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永遠的0--The Eternal Zero

永远的/永遠/

7.3 / 2,198人    Japan:144分鐘

導演: 山崎貴
編劇: 山崎貴 林民夫
演員: 岡田准一 三浦春馬 井上真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人兩土

2014-06-06 21:35:41

關於我們對所愛之人的承諾 ——從「我們的父輩」到「永遠的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註:以下是對原著的評論,沒看過電影。
看到「永遠的0」這個名字,腦海里閃現的是「起風了」當中航空兵化作白鳥飛向銀河的畫面。知道這本書還是因為央視猛批安倍看完小說改編電影之後流著淚走出電影院,央視認為安倍在為軍國主義招魂,實際上當時安倍還說了一句話,只是被和諧掉了:「戰爭太殘酷了,再也不可以有戰爭了。」這本書大陸肯定不會出版,但既然台灣可以出版,我想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吧。無論是《男人們的大和》還是《山本五十六》,這類日本反映二戰題材的作品,在國內都是敏感題材,其實,既然那段歷史的對錯昭然,我們有什麼可怕的呢?
一、那個時代普通日本人的愛恨與悲劇
看完這本書,會得到與安倍一樣的結論,甚至我會跟安倍有一樣的淚花閃動。藉助老兵的回憶,作者將太平洋戰爭展現在當代人面前,卻有意迴避了中國戰場的事情。作為個體,他們的勇敢、堅強、犧牲、奮不顧身令人尊敬,他們也有家人、愛人,一樣不願意送死,他們跟我們同時代的前輩一樣,面對時代的召噢,義無反顧。同樣的,用當代知識菁英與那一代人想法之間的衝突描寫來強調,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不是被洗腦了,跟今天的伊斯蘭恐怖份子不一樣,他們一樣怕死,一樣有在乎的人,他們違心的選擇了死亡,只為了讓那個自己愛的國家存在下去,讓愛的人可以活下去,他們沒有停下飛向毀滅的腳步。
主人公宮部久藏自願加入航空兵,從侵華戰爭開始,幾乎參加了全部日本所謂「大東亞戰爭」重要戰役,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島、瓜島、拉包爾、沖繩,所有書本中出現的那些事件都有宮部的身影。作為技術超群的王牌飛行員,變化始於結婚後,承載了愛人寄託的他,開始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在那樣一個瘋狂的年代,他顯得十分特別。諷刺的是,一心為國捐軀的人活了下來,決心活著回到愛人身邊的人卻沒能履行諾言。因為他的與眾不同,他堅持活了很久,儘管備受爭議和嘲笑,甚至被自己人威脅,也因為他的與眾不同,在終戰前一週,作為為數不多存活下來的資深航空兵,他仍然被派去執行特攻任務,他沒能堅持到自己諾言的終點。即使這樣,他仍然有生的機會,選擇毀滅。把生的機會留給別人,應該是他目睹了無數無謂的死亡之後一種自我解脫。日本軍部不惜白白犧牲大量年輕人的性命,甚至命令在那個年代及其珍貴的大學畢業生充當特功隊員,只為了滿足自己意淫「全民玉碎」這樣一個愛國G點,不知道那些號召全民玉碎,而自己活到戰後的軍人政客們,該如何面對那些亡靈,是否就是他們參拜靖國神社的情感來源呢?宮部目睹了戰場上諸多悲劇,他很早就知道日本必敗無疑,而戰後日本更需要的不是他這種人,而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預備飛行學員,他選擇了放棄。同樣的橋段,出現於抗戰時期的淞滬戰場,國軍德械師為了讓大學生臨時拼湊的學生軍可以撤下戰場,不惜全軍覆沒。作者想渲染的是面對國家危亡,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可以迸發出無盡的勇氣。
二、不同的反思與對錯是非
聽老兵講那些往事,作者將日本描述成了戰爭的受害者,甚至會對參與那場戰爭的人肅然起敬,那些毀滅文明的戰爭好像立刻有了崇高感,也讓原本生活安逸沒有追求的書中人物(也就是宮部的孫子、孫女)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甚至讓原本堅決否定日本侵略歷史的高山桑三觀盡毀且丟了愛情。儘管得出了反戰的結論,但全書確實在美化侵略戰爭。
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待那場戰爭中每一個個體,與德國人反思截然不同。宮部只是發自樸實的情感,為了要見到家人而渴望活下去。大多數航空兵,則一心為了國家的存亡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們中有的是狂熱的愛國主義者,以參戰為樂趣,也有的明知是白白送死依然毫不吝惜生命。每一個士兵背後都關係著另外若干人的幸福,自己的死亡換來了靖國神社中一具牌位,留給家人的則是無盡的痛苦,但他們仍在戰爭的深淵中越走越遠。儘管納粹犯下無數罪惡,但德國菁英卻從未停止試圖結束戰爭的努力,也因為良知而在撤退時沒有執行焦土計劃,讓歐洲的古典建築得以保全。
