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86****1656

2014-05-23 04:10:25

夢想與親情的交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淺析電影《鋼的琴》場面
面對生活,他是一個被生活幹廢的人,她是一個尋求到新的生活方向的人,兩個人的交集僅僅是迷茫的小女孩。
男人的立場是如此堅定,無所謂的態度,那一刻,他似乎沒有意識到親情對於自己的意義,女人對前路的未知定格在那一刻。開場鮮明的對比將兩人發展做了詮釋,面對著女兒的抉擇,陳桂林把人生傾注進了前所未有的奮鬥中。
音樂是一種思想的解放,代表著自由,陳桂林手中的風琴不僅僅是他的掙錢的工具更是他思想的代表,他愛音樂,他對生活有著無限的追求。聯繫片名,不難看出這是與音樂與夢想有關的電影,可當小菊出現時,面臨的就是親情與夢想的交結中的取捨。
第一場:音樂聲中,陳桂林和小樂隊正在演奏樂曲,隨後鏡頭的移動,漸漸看出小樂隊的陣型。後面的高牆給觀眾很強的壓迫感。鏡頭慢慢向後拉時,整個場景擴大後,兩根碩大的大煙囪,而在兩根煙囪之間舉行著小型葬禮,不僅僅只代表著人的逝世,更意味著這座工廠的逝去。然而在如此荒蕪的場景下,小樂隊的演奏卻增強了悲劇的喜劇色彩。
第二場:為了小元能有鋼琴,陳桂林約了朋友和親戚,組成隊伍到學校偷鋼琴,形同The Beatles Abbey Road的過場,他們奔向的是理想和事業。這一群人活到中年沒有做過什麼大事,平平淡淡的生活了大半輩子,當然在有了追求的方向和理想之後,他們決然走向奮鬥。雖然第一次「出征」就失手了,然而在最後一刻陳桂林卻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獨奏,似乎那一刻是他生命中最光輝的時刻,就如自己所說的「貝大爺」一樣,想要堅持下去,這也是他後來作出決定的重要轉折。
較之電影《鋼琴師》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個在戰火中尋找希望的人,他把音樂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那是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同樣夾雜著炮火聲的音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海上鋼琴師》片中,男主人公則將音樂作為語言,用音樂詮釋了生命中的美麗,是一種情感的宣洩,他獨特的一生也只是因為對音樂的執著和對自己的創作的喜愛。《鋼的琴》則是將情感賦予了琴陳桂林的鋼的琴不僅僅是挽留女兒小元的工具,更是自己完成理想的標誌,在平凡的人生中他們做出了一般人無法完成的一切。
第三場:當小菊找到陳桂林交流時,依靠著圓柱交談著,很明顯的是,他所依靠的是破損的柱子,一個將要倒塌的柱子,這也意味著小菊現在得到的幸福是短暫的,這一切終會倒塌。陳桂林則是站在一旁無所依靠,預示著他將憑藉自己的力量完成理想。
第四場:電動車的倒下。影片中放過同樣的兩個畫面,都是陳桂林和其父親坐在高層上,身後是大煙囪,電動車則靠在老爺子身邊。電動車一直是陳桂林承載老爺子的工具,然而,電動車的倒塌就意味著它所承載的一切事物的倒塌。
陳桂林身邊的事物在一件件的離開,小菊的離開,老爺子的逝世,和淑嫻一時的疏遠,小元的可能離開,所以鋼的琴是他唯一的產物,是獨特的絕無僅有的,他將創造新的生活。他從開始的無知無謂到後來的成熟,是一種轉變。從舊事物中產生新事物,這是發展,是上升的前進的發展。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親情和夢想中,陳桂林將其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詮釋開始糟糕的人生在突然地醒悟的奮鬥中擁有了完美結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