壓得你呼吸不過來。
  但是這部片子沒有悲傷,沒有報怨,甚至沒有憐憫
  他自然、安詳、平靜地生活中,渴望愛和被愛,一如常人一般。
  他是困在癱瘓軀殼中的活潑靈魂,這句話評價他很到位。
  最難忘的是停電那夜,鐵肺停運,電話求助友人不在,在他只有三個小時的生死攸關時刻,他只是平靜地說了一句:原來這是我的盡頭。
  看到這裡,不禁長長舒了一口氣:生命,原來可以如此坦然與從容,不過是多過一天是一天,多吸一口是一口啊。
  
  喜歡莎若
  
  第一次出場就很有氣場,一件花襯衣,外搭一件外套毛衣,再加一件牛仔褲,自信、漂亮、職業、有品味。她的出場,所有疑慮都被打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活脫脫地把一個性工作者,演繹出了辦公室職場女主管的味道(所以不能接受那些比較曖昧的海報)。一個受人尊敬的高層知性美女,讚一個。
  欣賞她對人對事的態度,第一次上課的自信、俐落,她對馬克的鼓勵與讚揚,為避免感情糾結主動結束課程,對老公偷看信件的不妥協等等,態度鮮明,讓人不得不讚。但她也有小女人的一面,比如深夜偷偷從垃圾桶里翻找馬克的信,最後一次課程的不捨與不得已,在護工給她最後一筆錢時,她終於不再矜持,淚流滿面。
  看她每一次的課後總結錄音,都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到最後一次的課後錄音,聲音不再乾淨俐落,很多東西似乎欲言而止。
  
  教堂真好
  看了這部片子,我才明白教堂的好處。馬克彷彿天天都跑教堂,把自己做的事,自己的感想與困惑,都跟牧師講,原來牧師是專職心理輔導的,呵呵,西方真是人性啊, 傾訴,原本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馬克留下的情詩
  
  Love Poem for No One in Particular
  
   Let me touch you with my words
   For my hands
   Lie limp as empty gloves.
  
   Let my words stroke your hair.
   Slide down your back and tickle your belly.
   For my hands.
   Light and free-flying as bricks.
   Ignore my wishes and stubbornly refuse to carry out my quietest desires.
  
   Let my words enter your mind.
   Bearing torches.
   Admit them willingly into your being.
   So they may caress you gently,within.
  
  
  獻給隨便那個誰的情詩
  
  讓我用文字輕撫你
  因為我的手猶如空手套般癱軟
  
  讓我的文字掠過你的秀髮
  撫過你的背部,輕搔你的肚子
  因為我那猶如磚塊般虛見的雙手
  並不理會我的心志,也堅決不肯
  完成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讓我的文字進入你的心
  讓它們高舉火把
  請欣然接受它們進入你的身心靈
  我的文字便能輕柔愛撫你心深處
  
  最後,我想用這句話來結束:
  
  生命象半杯水,有人說是半空,有人說半滿,要看你樂不樂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