擁有龐大的聯合艦隊,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零式戰機,素質最高的飛行員,視死如歸、毫無畏懼、忠於國家的戰士,嘔心瀝血的工程人員、後勤保障隊伍,願意為祖國付出一切乃至與摯愛之人生死兩重天的同胞,為什麼最終還是要面對家破國亡的命運呢?不知是否代表了日本當代菁英階層的觀點,作者借老兵之口總結戰敗原因,主要包括:軍隊指揮的失誤、官僚政客的無知與犬儒、用人與考核體制的僵化、製造能力的侷限等等,甚至糾結於偶然失誤造成宣戰書遲到導致全世界認為日本人搞齷齪的偷襲。
零式戰機是全書的靈魂,是日本航空兵的象徵,大和號是世界第一戰艦,日本海軍的旗艦,但戰爭不是依靠一兩件兵器決勝的,正如同毛澤東參觀頤和園時戲謔大清那樣:幸虧海軍軍費建了這個園子,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可以消遣的所在,若買了軍艦則只是多了幾艘沉在太平洋底的沉船而已。儘管裝備上處於相對劣勢,但彼時蒸蒸日上、朝氣蓬勃的日本仍然贏得了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的勝利,並從戰爭獲取了大量好處,也讓日本開始迷信戰爭,讓他們覺得只要擁有一流的戰機、軍艦和無畏的戰士,就可以征服世界,醉心於複製歷史,妄圖再通過一場國運對賭的戰役,依靠相對優勢的裝備空襲珍珠港一勞永逸解決太平洋的威脅,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他們自己也忘了,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的相對優勢。從「起風了」當中可以看到,儘管日本搭上了近代化強國的末班車,上層社會也逐步實現「脫亞入歐」,但鄉野之間仍然還停留在農業社會。日暮西山脫節於世界潮流的清帝國與沙俄帝國跟美利堅合眾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彼時的日本則躑躅於明治維新後的「中等收入陷阱」,面對資本主義大蕭條不知如何是好,選擇了軍國主義擴張以轉移國內矛盾。而太平洋戰爭已不是一場可以依靠幾艘先進艦船和一批優秀戰士的奮戰決定勝負的戰爭,國家實力的巨大差距、戰爭形態的變化、世界潮流的發展,都決定了日本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失敗一邊,他們在軍事冒險的路上走了太遠。
我並不覺得在偷襲珍珠港發生同時送交宣戰書,就能改變偷襲的性質,也不認為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多擊沉幾艘美國航母就能改變戰爭結局。聯合艦隊只在太平洋橫行了半年而已,一直到終戰都沒能再補充大型航母,而美軍則在三年間補充了20多艘大型航母,100多艘中小型航母;零式戰機確實設計精巧,但整個日本軍部的理念卻是每個士兵僅僅價值一封徵募函,戰機設計忽略了對飛行員的保護,失去了優秀飛行員的戰機只是一堆廢銅爛鐵而已;戰機的設計可以改進,但諷刺的是,製造戰機設備都是美國進口的,一旦開戰就再也得不到生產設備,而美國卻可以源源不斷設計和生產更好的戰機;日本高層並不珍視士兵的生命,有經驗戰士特別是飛行員消耗之後難以補充,而美國有大量受教育程度更高且同樣不怕犧牲、富有騎士精神的年輕人踏上戰場;日本為數不多可以發出反思聲音的媒體為民粹思潮搗毀而得不到法制的保護,而美國保護言論自由的憲法第一修正案已經通過若干年。
當作者感慨目睹美軍戰機在日本本土掃射平民時,是否有想過,就在幾年前他們的戰爭機器正以更加反人類的方式戕害包括中國在內的全東亞人民。無論靖國神社游就館內的文案如何辯解,都不能改變發動戰爭本身的罪惡,戰後亞洲人民的獨立與解放這個結果,跟日本發動戰爭的動機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者藉助個體的悲劇命運,極力為戰爭行為漂白,力圖把侵略行為崇高化,甚至不惜編排不切實際的橋段來渲染美日友好。作者想渲染出「這幅畫面太美我不敢看」的意境,而旁觀者看到則是戰爭狂人們「No Zuo No Die」的節奏。當宮部們駕著戰機行駛在離家幾千公裡的海面上,僅憑個人毅力支撐長途飛行,向其他國家領土投下炸彈時,難道就是他們口中的為了保護自己所愛之人嗎?當日本大勢已去,年輕人們明知有去無回,依然換上軍裝,駕機悲壯的衝向敵艦,也只是為了保護所愛之人嗎?而招致他們家園盡毀、親人生離死別的元兇,不正是他們所極力推崇並最終反治其身的戰爭嗎?
