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壞教慾--Bad Education

不良教育/圣·教·欲(港)/毁灭性教育

7.4 / 63,612人    106分鐘

導演: 佩卓阿莫多瓦
編劇: 佩卓阿莫多瓦
演員: 蓋爾賈西亞伯諾 費雷馬丁內斯 丹尼爾葛梅茲卡丘 路易斯赫馬 哈維爾卡馬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eBorn

2014-06-12 13:16:33

不良教育-----現實對夢想的一場教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那天義大利室友在看電視,我問她看的什麼,她說是一部法國片,說的是在法國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有很多第三世界來的非法移民(看片中是以非洲為主),他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片混亂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缺乏人生的目標,課堂一片烏煙瘴氣,影片的主人公便是這樣一個學校裡的老師,講他如何想法設法深入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內心世界。我說,原來又是一部放牛班春天。她說,並不是,結尾是有的學生退學了,有的出了事,總之,她說,這不是一部美國式的大團圓勵志電影。後來想想,的確,歐洲電影太多現實主義。在義大利看過好多電影,尤其是當地人推薦的他們覺得拍的好的電影,並不像生活中的義大利人一樣隨性搞笑不著調,絕大多數都是現實主義嚴肅題材,嚴肅到完全就像一部戲劇化的紀錄片。
  《不良教育》在我看來也屬於現實主義,導演不會為了迎合觀眾美好的願望而把結尾寫的皆大歡喜,或悽美動人,注意這個「美」字,總之,不管結局是悲是喜,這種片子總得要美才行啊。但導演並沒有,或者說他有意在一開始給觀眾呈現很純很美的畫面,然後咣當砸下一個現實來抹掉之前所有的美好。影片中間,尤其是講到主人公們童年時光的片段里,整個畫面滲透著純純的甚至聖潔的美,結尾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懲惡揚善的主流價值觀,但是看的過程中總感覺是一個「丑」即「現實」不斷推翻「美」即「理想」的過程。如果說看電影如同做一場夢。那麼看《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全面啟動:做了一場夢,醒了,緊接著進入下一場夢,又醒了,再下一場。。。如此,直到影片結束,一個大包袱一抖,瞬間推翻所有先前的預判。
  影片的設置讓人一開始以為Juan就是長大後的Ignacio,那樣純潔美好的小男孩,有著如同來自天堂的美妙嗓音,長大後順理成章就應該是陽光俊朗的Juan啊。但事實上,Ignacio變成了一個長相怪異(如果允許我用這個詞,因為看上去確實不算美)的變性人癮君子。這是在外型上,丑推翻了美。
  另一方面,最終殺死Ignacio的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大壞蛋神父(或者說他並非主謀),真正下決心要殺死他的竟然是給人感覺陽光上進的Juan。他謀殺了自己的親哥哥,並且還可以若無其事地假冒他,若無其事地生活。這是在人性上,丑推翻了美。
  其實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美與醜,善與惡的結合體:
  長大後的Ignacio長相怪異,幹著一般人不齒的營生,但他一直沒有停止文學創作,對Enrique的愛也始終都沒變,那種為了一個人可以付出一切的感覺,不論放到誰身上,都是令人動容的。
  Juan的話外貌好氣質佳人又積極上進,但他的內心是冷酷的,他沒有愛過Enrique,沒有愛過神父,更沒有愛過自己的哥哥,他只愛他自己。
  影片裡的主流大壞蛋神父更是衣冠禽獸的典型,做過的各種醃臢事自不必說,可是,他在影片中還是有一個閃光點,那就是他真心愛著Juan,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和名譽。
  影片結局除了Enrique外幾乎沒有一個善終的,而結尾處說到Enrique還在憑著激情創作時,特別放大了「Passion」(激情)這兩個字。
  在我看來,passion是什麼,可能就是做夢的能力。其實前面提到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善也好惡也好都來源於此:Ignacio的夢是寫作,是Enrique,這是他寄託希望之所,即使生活不堪也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動力;Juan想要事業成功,於是他積極爭取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但同時也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肉體;神父的夢其實就是同性的愛情,為此他不惜違背自己的信仰,放棄自己多年積累的名譽。
  劇中每個人的結局都與他自己的夢想息息相關,所以如標題所說,與其叫不良教育,不如說是現實對夢想的一次狠狠的教訓。人要有夢,夢是生的支柱。問題應該怎樣讓夢想與現實好好相處,是用夢的溫度溫暖自己照亮他人將冰冷的現實融化,還是變得比現實更冰冷更堅硬然後把所有障礙一一剷除,這可能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結局。   舉報

評論