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付出的青春這麼多年。
電影上映的時候,由於片名的原因,我沒有第一時間去看。於是在一個百無聊賴的週末,盤腿兒蜷在沙發上的我被生生戳中了淚點。
電影劇情沒有什麼硬傷,架構也不錯,要淚點有淚點,要笑點有笑點,節奏也算緊湊,某種程度上甚至優於某些叫好又叫座的青春大片。
故事大致可以分化為兩條主線,一條是男主和女主的愛情糾葛,另一條是女配對男主漫長的等待。可笑的是,這樣一個片子裡,演技最好的卻不是戲份最重的人,張涵予和鄭愷,出場不多,卻給人最重的戲感。
王麗坤的份量剛剛好,不輕也不重,導演沒有沉溺在對王麗坤和韓庚過往十幾年細碎往事的濃墨重彩里,這點非常值得肯定。很多時候,不用過度渲染的陪伴才是真正長久的守候,就像不用炫耀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一張照片、一句話,將十四年以來的感情,一筆帶過,看似輕描淡寫,卻埋藏著最深沉的愛意。戲份的安排恰好與劇情里王麗坤的沉默之愛暗自契合。
韓庚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平庸,既不出彩,也不討喜。甚至與角色有一些出入。女主就更不用說了,一張網拍模特的臉,並不足以支撐起貫穿始終的角色。長得漂亮並不能夠與會演戲劃等號。鑒於男女主如此狀況,更加凸顯出劇情的中上。倘若劇情再腦殘一點,恐怕就是豆友們2.0-的口誅筆伐。
正如我剛開始講的,片名是硬傷,抑制了一部份未做功課觀眾的觀影慾望。乍看之下,以為是玩咖夜店之旅的二逼片。但其實不是的,並不只是在講前任,而是講青春、錯過、等待、機緣,導演試圖從前任這一個熱詞切入,吸引大眾目光,結果自作自受把片子降low了。
鄭愷基本承擔起了全片的笑點,不管是開頭那個車速和罩杯的正比關係,還是跟韓庚插科打諢,都演繹得很自然很自如。而全片的淚點,大都貢獻給了王麗坤的「十四年」。我在想,能夠苦守十四年的人,是怎樣的驕傲與心虛?而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十四年,也許有些誇張。但以朋友的名義默默愛著的人,卻不是少數。也許就是這樣,你單著,我戀著。我得空了,你又忙碌起來。多少次,竄到嘴邊兒的那句話,始終沒能說出口,總想著明天吧,下次吧。以為彼此還有很多機會,很多個以後。然而,有些話越不說,就越說不出口。於是就默契地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誰也不主動出擊。即便彼此都愛著對方,即便彼此都覺得相處的時候那麼輕鬆又自然。日復一日的,邁不出的那一步,漸漸遙遠成一想開口就覺得算了吧的念頭。我想上天已經給了足夠的時間和緣份,只是這世上的人兒啊,太不懂珍惜。
王麗坤在小黑屋裡獨自頹的那段,我哭慘了。她喝酒,摔東西,大笑,大哭,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無助地喊著男主的名字。那一刻,她的房間跟她的心一樣,一片灰暗,找不到答案。
韓庚說,再深的感情,也抵不過緣份的交錯。
是交錯嗎?還是心底的怯懦。
是遺憾嗎?還是潛意識的不挽留。
是愛過嗎?還是為往事畫上句號。
女主已經跨出了九十九步,如果男主連最後一步都沒有辦法,那便不是愛,那就別說愛過。
故事的最後,羅茜嫁給了不是最愛的老趙,余飛過上了踏實安穩的生活,孟雲一反常態地,開始嘗試堅守感情,最後俗氣地在街角偶遇夏露,且彼此都還單身。
電影裡說,真愛會讓兩個人最終相遇。我不敢苟同。誰知道誰是誰的真愛呢,如果我們連真愛都不能相信不敢相信,又怎麼能相信重逢?
無數的故事一再證明著,愛情並不是你為對方付出了多少,你願意為對方付出多少。而是無公害不漫長的相處,無公害是指兩個人的感情不要有太多分分合合的糾葛,良性且簡單地成長。不漫長是指兩個人別相處太久,久了,怕是真情也化腹語流。
愛情,就像高考一樣,一撥人倒下了,另一撥又站起來。嘗過的人,都告訴後來的人,沒什麼大不了。曾經沉迷的人,往往都會被麻痹失去味覺,很難恢復到當初的心動。吃傷了的人,則再也不願拿起那雙筷子。
最後,願每一個現任都是最後一個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