當所謂帝國榮譽和軍事強國的鬼魅之影投射到日本帝國軍人們靈魂之上時,所有的個體都成了戰爭機器的零件和屠殺的劊子手。而那些以戰爭為樂趣的軍人,更是把自己的才智與創造力同戰爭結合,將虐殺敵人甚至平民看做一種崇高的價值實現。宮部們這些看似自己想遠離戰爭而又不得已扣動扳機的軍人們就可以把戰爭罪行統統推給體制和時代嗎?著名的津巴多教授在上世紀70年代所做的著名的史丹福監獄實驗,得出了著名的路西法效應,正揭示了「一個普通人距離殺人犯有多遠」這樣一個社會學命題。當人的自由意志被巨大和野蠻的權力與體制陰影所吞噬時,也是權力和體制的陰影無限延伸到人性之上時,也就是人性失去自我的開始。正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身不由己的平庸之惡,澆築了毀滅文明的邪惡之劍,看似與個體無關的體制與時代,正是一個個旁觀者一起構成的。二戰和冷戰後對於納粹和前東歐國家政權那些普通犯惡者的精彩審判詞中,已經極好的詮釋了人類文明對於這種平庸之惡的討伐,人類的良知不可以因為罪惡權力的脅迫而泯滅。類似的泯滅人性的集體暴政多發生於權力極度不受約束之時,人要怎麼樣改善跟強化自己的良知跟自主能力呢?世上從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和皇帝,對任何試圖侵蝕獨立與自由精神的權力和權威永遠保持懷疑和警惕,當偽裝成救世主的權力鬼魅用麵包和誘惑換取你手中的自由選擇權時,自己也就失去了獲取麵包的自由與權利。卸任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有段名言: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
三、戰敗真的亡國了嗎?
日本軍部號召年輕人「志願」報名當特功隊員進行必死出擊時,所宣講的道理是「日本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儘管大批人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一切,戰爭的結果仍然沒有改變,但是日本真的亡國了嗎?除了血的代價,相比戰前日本僅損失了北方四島,不需要對外擴張,和民族依然在創造著輝煌的文明。看看今天的日本,政治民主,經濟發達,社會秩序井然,音樂、電影、繪畫、動漫、服裝引領世界潮流,日本製造成為品質的象徵,為世界文明所普遍接受。
但確實有一個日本滅亡了,滅亡掉的是反人類的日本軍國主義政府與思想,那個日本專制獨裁,為了軍國主義理想草菅國民的性命,為了精神控制人民而實施媒體管控,為了對外侵略而讓孩子們挨餓、讓年輕人白白送死,為了所謂「大東亞共榮」而對被佔領國人民進行奴役掠奪,為了顧全軍部的面子而強迫戰機飛行員不得返航……當年那些犧牲掉生命的人們,努力要保護的又是怎樣的國家呢?宮部們知道自己愛人戰後所遭遇的生活會作何感想呢?儘管為了保全天皇的責任而沒有徹底清算戰爭責任,但新的日本在廢墟上重建,參戰的榮譽也失去了民意基礎。同樣的,德國也沒有亡國,亡掉的僅僅是納粹政權,今天德國人仍然讓世界尊敬。
儘管今天的日本也有很多問題,也會因為歷史觀衝突而成為鄰國口誅筆伐的對象,但所有去過日本的人都會明白,日本不會也再沒能力發動侵略戰爭了。永遠的0中也通過對年輕人心態的描寫,表明日本已失去了發動戰爭的基礎,即使作者美化了侵略戰爭,也絲毫沒有鼓吹日本應該再來一次的意思。今天仍然仇視當代日本的人必需要知道,我們要反對的是日本犯下的罪惡,而不是日本本身,今天的日本已不是那時的日本。而我們所反對的那些罪惡,又普遍存在於人性之中,若不加警惕與控制,則會向大天使路西法一樣,無力抵禦撒旦的誘惑,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當我們以罪惡的方式反對我們所反對的罪惡時,我們甚至會犯下更嚴重的罪惡。
四、為了所愛之人
前面囉嗦那麼多,有點文不對題,面對扭曲人性的戰爭,我們能夠對所愛之人做些什麼呢?在「我們的父輩」中,6個年輕人以為戰爭很快結束,在出發前相約當年的聖誕節重新回到同一個房間再聚,伴隨著輕鬆的笑容與舞步,他們信心滿滿走向戰場而不知迎接他們的是什麼。幾年之後,只有三個人回到同一地點,經歷了那麼多,當年的笑容不在,相視無語。相愛的人無法在一起,只因為我愛你,所以無法給你承諾,只希望你更好的活著。
「永遠的0」中,我答應過你,在這片晴空下,活下去,即使少了胳膊或腿,也要回到你身邊,如果不得已死了,就算是轉世再生,也要回到你身邊。那是他們的戰爭,是讓我們分離的戰爭。
