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抗戰片
同樣是抗戰題材的電影,兩岸切入口大不同。大陸(尤其早期)拍的都是窮人的抗戰,敵後的、小規模的、鄉村的、個人英雄式的,以我們熟知的《地道戰》《小兵張嘎》此類為典範;台灣抗戰片演繹的則是將軍、土紳、名流、知識分子、海歸等故事。多講究正面戰場,政府抗日。如《一寸山河一寸血》、《梅花》。再略微探究一下深層原因,除了政權和意識形態的分裂,台灣電影認為抗戰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保種。是種族之爭、文化之爭,類似於「岳母刺字」的儒家底子。大陸方面的抗戰片則是保生存,搶地盤,更有近乎「義和團」的殉教精神貫穿其中,當然它還有個稱謂叫做「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