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常綠喬木™

2014-06-02 18:13:02

日式溫情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在分別的時刻,送別故人。靜謐,所有的舉動都如此美麗。
——《入殮師》
 
作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的獲獎名至實歸。它用日本特有的方式展現了人性共通的溫情,用獨特的細膩觸動了每個人的神經。
影片主要講述了由於¬樂團解散而失業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陰差陽錯了找了一份入殮的工作,即為死者化妝送行。他從一開始排斥厭惡,到終於理解喜歡上這個工作。此外,影片還著重渲染了大悟對父親從漠然到懷戀的情感轉變。
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大和是一個非常重視禮節的民族。長幼分明、尊卑有序的意識貫穿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更不用說死者為大的葬禮了,這一點甚至超過了中國,入殮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入殮師》中,為少婦尚美入殮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也是大悟對工作從厭惡到熱愛的轉折點。這段長達五分鐘的入殮過程中,鏡頭非常細膩地展現了入殮師為死者化妝的每一個細節。尚美死時憔悴的面龐與生前的照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不禁使我們想像出她活著的時候,大概日日都在為家事操勞,無暇顧及自己。已經變成一個為人妻、為人母的符號,被人忽略。而最後細緻入微的入殮讓她恢復了生前最美的容顏,在這短暫而漫長的過程中,尚美最後一次成為全家人關注的焦點,她的丈夫注視著這個身邊悄無聲息的女人,想起了她生前的種種,反思自己,悲從中來。
如果說這五分鐘裡,親人從無奈麻木到悲痛不捨的變化激起了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想抒發一下類似於「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感慨。那麼對入殮師一招一式的刻畫便使得觀眾對他們肅然起敬。影片在此之前的五十分鐘,一直維持著較為輕鬆的氣氛。無論是大悟為入殮教學錄像扮演死人時的尷尬,還是他第一次接觸腐爛兩週老太太時的窘迫,都讓人忍俊不禁。影片刻意淡化了死人的可怖,代之以黑色幽默。
而在為尚美的入殮中,社長對待毫無生氣的死者溫和莊重的動作和神態,體現出了對死者的愛。觀眾在此不由得想起了在為腐爛老太太入殮時,大悟已經噁心得無法忍受,社長卻氣定神閒,跟沒有聞到腐臭一樣,對死者又溫柔、又尊敬。這並不是對某一個人特定的情感,而是對亡者普遍的尊重。入殮,本是機械繁瑣的重複,在入殮師手中變成了與死者的對話。不讓死者被動的死去,而是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這打動了尚美的家屬,也打動了我們。
但影片想表達的不止於此。對死人的排斥是人們共通的,與死人相關的事物也往往令人反感,入殮師就是其中之一。當大悟終於慢慢接受了這份工作,妻子的離去、朋友的告誡甚至客戶的鄙視都使他重新動搖了起來。他想提出辭職,但當他來到社長綠意盎然的房間時卻沒有說出口,而是與他共享了極其美味的河豚魚白。在此之後,影片還著重表現了NK代理的三人大口饕餮雞塊的情形。這些實際上暗示了大悟對生死看法的改變 。在此之前的他,是寧可自己不吃,也要把章魚放生的大悟。是看到「為了死而努力」的魚心生困惑的大悟。而這時,他重新認識了死之於生,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坦然面對才能無所畏懼。這樣的他從心裡真正接受了入殮師這份工作,影片在悠揚的大提琴聲中迎來了第二個高潮。
在大悟完成了自我昇華的同時,從小看他長大的澡堂老太太的去世也幫助他調整了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贏得了他們的尊敬和理解。在為老太太送葬時,殯儀館老頭的話也值得深思,「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我作為看門人,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說看,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話雖如此,當火爐被點燃的那一刻,所有人還是爆發出一種永別的傷感。因為死亡的未知,我們對它抱有僥倖,同時又心懷畏懼。
處理完對死亡的思考後,影片將重點轉向了大悟與父親的關係。就像很多老套的煽情橋段一樣,《入殮師》中,由於父親三十多年前與服務員私奔,大悟一直對他心懷怨懟,這實際上是出於他對失去的父愛的眷戀與渴望。他對父親的記憶支離破碎,甚至無法想起他的容貌。直到父親死後,大悟才終於感受到深沉的父愛,他其實從未失去過父親的牽掛,念及此,他對父親的回憶復活了,感情如決堤的洪水一樣爆發了。
無論如何,為了自己愛的人拋棄幼小的親身骨肉私奔總是很自私不負責任的行為,與社會道德相違,難以取得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但影片刻意淡化了這一層,而是單純地從親情角度出發,渲染了大悟父親臨終的不幸。孤獨、貧窮、勤奮、沉默、和善的父親形象很容易令大悟和觀眾動容。為父親莊嚴動情的入殮成功地將影片的主題與主人公的親情故事結合起來,催人淚下,達到了影片的第三個高潮。
 
對亡故親人的無限留戀、對死人的敬畏、此外還有夫妻間的默契、朋友間的理解都是人普遍的情感。對它們的表達,是電影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之一。《入殮師》卻因為獨特的取材和真實不做作的表現手法拿走了小金人,也贏得了觀眾的歡笑、淚水與掌聲。《入殮師》中並不是完全沉溺於悲情的渲染,而是苦樂酸甜相互交織的,正如我們的生活,同時在影片中,感情的表達始終是內斂含蓄的,這也與日常生活中的中國人相符。因此我們依據自己的習慣與理解為電影補上了平靜的表象下面震撼人心的部份。正是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共鳴使觀眾完全投入其中,被影片深深地打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