古往今來,為了保護家鄉與所愛之人,我們從不懼怕戰爭。儘管承受了巨大代價,但面對「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的局面,漢民族仍選擇了與匈奴決戰,史詩般的封狼居胥成為無數後世人膜拜的崇高理想,塑造了無法逾越的民族英雄。同時後世人知道,若非劉徹及時修正對外策略,則漢朝有內部崩潰之虞。而匈奴問題直到五胡亂華之後,才因為種族屠殺和民族融合得以徹底解決,那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結局是匈奴人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與10萬軍民一起在崖山跳入茫茫大海,絕不投降蒙古鐵騎。面對日寇入侵,儘管我們四分五裂、內憂外患、差距懸殊,但到了最後關頭,我們仍然團結一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選擇抗戰到底,書寫無數可歌可泣。而歷史上對外貿然用兵而招致國家崩潰的例子也很多,隋文帝北逐突厥,奠定了後來隋唐的北方戰略安全,而隋煬帝三次遠征朝鮮,則最終招致隋朝國祚終止。「顫淵之盟」是宋王朝無力抵抗外侮的象徵,但卻換來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商業、航海、政治文明的巔峰,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宋王朝兩次決心北伐的結果是「靖康之恥」和「崖山之後無中國」,連基因都從炎黃子孫變成了蒙古人種。正所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惶北顧」。祖先很早就告訴我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戰爭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永遠都是迫不得已的最後選擇。
戰爭是人類文明發展中不可迴避的事實,每一個仍然存在於當今世界的民族,都是經歷過多少生離死別與奮不顧身,才在大大小小腥風血雨中走到今天。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也是在不斷對外衝突中開疆拓土,而諷刺的是,今天中國的疆域恰恰是在當時的異族滿清入侵之後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讓人類之間的衝突發揮到了極致,也讓今天的各大國知道,不可以再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無論結局如何,戰爭巨大的破壞性都不會有任何贏家。軍事裝備是保護自身安全的工具,而不是對外擴張的護身符。今天的遊戲規則,已經使戰爭不再是國家間解決爭端的主要方式。我們並不懼怕戰爭,只是我們心中有愛。
日本耗巨資建造的擁有最大口徑火炮和最快航速的人類戰爭史頭號戰艦「大和號」,幾乎就是日本在戰爭中的縮影。看似恢弘的戰艦,已經完全不符合航空兵對決時代的海戰潮流,既無法發揮作用,日本大本營也畏首畏尾,捨不得讓聯合艦隊旗艦投入對敵進攻,只能充當海上高級飯店,到了戰爭末期又否認現實,盲目出擊,甘願玉碎。無敵戰艦視死如歸看似堅不可摧,但是面對鋪天蓋地的戰機則毫無還手之力,只需消耗一些時間而已就立刻化為碎片。
日本帝國當年以為擁有強大的聯合艦隊和戰機這些籌碼,就可以通過軍事冒險不停賭贏國運,終於自食其果。今天的日本無力再對外侵略,但我們是否就想好了,能夠不被心中的路西法誘惑,靠自以為是的軍事冒險來解決自身問題了呢?為了保護我們所愛之人,我們可以挺身而出且毫不猶豫,甚至可以「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為天下人謀永福也。」但若某些人為了實現所謂的家國理想與帝國偉業,為了毫無意義的爭端和所謂自尊而鼓吹對外戰爭,那就讓他們自己上戰場好了。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最後,用一位日本年輕人接受電視採訪時,回答對於那段歷史的態度作為結尾:「如果一個國家讓自己的人民去無端送死,那就讓這個國家滅亡好了。」
                                By ++
                              2014年5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